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详情
解码巴蜀文化:一部《函海》 一处精神与物质的高地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30日 10:19 来源: 四川文艺网
作者: 徐尧

解码巴蜀文化:一部《函海》 一处精神与物质的高地

徐尧

 

      打小就对线装本有着特别的偏好。收藏了《万病回春补录》《东周列国志》等等,但都没有李调元所著《函海》带给我的震撼。密布的虫眼纵横交织,一条条错落成穿越时空的虫洞,230余年前的巴蜀佚史就这样扑面而来,瞬息落满心头。

《函海》是补《四库全书》遗珠之憾,倡蜀学为显学的大作。李调元是继司马相如、扬雄、苏轼、杨慎之后又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巴蜀文化巨人。作为同乡,与其做邻居,总能畅享文化的尊崇感。李调元的《函海》刻成,正值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函海》共收书40函、163种、852卷,前24函收录两晋六朝至元明诸多文人的罕见文本,以及明代学者、四川人杨慎未刊印的巴蜀文人著述,后16函则为李调元自己的著作。涵盖了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文学、语言学、金石学、农学、姓氏学、民俗学等,被誉为“巴蜀百科全书”。

如今,《函海》初刻本殊难见到。原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旅美文化学者邓长风先生于1992年在美国会图书馆读到初刻本。除此之外,《函海》初刻本仅在安县图书馆有较全的馆藏珍品。为了拯救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安县决定将《函海》重刊纳入灾后文化重建项目。

2012年4月,《函海》重刊工作在安县启动。以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淘到的影印本《函海》为依据,历时一年多整理完毕。虽然就学术眼光和水准而言,安县重刊点校《函海》难登大雅之堂,但胜在补齐了历次勘校过程中删除的书目,最大限度地恢复其三个版本的内容。《函海》也从原来的40函扩展为43函,弥补了巴蜀“文脉”与“学脉”传承之憾,殊为难得。

重刊《函海》被称为破译古人“密码”,“拦路虎”太多,尤其是金石古文、铭文、异体字、生僻字、篆体字、梵文的录入更难。为了保证准确录入每一个字,有时甚至要为一个字花费40分钟时间。但是,枯燥中也有小快乐。在录入《蜀语》时,发现原来古代文人讲话并不是文绉绉的,也会讲方言。比如,书中提到“杂种”,在李调元的笔下,专指“长得丑的人”。除了《函海》方言里内敛的大美,美食庖厨等诸多方面也给人印象至深,仅臭豆腐的做法就别具一格。

在巴蜀文化由开放而封闭、由繁盛而凋蔽的痛苦涅槃中,李调元凭借《函海》巨制被历史认定为文化巨人和蜀学大师,被誉为“川剧之父”、“川菜之父”。这样的声望成就了调元故里的人文厚度,常有人前来寻巴蜀文化之根。但是,在网上搜索“李调元故里”地址,有的标注为绵阳市安县宝林镇,有的标注为德阳市罗江调元镇,这让想去的人们有点懵。

一部古籍是一处由文字堆砌的精神高地。李调元在家乡用学者姿态苦行的时候,他可能不会想到,他笔下整理的浩瀚古籍堆砌成了全川不可逾越的文化高度,也成为调元故里德阳市罗江县与绵阳市安县争执的焦点。

争,因为各具优势,所以互不相让。2006年,罗江县文星镇改名调元镇,醒园、李氏宗祠遗址、观音岩石刻等景点,无不强调着李调元曾经的生活痕迹。2008年,安县宝林镇抢先注册了“李调元故里”的商标,李调元故居遗址、万卷楼、龙神堂、调元墓、跑马道遗址为全镇铺开川菜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安县重刊点校了《函海》,罗江的《梓里旧闻》《童山自记》,为“李学”的弘扬做了铺垫工作。遗憾的是,由于各自手上的资源都不完整,竞争,并没有让哪一方脱颖而出。

一个李调元,分属两个市对谁都不好。合作,使之成为四川特有的文化品牌,这是唯一的出路。不争,通过资源共享,变竞争为合作。这既响应了当下文化与生产力对接的时尚,又呼应了历史上的成功案例。

经过时间的研磨,乐山大佛成了石头修砌的史诗,世界各地的人们纷至沓来,顶礼膜拜,虔诚诵读。1300年前,海通和尚肯定没有想到,自己主持修建的乐山大佛会成为当地的精神地标、世界级名胜古迹和年旅游收入超百亿的造富神话。

如今,《函海》除了扛鼎还原巴蜀历史的学术功能,巴蜀的特色饮食文化等文化子项目还为其提供了超越自身价值的可能。一部《函海》解读川菜密码,川菜的谱系文本称得上洋洋大观。有人畅想,舌尖上的《函海》为什么不可以有?这里面吃的不仅仅是菜羹味道,还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甚至时空轮回。未来,如果一谈及麻辣浓香红红火火的川菜,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调元故里,那么文化的独特魅力肯定能为四川造就新一轮的创富神话。

谁说不是呢?有数据显示,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到整个GDP的25%,日本达到20%,而我国仅为2.5%。在这样的落差上,应当化“争地”为“争气”,知耻后勇,奋力追赶。李调元不仅属于某个区域,更属于四川,属于全国,在文化强国的道路上,罗江与安县两地川人要尝试推动文化突破行政区划,以调元文化为全川最佳产能化试点,实现文化资源产业化和高端化。

万卷楼上,一帘细雨,万亩荷塘。手捧记录两晋到唐宋元明清风土人情的珍贵读物,或者,品川调识川音,看川剧吃川菜,仅仅想想,都会觉得很美。

编辑 春风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