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葩追梦》海报
《奇葩追梦》是一部由陈健执导,陈思娜、王婉中、艾伦、常远等领衔主演、黄圣依特别演出的都市爆笑喜剧电影。由四川省文联、省影协、峨影集团、大英县文联等联合摄制的电影故事片,是2014年度省文联重点扶植项目,本片已于2016年9月9日在全国上映。影片讲述了四个青年男女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因为一连串误会而引发的爆笑故事。
张路:电影文化营销城市的成功试水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对文化动态包括电影市场比较关注,所以基本上每周都会去一次影院。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我在9月院线排映的电影海报中,一眼看到了《奇葩追梦》的身影。
对于原名《转移》的本土题材电影《奇葩追梦》,从2012年起就不断有消息传出,如:正能量商业片类型、星女郎黄圣依加盟、省文联重点扶持创作项目、峨影集团摄制等,让我对影片还是有所期待。可内心也有所保留,担心这可能又是一部只能在电视频道或网络视频平台播出的数码小片。因为电影创作和电影市场多年的积累,已将电影观众的审美格调提升许多,要在千军万马的影片中突围冲入院线,谈何容易?
事实证明,作为遂宁首部在全国电影院线大规模上映的商业电影,《奇葩追梦》真的做到了零的突破。
上映当日起,遂宁所有的影院均安排了1-2个厅排映该片,考虑到同期首映的还有美国科幻经典系列《星际迷航3》、美国惊悚片《鲨滩》、日本十八禁动漫真人电影《寄生兽》等强有力的票房大片,这样的排片量也说明了本土市场对该片的一定认可。从我观看的首映日晚8点黄金档情况来看,该场上座率约在6成以上;从现场观众反映来看,对此片还是比较认可的。
《奇葩追梦》基本定位是一部喜剧商业片,使用了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开心麻花”喜剧团队演员,又有大牌女星黄圣依的客串,情节上走通俗搞笑略带悬疑的大众路线,制片方明显希冀借助当下大热的电影市场赢得相当回报。看片下来,平心而论,这是一部喜忧参半的电影。
影片最值得首肯之处,其实就是它所具备的城市宣传功能。《奇葩追梦》的拍摄地基本是以遂宁为主,其中凸显了大英死海、卓筒井遗址、白鹤公园、万福长城、圣水莲花清音组合等遂宁文化旅游元素,展示了遂宁淳朴厚重的人文风情。透过大银幕将遂宁城市文化品位传播出去,让许多未曾见过遂宁之美的观众怦然心动。
影片的选题是励志色彩浓郁的草根追梦,这就给影片设定了一个高大上的理想光环。在全民共同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有追逐个人梦想的权利和动力。影片的两位主人公是来自农村的青年,盼望走出田野在城市有所作为。他们的出身及成长环境,决定了初到城市的他们带有乡土味的单纯,在思维和视野上的局限为他们的种种“奇葩”的举动有了合理的解释。同时通过他们的这种貌似“奇葩”的单纯,来反衬批判城市中已经视若寻常的浮躁与欲望。影片用“奇葩”这一网络热词形容两位初出茅庐的乡村青年,主要出发点是为影片离奇的喜剧情节作出铺垫,用其异乎常人的轻信与白纸般的社会阅历,来圆满一出荒诞热闹的浮世绘戏剧;另外似乎还有另一层深意在于,时下世人之间应该多一些单纯与信任,少一些欺骗与贪婪,可能社会稀罕的、“奇葩”的就是珍贵的、“土气”的友善与坦诚。两位男主的所谓“追梦”,其实就是一个改变人生境况的生活选择,不愿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只期望在都市中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寻求一点都市的身份认同感。按理说这样的梦想很朴实很平凡,只要付出努力不难办到。影片中,男主先是当群众演员,然后被招募为地下侦探,最后才踏实地在小区当上了保安。前两者,无论是明星还是特工,应该说是青年人向往的梦幻般的职业,追梦的理由比较充分,可惜影片对两人的梦想未作深化阐释,即使上当受骗梦想幻灭时,两人也没什么失落感。这样的处理,使得主题的深刻性弱化不少。可作参考的是尔冬升导演的纪实风格突出的横漂题材《我是路人甲》、周星驰个人经历写照的经典喜剧《喜剧之王》,在兼顾娱乐性的同时,或真实残酷或黑色荒诞地写出小人物追梦的艰辛和酸楚。
