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详情
光影绘就新画卷 赓续前行谱新篇——四川电影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精神(3)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6日 16:35 来源: 四川省电影家协会

QQ截图20250717160036.jpg

扎根生活沃土,绽放青春芳华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老一辈艺术家为榜样,坚守艺术理想,勇担时代责任,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让中国文艺事业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电影作为大众艺术,既要传递时代精神,也要贴近百姓心声,只有真正走进人民、讴歌人民,才能创作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力作。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文艺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承载着价值引领的责任。老一辈艺术家们的作品之所以能历久弥新,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我们应当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感染人,为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3、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敬业精神与艺术追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了老一辈电影工作者的贡献,他们的敬业精神、专业素养和艺术追求,是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在创作中精益求精,在艺术上不断创新,推动中国电影事业薪火相传、蓬勃发展。  

4、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既要坚守文化自信,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需求,用现代化的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QQ截图20250717160049.jpg

抒发光影艺术作品的时代价值、人民情怀

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作为高校专业教师兼电影理论评论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今后我将把回信精神切实转化为个人行动的力量,努力追随田华等八位电影艺术家“扎根生活”的文艺价值追求和“人民立场”的精品创作精神,将“崇德尚艺、文化自信”的精神信念融入日常专业教学和理论研究、评论写作中。奉行“影以载道”理念专业育人,培养本专业青年学子将个人艺术理想和艺术追求自觉融入国家和发展事业,用影像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我将深耕中国电影情感史与影像艺术审美认知等中国特色电影理论研究,既追溯中国早期电影情感模式形成的民族文化历史渊源,又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背景下中国新兴电影创作生态对人民情感思想的承续,执着践行“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学术理想,以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电影理论知识体系为目标打磨学术论文;在钻研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创作扎根人民立场、秉持人民审美观的电影评论文章,为推动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繁荣人民文艺精神、建设文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QQ截图20250717160101.jpg

承德艺薪火,铸文化自信

当我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艺术家的回信时,内心满是振奋与鼓舞,这不仅是对老一辈电影人坚守的肯定,更是为我们青年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行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提到“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这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艺术源于生活,作为青年文艺工作者,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应深入生活,关注社会百态,将时代故事与人民情感融入作品。如今社会飞速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多元,生活中处处是创作素材,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挖掘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奋斗。我们也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创作的宝库。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立足本土文化,从传统文化、民间故事中汲取养分,让中国故事走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魅力。

田华等老一辈艺术家在漫长岁月里,怀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银幕形象,陪伴并温暖了几代人的成长,成为时代的记忆。他们的坚守与付出,是我们前行路上的灯塔。在未来的创作道路上,我将以老一辈艺术家为榜样,崇德尚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道德修养。


QQ截图20250717160114.jpg

坚守创作初心,传播时代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艺术家的回信,为电影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扎根生活沃土”是电影创作的根基。艺术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才能捕捉到真实的情感与故事。回顾经典电影,如《白毛女》《董存瑞》等,它们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创作者们扎根生活,反映人民心声。作为青年电影制片人,我将努力挖掘生活中的动人故事,让作品充满生活气息与时代温度。

“坚定文化自信”是回信的又一重要内核。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电影创作的无尽宝库。我们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用电影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精神。

在实际工作中,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为榜样,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一是在项目策划阶段,注重挖掘具有时代精神和人民生活元素的题材;二是在拍摄过程中,鼓励团队深入生活体验,确保作品真实可信;三是在制作环节,追求艺术品质,以精湛的制作水平呈现故事。努力为观众带来更多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的电影作品,为繁荣电影事业、建设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QQ截图20250717160125.jpg

弘扬人民文艺精神,铸牢崇德尚艺操守

回顾自己与影视结缘的过程,最初便是被电影所散发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深深吸引,尤其是那些德艺双馨的老一辈艺术家们,他们以精湛的演技带领观众沉浸于光影世界之中,传递着对家国精神的礼赞、对爱国主义情怀的抒发,以及对人世间真善美价值的执着追求。这些都令我由衷钦佩、心生向往。正是基于这份热爱与感动,我有幸投身于电影评论与教学工作。在从事评论创作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不仅致力于运用专业知识深入剖析影像的艺术肌理与文化内涵,更始终铭记将人民文艺的情怀与文化自信的力量融入表达之中。我希望通过自身的文艺批评与阐释,能够有效弘扬社会主义人民文艺的精神内核,不断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深受鼓舞,深知肩上责任之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勉励的那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无论是电影艺术家,还是评论工作者,都应继续在崇德尚艺方面作表率,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出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力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新的力量!

编辑:丁一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