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详情
​关于推动地方戏剧传承发展的广元调研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08日 14:48 来源: 四川文艺网
作者: 张冬梅 宋军

关于推动地方戏剧传承发展的广元调研

张冬梅 宋军

地方戏剧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深受群众喜爱的独特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表现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中共广元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宣传部的重视下,广元市文联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广元市戏剧家协会把地方戏剧的传承发展落实落地,让戏剧在广元大地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一、传承发展地方戏剧的生动实践

广元市戏剧家协会成立于1991年,是传承发展广元地区主要剧种川剧和豫剧的重要力量,现有会员96人,其中省剧协会员22人,中国剧协会员2人。近年来,市剧协积极加大戏曲艺术保护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坚持创作为重,戏曲创作成果丰硕。创作《娘》《父亲》《武则天与婉儿》《阔步奔小康》《蜀道清风》等60余个戏曲作品,收集整理《新辕门》《截江夺斗》等戏剧曲牌剧本11个。豫剧《娘》获得第七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戏剧类,并获得四川省五个工程奖;豫剧《父亲》获四川省 “五个一“工程奖、四川省文化奖、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男女演员奖;川剧《武则天与婉儿》在首届四川艺术节上被评为观众最喜爱的四川舞台剧目;川北灯戏《桔柏渡》 参加首届四川艺术节第十五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获剧目奖、优秀表演奖、优秀音乐设计奖;川北灯戏《追鱼》参加四川省第十六届小品(小戏)比赛荣获二等奖,为推动地方戏曲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突出传习授课,戏剧之声响彻校园。从2012年至今,市剧协演出小分队先后到省市14所大中专院校及高、初、小学校进行川剧艺术传习授课和戏剧表演,从“小脚丫”“小梅花”到“牡丹剧社”,共开展“川剧知识讲座”800余堂,进行“戏剧进校园”展演50余场,全市参加川剧知识讲座和观看戏剧表演的学生达10万余人次,授课城区学校覆盖率达90%。一是点燃星星火种。戏剧进校园的广元实践源于广元市剧协现任主席文武的一个美好初心,2012年,文武老师在成都七中就读的侄女来电请他作为家长代表去学校给学生介绍传统戏剧文化,原以为戏剧文化离学生太远没有吸引力,却不料传统文化极具魅力,学生反响强烈。成都一行让文武老师感触颇深,他发现自己用生命热爱的戏曲对学生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又觉得江湖学艺的自己需要学习和探索的知识还有很多,于是他做出一个决定——将传统文化带入广元课堂。通过多方联系沟通,2012年市剧协首先在利州区莲花中学开设兴趣班,同年又与东城实验学校联系开设小脚丫剧社。自此起广元市剧协义务为广元市城区大中小学校授课至2014年,在交通费、化妆费都是自理的情况下,还自费买礼物激发学生兴趣,就这样凭着一腔热情,不断摸索向前,一边表演、一边授课,淋漓展示戏曲魅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从担心学生没兴趣到演出结束学生舍不得走要求合影签名,从学生不愿化妆到最后舍不得卸妆,目前戏剧进校园活动已延伸到广元四县三区,全市欣赏到戏剧表演和听过戏剧讲座的学生已超过10万人次。通过努力,2016年,市剧协指导小脚丫剧社排演的川剧折子戏《人间好》在四川省第二届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中亮相。2017年为川北幼专编排的《校园国粹》、为东城实验学校编排的《梨园春芽》深受学校师生喜爱。二是创新授课方式。戏剧进校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戏曲知识普及和舞台表演实践,通过戏曲、脸谱、服装、化装等基础知识的解析,让学生认识戏剧,热爱戏剧。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与戏剧结缘,剧协不断总结授课经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免费教学,不断探索、修改完善川剧普及教学手段,探索出了一套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课案和配套演出节目。一方面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确定学习种类与曲目,认真备课,确保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另一方面开展传统戏人物展示组合、现代戏经典片段组合、川剧《变脸》等10余个戏曲展示展演活动,根据内容完美化妆,与学生良性互动交流,营造校园戏曲文化氛围,推进戏曲艺术振兴发展。三是建立传习基地。在东城实验学校、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川剧传习基地。分别指导三所学校成立“小梅花剧社” “牡丹剧社”“ 108梨园社“,并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戏曲进校园”,普及和传递 “唱念做打”、服饰文化、历史知识、道德教育等戏曲艺术的精粹。指导“牡丹剧社”编排了大型戏剧表演《校园国粹》参加川北幼专80周年校庆演出。      