《奇葩追梦》的副线有两三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影片的信息量:有搞市场项目开发的贾总,却有着一颗官本位的心,一心想用《卓筒井古画》来谋求一个主任的官衔来怒刷社会身份存在感,心态颇显畸形,其背后的潜台词值得玩味;有不择手段煞费苦心想寻回祖传古画的双面人魏主任,只可惜心术不正机关算尽反深陷囹圄;有自炫心理严重膨胀的电视小明星亮哥,被新生代影迷忽视后心底深深的失落感;有勤工俭学当保姆的女大学生温娜与小区保安光明的消除社会等级差距的恋情;有富二代身份的贾小文好学上进、聪明勇敢的正能量传递。只是由黄圣依饰演的女大学生米一梅,在片中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虽然其具备一定票房号召力,但是在一部低成本地域色彩浓厚的电影中,有限的资源似乎更应该放在剧本、场景与拍摄过程中,毕竟电影永远是“内容为王”。
影片明智之处还在于,在早于去年票房黑马《夏洛特烦恼》大火之前就选中了常远和艾伦两位“开心麻花”御用演员作为主演,两位演员的演出还算中规中矩,但是少了以沈腾为主创的开心麻花电影的灵气和天马行空的爆笑元素。在电影成色上,对于曾经拍摄出《红衣少女》《鸦片战争》《京都球侠》《焦裕禄》《神秘的大佛》等知名影片的峨眉电影制片厂来说,这部商业片其实还应该更有品相,在电影质感上可能还不能让当下挑剔的电影观众齐刷刷地点赞。可是尽管此片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走商业片的道路,包装营销城市,这一思路是正确的,该片所作的探索非常值得肯定。毕竟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需要在闪耀火花的创意、专业扎实的团队、较为充裕的资金的系统运作下,才可能产生一部堪称优质的电影。
观影后数日,看到某媒体报道《奇葩追梦》一名群众演员,身患绝症与病魔抗争两年,只是想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自己的身影。在为此事感概的同时,不禁遐想,这才是奇葩追梦应该表达的精神力量。为了一个梦想,可以不放弃、不妥协、不认输,无论最终这部电影有无出现这位群角,至少在我的心目中,他才是这部电影最好的主演。
《奇葩追梦》主创人员在首映式上
陈艳玲:“奇葩”圆了梦
终于等到《奇葩追梦》这部本土电影上映了。这是一部以宣传遂宁本土旅游为主线,故事围绕四个农村青年追梦为主题展开的都市喜剧片,影片中四个青年男女因为一连串的误会,引发好出的故事可谓爆笑全场,我却在爆笑之中感到特别心酸。
这四个年轻人,其实也是当今社会中,我们周边一支庞大农村外出务工队伍的缩影,大黑和二楞虽然淳朴善良,但属于无文凭、无技术、无特长的“三无”人员,参加各种面试,连最起码的招工常识都不懂,更不要说企业文化的了解,对专业知识的深究。一路碰壁,工作遥遥无期,收入遥不可及。此时,恰巧遇到正在寻找临时演员的剧组,误打误撞进入了剧组充当临时演员,于是遇到了一个叫老魏的人,从而开始了他们执行秘密任务、寻找卓筒井字画的冒险旅程。
整个观影过程,我内心世界真的称得上是五味杂陈。最近朋友圈流传《社会即将分层,你在第几层》《如果我们不努力,下一代怎么办》《沉沦还是逆袭,家庭出身遗传的秘密》等等文章,大致意思都是在描述社会底层放弃教育,而中高层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等级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开,阶层划分越来越明显,导致寒门再难出贵子,更多的可能就是影片中大黑和二楞这样的“奇葩”。
