易加义
array(2) { ["xh_duties"]=> string(0) "" ["association_name"]=> string(24) "四川省音乐家协会" }
四川省音乐家协会
会员
艺术简介
易加义 四川乐山人 , 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四川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原系主任、民族乐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四川竹笛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2009年CCTV民族器乐大赛评委,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委, 2012文化部主办的民族器乐大赛评委。易加义教授曾荣获四川省高教成果三等奖,四川音乐学院教学名师称号,2012年文化部优秀园丁奖。9岁开始自学竹笛,1972年考入乐山市文工团,1977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师从张宝庆、王其书教授,198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后赴浙江艺术学校随笛子教育家赵松庭短期学习并终身受益。1983年与易柯、张宝庆共同创作并首奏的笛子与乐队《阿诗玛叙事诗》,荣获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创作二等奖。从教30余年来培养了大批笛子专业教学和演奏人才,有数十名学生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获奖,其中陈冉获中国文化部国家最高奖项"文华奖"。易加义曾荣获四川省高教成果三等奖,四川音乐学院教学名师称号,2011年荣获国际中国器乐大赛杰出教师奖,2012年文化部优秀园丁奖。早年为几十部电影、电视剧录音;各种音乐会演出数百场;创作和改编的几十首民族器乐曲均以发表,如《花好月圆》、《好日子》等萨克斯管四重奏曲,由四川音乐学院大陆萨克斯管四重奏乐团演奏,2003年由中华文艺音像出版社出版。已有《秋之果》、《鹰之恋》、《笛鸣》等数十张CD、DVD出版。2007年12月受台湾琴园国乐团长林谷珍先生邀请,在台湾国家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十八《川江笛韵黄山情》笛子独奏专场音乐会,2011年11月携川音民族管弦乐团在国家大剧院,参加由文化部主办"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2012年6月在川音成功举办了十孔竹笛新作品独奏音乐会,2013年11月受邀参演了第九届金钟奖在广州大剧院的开幕式,2014年5月受邀参演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在森海塞尔上海音乐厅举办的竹笛学会成立音乐会。易加义还曾代表四川音乐学院多次赴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及讲学。多年来发表了《管乐吹奏中的精、气、神》、《音乐基础理论中几个问题的文化考》、《笛源新声-乐改、创作、演奏》、《民族管弦乐队建制之我见》、《二十世纪中国竹笛教学的回顾与展望》等数篇论文;还出版有《笛子演奏技法》、《中国笛箫演奏标准曲目》、《葫芦丝、巴乌演奏标准曲目》、《中国竹笛演奏指南》、《中国笛子经典名曲选》、《十孔竹笛基本原理与教程》等多部专著。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四川音乐学院首创的十孔竹笛,经过沈文毅、张宝庆、王其书等前辈们的传承,易加义教授不断发扬光大,已日趋完善和成熟,在中国竹笛界堪称是异军突起、自成一体。在易加义教授的带领下,川音十孔笛无论在乐器的改良制作、表演技艺还是在相关音乐作品的创编积累和专业形态体系的构建方面,均有了丰厚的积淀和全面的拓展,得到业界同行的一直好评和高度赞赏。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带有教程性质的专著《十孔竹笛原理与教程》是易加义教授多年来探索、钻研十孔竹笛的成果荟萃,可谓硕果累累、业绩斐然。可以说它是对川音十孔竹笛历史发展进程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同时又是易教授本人矢志于十孔竹笛表演、创作、教学和科研的有力见证,我们完全从中领略到易教授为十孔竹笛及中国竹笛艺术所倾注的心血和才情。作为四川音乐学院民乐主任,易加义教授自80年代以来,先后创建了四川音乐学院"教师青丝桐乐团"、"川音民族乐团"、"西蜀中乐团",这些乐团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在北京中南海、中山音乐堂、国家大剧院,上海音乐厅,西安音乐厅及日本东京、土耳其、美国、法国等国家演出。
返回顶部
7.6256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