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详情
光影绘就新画卷 赓续前行谱新篇——四川电影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精神(4)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7日 16:05 来源: 四川省电影家协会

1.jpg

扎根民族沃土 创作时代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作为一名羌族青年电影导演,我深受鼓舞,结合影片《天宝》创作经历,对回信精神有更深刻理解,明确了未来创作方向。

一、坚定文化自信,深植民族根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让我想到影片《天宝》创作初衷。影片以天宝真实经历为蓝本,展现少数民族干部成长历程,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秀电影要扎根民族文化,未来我会继续挖掘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二、扎根生活沃土,抒发人民心声。

《天宝》筹备时,我们走访遗址、采访群众,还原英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电影工作者要“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我们要让电影连接人民情感、传递时代精神、肩负时代使命。

《天宝》拍摄得到省委、省政府支持,入选重大文艺扶持项目。未来,我会以《天宝》为起点,探索主旋律电影创新表达,让年轻观众感受红色文化魅力。创作更多精品,为中国电影繁荣贡献新力量。 


2.jpg

光影为笔,时代作答

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艺术家的回信是给所有文艺工作者的时代考卷。老一辈艺术家用胶片丈量山河,在匮乏年代凿出了经典。如今我们总在谈论市场和流量,但是否该先问问自己:人民看见了什么?而作为青年创作者,又能看见什么?当影视行业面临多重诱惑和困境,庆幸有《山花烂漫时》等精品成为标杆,在剧本打磨上“淬炼出人间的光痕”,在视听语言上“錾刻出时代的景深”。银幕是映照时代的镜子,唯有将个人的艺术理想熔铸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才能创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

我们要以回信精神为灯塔,守护好那份最珍贵的真实——人民的悲欢、土地的脉动、时代的呼吸。作为女性创作者,我们天然更敏锐于时代褶皱里的微光。那些未被充分言说的生命经验,恰是“对得起人民”最生动的注脚。女性视角不是狭隘的自我表达,而是提供一种更细腻的艺术可能——因为真正的共情,不分性别。那些被光影赋能的普通人,终将成为书写历史的主体。而这,才是对“人民文艺”最庄重的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是促使我们去看见更多、写得更深。当银幕上的光与人民眼中的光交汇时,便是对回信精神最诚挚的应答。


3.jpg

以德艺之光、科技之力,续写四川电影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字里行间饱含对前辈艺术家的关心,对文艺工作者的关爱和对新时代文艺事业的关切。身为有着26年从业经历的电影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前辈艺术家的精神品格与爱党为民情怀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典范。

在电影工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我们掌握着4K摄影、虚拟制作等先进技术,但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守住"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流浪地球》的科幻突围到《长津湖》的家国叙事,当代很多优秀作品已经证明,只有把个人艺术追求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既有艺术价值又有社会意义的佳作。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指引,自觉向张良、潘虹等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学习看齐,进一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坚定文化自信,将回信精神的核心要义深度融入到电影创作实践各个环节中去,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让人民群众满意和喜爱的电影作品。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助力电影强国建设贡献四川力量!


4.jpg

扎根生活沃土  创作时代精品

田华等8位艺术家塑造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形象,给几代观众留下了深刻记忆。今天再看他们的电影,依然能感受到他们永远怀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坚守,为我们电影人树立了光辉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文艺工作者的嘱托,是我们所要遵循的创作方向。作为四川的一名电影工作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四川是一个文化大省,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学习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们的优良传统,从源远流长、灿若星海的传统文化中,从日新月异、坚韧厚实的现实生活中去汲取养分,做一个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扎根生活沃土的电影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四川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民心声的电影作品。同时,还要不断努力,打造以全球视野、传播中国价值观为使命的中国电影品牌,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四川力量。


5.jpg

践行文艺使命,传递时代力量

作为一名在光影世界中探索十年的羌族青年电影工作者,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内心的震撼与温暖交织涌动。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作实践,这为我们点亮了创作的明灯,指明了根本遵循。这让我不禁回想起在电影《红色土司》中饰演麻鹰的经历。通过银幕,我有责任也有渴望,去讲述更多像《红色土司》这样根植于中华大地、饱含民族特质的故事,让世界看到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绚烂多彩,促进理解与团结。

扎根人民,淬炼精品,是演员践行使命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于我而言,是塑造每一个角色的必经之路。在多年的表演经历中,为了演活那些与我自身生活轨迹截然不同的角色,我不断自我激励,与导演和团队一头扎进现实生活的沃土,在身体力行中,感受最真实的劳作与情感。

站在建设电影强国的历史新起点,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中国电影新生力量的一员,我深感振奋,未来我将更加热忱地用光影这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编辑:丁一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