农村孩子的父母挣钱很辛苦,靠双手把子女养大着实不易,“望子成龙”的心愿很迫切,可很难实现。大多数农村父母不懂教育,他们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即使有足够时间,也不懂教育孩子的方法,更没有钱去请私教,让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同等的待遇。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的传统农业种养方法,早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农业也无法养活一家人,如果不进城务工,他们会比父辈生活得更差,但进城务工过程中,他们毫无竞争力可言。因此,如何让农村孩子享受城里孩子同等教育资源,让“奇葩”学文化,是我们整个社会应该深思的问题。
大黑和二楞好不容易找到一份“秘密”的工作,他们不懂所谓的“秘密任务”实际是一桩绑架案件。假如故事被绑架的女孩没有了解事情原委,他们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将有很多青春时光在监狱度过,两个年轻人的生命从此蒙上一层灰色,这是一个悲剧。
我不禁想起因为被骗走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而心脏骤停去世的山东临沂女孩徐玉玉,就是因为太单纯,成为了牺牲品。如何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我们需要在建立诚信社会的同时,提高人们防范意识,普及必要的法律知识,让孩子有防人之心,让“奇葩”懂法律,保护好自己。
社会转型时期,有大量这样的“三无”年轻人滞留在城市,他们甚至是无收入、无住所、没有亲人在身边,生活很艰辛,也是社会安全隐患。如何让“奇葩”不奇葩,改变他们的生存现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比如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必要的文化常识和工厂需要的技能,解决温饱问题。政府应加大安置房的管控,让更多需要的人有房可居。社会应给“奇葩”多些关爱,让他们走出“奇葩”的窘境。
故事的结尾我很感动。漂亮的女孩米一梅嫁给了大黑,她并没有因为大黑有过缺点而放弃他,放弃自己的爱情。这让我更相信真爱的存在。最后,惹了乱子的的大黑和二楞也找到了工作,一对可爱又宝气的“奇葩”终于圆了自己的梦。
《奇葩追梦》剧照
李宝山:奇葩说梦
9月10日是教师节,我在这晚给自己“放了个假”——与朋友到影院去观看了一部现代都市喜剧片《奇葩追梦》。
对一个师范生来说,教师节暂时还不是我的节日,但我梦想着它能成为我的节日——不为福利,而是追求一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幸福感。
梦想人人都有,也都会努力追求,比如《奇葩追梦》里的大黑、二楞兄弟和老魏。大黑、二楞是这部影片的主角,整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他俩追梦的故事。从进入剧组充当临时演员,到变身“侦探”接受老魏给他们的特殊任务,他俩一直在追梦之旅上奋斗。尽管观众也许很难弄清楚,他俩心中到底有啥具体而明确的梦想。当演员与做侦探,其实都是误打误撞,似乎不能算是他俩追求的梦想。而追求米一梅(黄圣依饰演),固然可以算一个美好的梦想,却只是大黑一个人的事情,并不具有普适性。真正具有普适性的,应该是他俩想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做演员也好,当“侦探”也罢,一切努力,都是围绕着这个愿望而展开的。
生活在这个多元化时代与社会中的青年,常常如大黑与二楞一样,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甘愿为之终生奋斗的目标,但这并不能被简单地指斥为“盲目”、“浮躁”或者“信仰缺失”。梦想的关键不在于具体去做什么,而在于始终保持着想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是的,我们可以不去纠结到底是写诗还是写散文,但却不能不眺望远方,毕竟世界这么大,应该去看看。
