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水千山》
尺寸:长11250px
材质:铜
地点:北京国防大学
时间:2006年;
叶毓山在《万水千山》群雕中,以截取红军长征漫漫征途中一个典型细节的方式,来概括“万水千山”两万五千里艰苦卓绝的征程。组雕展示了长征途中红军士兵顶风冒雪相依相扶艰难前行的场景。前列两战士向前的探望与勇进,与后列战士向后的召唤,给我们启示了长征队伍的存在,和“万水千山”路途的漫长。战士们坚毅而自信的神情,呈现出长征战士们对革命必胜之信心。两女红军士兵顶风冒雪相依相扶艰难前行的场景,则既有长征的艰险,又有相互的关爱,这种悲壮中的温馨,显示出革命战争中人性的温暖。作品採用铸铜的方式,造型在似与不似间偏似,古拙朴厚凝重,铸铜厚重的材质感,加强了“万水千山”的深重意蕴。
二、《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
尺寸:高1,500 cm、长4,0
材质:花岗石
地点:广西兴安湘江之畔
时间:1993-1996年;
红军突破湘江是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场大战,又是牺牲数万先烈的悲壮惨烈的重大事件。叶毓山以超大比例的石雕头像使之直接从大地中生出,以期造成观者与雕像的无间距亲和感,又产生雕像大体量与现实观者个体比例上的巨大反差,使产生亲临现场的崇高感与悲壮氛围。巨大粗糙的花岗岩石块砌成的雕象,巨大石雕群像之上依山而建的34米高纪念主碑,与群雕上下呼应,强化了此种崇高悲壮的氛围。石雕以多种雕刻样式组成巨大的摩崖式墙面,其高低错落的“崖面”以巨大的铿锵错落的圆雕头像为基础,穿插差参不齐的叙事性浮雕及浮雕中的线刻细部,并辅以镂空的洞口及“迹断意连”的两段断裂墙体,构成中外雕塑史上前所未有的独特雕塑形态。
三、《中国工农红军烈士纪念碑》(邓小平题词)
尺寸:碑高57500px、每座头像高11250px
材质:花岗石
地点:贵州遵义
时间:1985年;
《遵义红军烈士纪念碑》,以四个巨型的红军烈士头像直接构成纪念碑的主体,而碑身高30米,形成震摄人心的力量。当代雕塑泰斗刘开渠在看完该纪念碑后说:“时空系列被完美地和主题表现揉和着,四个巨石般的红军头像出人意料的突兀在观众的视线流内,圆形饰带加强了叙事性和指定性,起到了点醒主题的作用,上面闪耀着星光打破了沉寂,屹立中空的纪念碑主体犹如一柄利剑。”这是一件造型单纯而意蕴深厚之作。
四、《红军长征纪念碑》(邓小平题词)
(叶毓山与程允贤任创作组组长)
尺寸:碑高4,3250px、群像高1,12000px
材质:花岗石、亚金铜
地点:四川松潘
时间:1990年;
松潘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高50米,人像高10米的巨型碑体,象一柄长剑直插阿坝高原深蓝色的苍穹,以象征长征的崇高与伟大。在其《参加子弟兵》的叙事性浮雕中,有母亲送别儿子,妻子送别丈夫,有妈妈怀中的幼儿告别年轻的父亲。哭泣告别的亲情场面背后,呈现出严酷的现实,和百姓翻身求解放的决心。在《艰苦历程》的一组圆雕群象中,已在马上即刻出发前一瞬,向襁褓中的婴儿告别的红军母亲那催人泪下悲痛难抑的神情,则又埋下情感的伏笔。红军战士们抛妻别子之“初心”不就是长征意义之所在么?与天地共存的崇高与深入人心的细腻情感的融和,把革命之“初心”回归于人性之中,这是叶毓山英雄史诗中人的礼赞。
五、《女红军卫生员》
(被当地群众奉为“红军菩萨”,时常上香挂红祭拜)
尺寸:高7500px
材质:铜
地点:贵州遵义
时间:1990年;
这是为一位在长征途中牺牲了的女红军卫生员所立纪念雕象。生前,这位红军卫生员在为当地民众治病疗伤中已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叶毓山在为这位女红军战士塑像时就选用了给孩子喂药的细节。这种处处为民众着想,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也正是红军革命的核心精神么?正是这种军民一心的精神,这种女卫生员关爱民众的人性的力量,使叶毓山革命历史题材的雕象在当地戏剧性地成了民众自发地敬仰供奉的菩萨般的圣像!而贯通其中的,不正是人性的力量么?《女红军卫生员》成为叶毓山革命史诗中人的礼赞众多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六、《飞夺泸定桥群雕》
尺寸:高3750px、长10000px
材质:玻璃钢仿铜
地点:泸定桥纪念馆
时间:1975年;
在这组群雕中,作者截取飞夺泸定桥壮烈场景的一个局部,众多的红军战士或匍匐前进,或挥枪冲锋,或投掷手雷或吹响冲锋的号角,展现飞夺泸定桥惊心动魄的一瞬。作者在这组群雕中,进攻的队伍战士们以前倾的动态形成强烈动感,又以上扬前冲的整体动势给出无往不前的气势。整座雕塑以滔滔巨浪作穿插和支撑,既交待出飞渡泸定桥环境的险恶,又使整座雕塑得以完整支撑。构思可谓巧妙。
七、《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与隆太成合作)
尺寸:人像高7500px,碑体高25000px
材质:铜、花岗石
地点:泸定县
时间:1983年;
在叶毓山的上百件大型史诗性作品中,这件作品堪称小品。但这是一件构思巧妙的纪念碑创作。作者固然塑造了两位“飞夺卢定桥”的红军战士,他们那种奋不顾身,前扑后继的英勇形象,成为当年万里长征无数红军战士的形象象征。而泸定桥则被作者巧妙地截取一段铁索作成独特的碑体造型。该碑碑体以铁索之铁链易横为竖,改圆为方,划零为整,结构成凹凸有致的独特碑体。两位青铜的红军战士与身后的花岗石碑身又形成动与静,横与竖,青铜与花岗岩材质上的有趣对照,且共同构成精致独特的纪念碑造型。
八、《忠魂曲》
尺寸:40000px×12500px×2500px
材质:花岗石
地点:广西烈士陵园
时间:1989年;
此组花岗岩石雕以不事细节的大块结构去塑造烈士形象,而石块又保留着原石的粗糙感以突出人物岩石般的刚毅与坚强。作者集中地典型地以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头像与松林大地安排在一起。当这种花岗岩般的形象直接从松林中草地上生长而出,连同石雕旁的青草,石雕附近的松林,加上花岗岩上微绿的苔藓,松林背后的苍天白云,真可谓天地石雕浑然一体,既有雕塑现场感中的有机和谐,更有烈士精神与大地山川同在,与日月辉映的永恒与不朽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