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快推进四川省文化大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7月10日,由省文化大数据公司牵头成立的四川省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文化大数据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召开工作会,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省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同志出席会议。
会上公布了2025年拟制定标准,将围绕自贡彩灯、藏羌织绣、开江瓦雕、红色文化场馆等四川特色文化资源,研制6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大数据标准,助力打造全国文化大数据标准化创新高地。
政策引领 构建文化数据标准新体系
标准化建设是推进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是关联各领域文化数据汇入中华文化数据库,促进文化数据流通交易,推动文化数据资产化与产业化,实现全省文化数字化高效高质发展的基石。
为制定和完善文化大数据相关标准,提升四川文化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水平,工作组已在去年发布《省域文化大数据体系构建指南》和《文化资源数据安全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并参编地方标准《数据资产登记规范》。
工作组肩负推动全省文化大数据标准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将在政策引领下加快重点标准研制,聚焦产业共性需求,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重点实施“标准提质、推广深化、生态共建”三大工程,通过标准化手段推动四川特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与产业化开发。
聚焦特色 推出“5+1”标准矩阵
2025年,工作组推出“5+1”标准编制,将构建四川省文化高质量数据集系列子标准五项、数据采集与展陈应用指南一项,发布一批具有四川地域文化特色与行业引领性的数字化标准。以自贡彩灯、开江瓦雕、藏羌织绣等为代表的非遗项目,将统一多模态数据采集标准,解决数据分散问题,为数字文创开发奠定基础。由出版研究院、四川画报社、四川省文化大数据公司联合制定的《出版业影像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指南》已在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立项,这一标准的出炉也将规范视频元数据标注等关键技术,服务人工智能等内容生产全流程。
多维保障 打造标准化创新生态
为加强多元协同,构建标准化工作生态,让工作组成为连接文化资源与数字技术、贯通标准规范与产业应用的桥梁和枢纽,工作组在高职院校、研究机构、文博场馆、企事业单位等积极拓展新生力量。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研究院、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安岳石窟研究院、四川省文化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等12家成员单位于今年正式加入。
工作组还将建立专家库强化人才支撑,争取专项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协同投入。同时通过宣贯会、产业对接活动等加强标准的应用推广,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工作格局。
省大数据标委会相关同志表示,这批标准的制定将填补文化大数据标准领域多项空白,通过“标准+产业”双轮驱动,把文化数字IP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全国文化数字化建设贡献“四川方案”。
(四川省文化大数据公司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