老魏是整部影片里的一个神秘角色,露脸次数不多,却对剧情的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追梦故事,构成了整部电影的暗线。如果没有老魏处心积虑地设计夺取卓筒井古画的这个局,整部电影的主体故事就无法展开。问题很快就来了:老魏为什么要设局?开播不久后就留在我脑海里的这个悬念,直到整部电影结尾时才交代清楚。
事败后坐在牢里的老魏,讲述了他们爷孙三代人接力寻找这幅卓筒井古画的故事,还有他爷爷、父亲因为至死都没找回古画而抱有的遗憾。卓筒井是遂宁古人的一项伟大发明,开创了人类机械钻井的先河,体现出了古代遂宁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从电影里面可以看到,卓筒井古画生动地再现了古代遂宁人民用卓筒井钻井采盐的场景。作为卓筒井技术的传承者,老魏一家三代人都坚持找回这幅古画的梦想,也就很容易让人理解了。所以尽管老魏的手段为人不齿,贾主任却答应他,出狱后将这幅古画送还给他,以助他完成一个已经接力了三代人的梦想。
看完电影后,我随即查阅了电影里出现的大英死海、卓筒井等遂宁风物的详细资料。遂宁市委市政府、大英县委县政府等部门共同打造这部电影,其中一个重要动机,其实就是表达了一个宣传遂宁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地理地貌的梦想——这也是每一个遂宁人的梦想。
我当然不能辜负了这个梦想。
尘夯:追梦者,永远不是奇葩
其实电影上映之前,我就已经见过杨锋老师有关《奇葩追梦的》剧本,那是一套丛书,是遂宁几个建树颇丰的前辈的代表作品,老实说,自己对能代表遂宁文坛的几位老师是颇为钦佩的,杨锋老师甚至可以说是我走上文学道路的引路者。
大约是1997年到1998年,我初中一年级开始涉及文学方面的写作。那个时候擅长的还是命题作文,看的书无非是童话、预言、少部分武侠小说。之后,才渐渐爱上纯文学作品,虽然,教科书式的经典文学作品对我的影响也较大,但却是在接触本土文学之后,我才真正爱上纯文学。
也是那一年,我在语文老师的书架上,找到了杨锋老师的作品《大梦初醒》,我可谓是近乎震惊和痴迷地度过了几天,然后开始憧憬有一天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专著。我的语文老师是鸣凤镇的,也认识杨锋老师,知道杨锋老师也曾是教师。在我发表对作品看法的时候,语文老师久久地思考着,最后默默接过我归还的书,仔仔细细地重新摆放在书架醒目的位置。
我的印象中,杨锋老师的文字比较严肃和深沉,包含了许多感情。《奇葩追梦》却似乎是个例外,追求一种无厘头式的幽默,在电影中,这种无厘头式的幽默带给观众充分的快乐,这是比较成功的,笑声是对一部喜剧作品的正面肯定。足量的笑声当然就是这部喜剧作品的成功。《奇葩追梦》留给了我深刻的影响,影片中包含了大量的遂宁文化、历史、旅游等元素,既为影片的选景做好了参考,也为遂宁这座美丽的城市传递了名片,这种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可能是第一部作品,也就是所谓的处女作品,奇葩追梦这部影片的票房相比同期上映的几部片子还是稍显鸡肋了一些,尽管演员阵容还是比较强大的,艾伦和常远的组合家喻户晓,黄圣依这位功夫女郎也成名较早,几位巴蜀笑星在片中也是倾尽搞笑技能,这才有了影院中不断爆发的笑声和喝彩。但影片中的瑕疵还是有的,最明显的就是道具,既然是乡下来的,而且还有点榆木脑袋,可主演大黑和二愣一出场就是花T恤加双肩包,蹬亮的皮鞋和潮流的发型,而且通片没有换过的迹象,让我怀疑是不是主演们自己带道具来的。其次,那幅价值1000万元的国宝道具是不是制作稍微粗糙了些,这明显就是画室里的草稿嘛,仔细看竟然还有褶皱,裱得也太业余了些,是不是吃盒饭吃得较快的那些场务,就在现场加工的哦?还有那间乡下的房子,除了一张床,什么都没有,这能叫乡下的房子么?二愣在里面一看就不是这间房子的主人,诸如一些情节上的瑕疵我就不多说了,明星打酱油的状况也很严重。还好瑕不掩瑜,总得来说作品是成功的,我们应该为杨锋老师的心血作品鼓掌,毕竟他是遂宁影视的破冰人物。
期待着杨锋老师的第二部电影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