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详情
对冀中人民抗战历史的真实讲述——著名导演李小龙谈父亲李英儒和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5日 10:16 来源: 中国艺术报
作者: 邱振刚

400.jpg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又迎来一次新的改编。日前,北京京剧院举行了新编现代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建组会,原著作者李英儒之女、曾执导电视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著名导演李小龙也来到了现场,向剧院赠送了原著小说,深情回忆了父亲投笔从戎的生命历程。近日,就这部长篇小说的诞生过程、小说中地下工作者打入敌人内部后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来自哪里、作者李英儒本人在抗战中的实际斗争经历等话题,记者对李小龙进行了采访。

“回望80年前那场决定民族命运的伟大胜利,是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的结果。民族危急存亡之秋,我的父亲李英儒,毅然选择投笔从戎,与众多怀揣报国志向的知识分子和英勇无畏的工农大众一道,奔赴烽火硝烟的抗日战场。”谈到《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创作由来,离不开对李英儒革命生涯的追溯。李小龙告诉记者,当初,生长于贫困家庭的父亲在中学时代就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书籍,接受了革命思想。后来,他以河北省会考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被省教育厅保送燕京大学,这件事轰动了十里八乡。当父亲怀揣借来的路费、生活费准备入学时,卢沟桥事变爆发,学校推迟注册。这时,保定军校派人找到他,许诺让他当军校教官,月薪有十块大洋、两袋洋面。面对这从天而降的优渥条件,父亲并未答应。“父亲告诉我们,他当时没去当军校教官的原因,是他觉得在当时日寇疯狂入侵的紧张形势下,拿起枪打鬼子,才能更好地保护家乡和亲人。”李英儒参加了八路军领导的游击军,受命动员当地青年农民参军抗日。不到一周,李英儒就将队伍扩充到近千人,被授予北上抗日先遣支队独立团团长职务。那时他不过是个二十岁的青年。后来,他在敌后战场坚持斗争,大小战斗打了一百多场。即使在紧张激烈的战场环境中,他都没有放下自己钟爱的文学。他曾担任过游击军《火星报》的记者和编辑,不停地写作和发表作品。他目睹了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和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和刻骨铭心的心灵感悟,都成为他后来创作《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源头活水。

对于父亲为何从和日寇真刀真枪进行拼杀的战场来到敌人内部从事地下工作,李小龙说,1943年华北遭日寇扫荡,冀中军区领导深知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决定在当时的省城保定建立地下情报站。对于谁是地下情报站最合适的人选,上级领导马上就想到了父亲。当时的敌工部部长评价他“才智俱佳,心细胆又大,他的勇敢善战以及文化储备也无人可替代”。这一次,李英儒又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李英儒把自己的母亲也拉进了交通员危险重重的工作中。后来,他的母亲在抗战中用尽全部心血和精力,为地下情报工作献出了最后的一丝力气,在古城保定因病去世。李英儒在巨大悲痛中,继续坚持工作。李小龙说:“奶奶毕生贫苦,但仍然坚持送我父亲读书,当父亲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写到母子之间的情感时,他倾注的就是对奶奶的怀念,这部小说其实写出了我家6口人参加抗战的经历。”

新中国成立后,李英儒走上领导岗位,在繁忙的公务间隙,抗战岁月中的记忆在他的心里反复沉淀,他开始拿起笔,记录那段不停在脑海中重现的历史。终于,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战斗在滹沱河上》于1954年发表,这部小说被迅速改编成各类型的通俗读物。他的老战友看了后说,咱们当年的地下工作多危险多惊心动魄,你也写出来吧。其实,李英儒早就酝酿着把这段经历写成小说。他当情报站站长的经历,妻子当地下交通员的经历,还有母亲的去世、战友的牺牲,叛徒告密后情报站遭受重创的过程,每次回想起来,都让他的心激动不已。终于,李英儒开始写作《野火春风斗古城》。李小龙至今仍对当年的情景记忆如新:“当父亲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也是他工作最忙的时候,他那时分管总后勤部的大礼堂。由于我母亲去读书深造,我们兄妹还没有上学,每天父亲晚上下班回家后,还要在我们的吵闹声中照料我和哥哥。父亲直至哄我们入睡了,他才有自己的时间,尽管已经忙了一整天,他仍然要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进行创作。我那时经常在深夜被刺眼的台灯灯光照醒,父亲看到我醒了,就用报纸遮住灯光,继续写作到几近天明。”

《野火春风斗古城》于1958年出版后,李英儒经常被读者问到小说中的故事是不是他亲身经历过的。李小龙说,当年在做地下工作时,父亲曾经在化装后勇闯日伪商会,带走作为抢粮总指挥的商会会长,挫败了日伪军企图抢夺农民粮食补充粮饷的阴谋。父亲还策反了大批伪军,使得整整一个军的伪军成建制地起义、投诚。这些重大事件都是父亲亲自参加过的。所以当《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小说一问世,总有人以为小说中的杨晓冬写的就是父亲,而银环就是母亲。对此,父亲一直说,小说里有我们的亲身经历,这样问的人越来越多,父亲只有承认,对方才能满意。后来父亲笑着对我们说,小说和真事儿已经分不清了,就算小说里写的是真事儿吧。

自问世以来,《野火春风斗古城》一直以深刻的历史内涵、生动的人物塑造和荡气回肠的革命情怀,被一代代的读者所喜爱。这部作品当时很快被改编成曲艺、评剧,后来还不断被改编为连环画、歌剧、话剧、影视作品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这些都让当年冀中军民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为人们所了解。李小龙说,父亲一生挚爱冀中家乡,他与古城保定始终血脉相连。这部小说是他给自己家乡做了一个抗战时期的传记。父亲一辈子对家乡父老念念不忘,尤其一直惦记着那些壮烈牺牲的战友的家人。他每次回到保定,都会去走访看望他们。

《野火春风斗古城》出版后,反响经久不衰,李小龙说,面对各种荣誉,父亲总说“艺无止境。”

“父亲的这部小说,讲述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华北大平原上的一段真实历史。他本人的枪一直没有放下,还以笔为枪,书写了一生的战斗。北京京剧院的新编现代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让由这部作品改编的文艺作品又增加了一个。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在和平年代再去读这部作品,是要记住战争的残酷,珍惜今天的和平,重温党在夺取抗战胜利过程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党能领导中华民族打败日本侵略者,也能在今天这个时代领导我们,实现更多的梦想。”李小龙最后说。

编辑:丁一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