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详情
电影《坚如磐石》中的隐喻与表达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2日 07:48 来源: 川观新闻
作者: 蒋建华

隐喻是电影的一种常见修辞。帕索里尼在《诗的电影》中曾指出:“电影靠隐喻生存。”作为至今仍新作迭出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其作不乏隐喻表达之法:通过视听语言的创造性运用,营建隐喻语境,提升叙事张力,传递更深层的内涵和更广阔的信息。

《坚如磐石》作为张艺谋导演的首部扫黑除恶题材电影,片中多处使用隐喻,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在高密度叙事中对错置关系和复杂人性的深刻表达。

片名的隐喻。

片名是观众接触电影的第一道媒介,它的优先程度甚至早于电影海报和预告片。影片名字往往反映出电影的主题、风格、情感等信息。张艺谋的电影片名常富含意义和深度,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满城尽带黄金甲》《悬崖之上》等,都是通过隐喻的方式,用简洁、形象的文字,传达出深层、抽象的主题和情感。

《坚如磐石》也延续了这种方式,并实现了所指的双重表达:腐败和黑恶势力坚如磐石,但比腐败和黑恶势力更坚如磐石的是反腐和扫黑除恶的决心;该片英文名字Under the Light,直译为“在灯光下”,意译为“灯下黑”(本片编剧陈宇语)。

片名的隐喻,将影片主题和情感进一步升华,正如陈宇所言:“与其说《坚如磐石》写的是人性黑暗的悲剧,我更多地是想呈现在这种黑暗的反衬下,那些闪亮的人性之光。”

环境的隐喻。

在电影中,环境不仅是故事的背景,也是故事情节的一部分,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性格、命运,也可以预示即将发生的事件或故事的结局。通过环境隐喻,电影可以更深层次地探讨人性、社会、历史等主题。同时,环境隐喻也可以增强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使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和震撼。

《坚如磐石》80%的戏为夜戏,并且关键剧情都发生在夜里,黑夜成为影片最明显的环境隐喻。公交车爆炸案、苏见明赴黎志田的鸿门宴、郑刚胁迫黎志田与高进签约、黎志田手刃女婿……在金江市喧嚣繁华的夜色中,潜藏在黑暗深处的鬼魅露出狰狞的面容,充满欲望、暴力、恐惧甚至死亡。

色彩的隐喻。

色彩是电影最直接的视觉元素,也是最容易产生隐喻效应的元素。张艺谋在电影中善于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如《红高粱》中的红色,《英雄》中的红、蓝、绿,《影》中的黑、白、灰。色彩隐喻不仅丰富了影片的视觉效果,还为影其主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与之前作品不同的是,《坚如磐石》放弃了对色彩的严格区隔,大量使用融合色彩(用导演自己的话说,是赛博朋克风)。不论是大佬谈判时的背景,还是映射在小人物脸上的反光,大量高饱和度融合色彩的运用,营造出一个霓虹闪烁、光怪陆离的世界。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既是扭曲人性的映射,也是金钱权利欲望带来的罪恶的投影。

实物隐喻。

在电影中,导演往往通过精心设置反复出现的实物来实现从物象到意义的表达。对片中反复出现的实物,观众也会给予更多关注和思考。在张艺谋的电影中,实物往往被赋予深层的象征意义,成为片中重要的隐喻元素。《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金甲、金龙等象征着权力和荣耀,《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的衣服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走向。

《坚如磐石》中亦有大量的实物隐喻。其中,火锅和竹棒最有意味。火锅是影片故事发生地的重要标识,既是美味的诱惑,也是沸腾的危险。竹棒则是黎志田一生的隐喻:他最初用这根竹棒讨生活,竹棒是其底层身份的象征;发迹后,他将竹棒供为“金五之宝”,用做防身武器,并在其中藏匿“打翻一船人”的证据。竹棒是他血腥肮脏发迹史的见证;最后,他被自己的厨师用自己收藏的竹棒攻击,竹棒是他自食其果的隐喻。

其实,隐喻在《坚如磐石》中得到了创新性使用。导演用多种隐喻来表达深刻的主题和情感,使观众在欣赏电影视听盛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思想和情感的传递。

显而易见,本片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文化特色,而且将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视听效果。同时,该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通过电影表达创作者对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思考和呼唤。在作品中,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文明的进步,以及一个导演对艺术、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作者简介

蒋建华,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

编辑:丁一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