(三)坚持演出为本,好戏连台展现魅力。近年来,市剧协带领全体会员每年围绕“戏剧进景区”“戏剧进社区”“欢乐乡村行”等主题开展惠民演出600余场,从景区到乡村,观看群众累计达40余万人次。一是戏剧进景区。如今,千佛崖戏楼戏剧演出已成为节假日千佛崖景区一大景观。无论严冬酷暑,过往的游人总会在台下伫足,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为充分展示戏剧文化魅力,戏剧进景区一般选择符合大众审美并突出本土文化的传统川剧、豫剧、器乐演奏等经典剧目。从13年至今,市剧协结合文旅兴市战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共开展 “戏剧进景区”演出200余场,观众累计人数达20万余人次,为推动我市文旅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戏剧进社区。为让传统戏剧文化走向大众,扎根人民,近年来,市剧协着力打造了《蜀道艺苑》《戏曲大看台》《戏迷闹元宵》《戏曲大家唱》等品牌活动,川剧《新辕门》《杀奢》《桔柏渡》《邱旺告贫》《武则天与婉儿》《梨园春早》等剧目在文化中心、各大广场和周边社区轮番上阵,将戏剧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受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截至目前,已连续开展“戏剧进社区”演出130场。同时为促进基层文化的繁荣发展,市剧协坚持每周三、周五对市内戏剧爱好者进行免费培训,指导社区编排《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等经典剧目,并对县区业余川剧团进行业务指导,提高他们的演艺水平。三是欢乐乡村行。近年来,市剧协积极响应文化助力脱贫攻坚号召,扎实开展送戏剧文化下乡活动,目前累计开展,“欢乐乡村行”送戏剧下乡活动200场。精选《花木兰》《包龙图》《梅花绝句》《咏梅》《穆桂英挂帅》《变脸》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的剧目到乡村展演,得到村民一致好评。其中,一次展演让剧协成员终身难忘,记忆犹新。寒冬腊月,演员们6点出发,到朝天区陈家乡的两个村送温暖,其中一个村表演结束已是下午2点,他们迅速赶往下一个村“梯子岩村”,一个从前进出山需要手脚并用攀爬400多米长、垂直高度300多米梯子状悬崖的偏远山村,冰天雪地,车辆在3.5米宽的硬化公路上走走停停,转眼到了无法通行的地方,演员们冒着寒气爬山,心里想着:“这么冷的天,爬上去,观众应该已经散的差不多了吧”。到达村委会已是下午5点,全村老少200余人坐的满满当当,演出氛围异常热烈,天已擦黑,老百姓举起手机晃着电筒,烤火炉照出暖暖的光,演员们也越来越投入,演出归来已是凌晨,大家却丝毫没有倦意。同时,为了更好发挥文艺育人化人功能,剧协一班人紧扣精准扶贫和十九大宣传主题,新编创作《脱不脱》《幸福村的浪漫故事》《懒汉脱贫》《精准扶贫政策好》《大妈是个明白人》《习主席的那句话》等反应时代,启迪心灵的戏剧小品,给老百姓带去不一样的视听体验,演出结束后老百姓拉着演员的手表示一辈子没有看过这么好的演出,讲的明白透彻,比开会强多了。

二、取得的经验启示

一是尊重艺术规律是地方戏剧传承发展的基本遵循。一台好的戏剧要紧扣时代主题打磨剧本,深度思考挖掘时代精神,不是热闹跟风,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演员条件进行谱曲创作,提升作品质量和表现力;要结合场景设计服装、舞美、道具等,增强作品生命力。

二是戏剧进校园是地方戏剧传承发展的有效手段。不一定选择场面宏大的大戏,要选择健康、能启迪人心的节目;要深入浅出,必要时需改动部分词句;要形式新颖,不断更换兴奋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戏剧进校园活动中,市剧协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将毛泽东词《咏梅》创编成戏歌,用戏剧的腔调传唱经典诗词,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三是培养戏迷是地方戏剧传承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推动戏曲传承发展过程中不断培养戏迷,发挥戏迷作用,让戏迷参加演出,不仅能缓解演出人员不足的难题,而且激发了戏迷参与热情,不断扩大戏剧传承力量。其中,市围棋协会主席刘云山从不喜欢听戏到主动参演节目,蜕变成一个老戏迷。民营企业家冉定军更是被传统戏剧魅力深深吸引,不仅热心参与各类戏曲活动,还赞助举办了广元市2013年中秋、元旦戏曲晚会。

三、进一步推动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市剧协顺应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潮,努力推动戏曲传承发展,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人才队伍严重匮乏、演职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行当不齐,很多好的作品难以完成的困境。目前,全市能上台演出戏剧的在职专业人员仅4人,平日演出能聘请的专业退休人员仅12人,戏曲传承正面临青黄不接,严重断层的局面。另外,演职人员的对戏剧的坚守源于他们对戏剧的热爱和执着,许多时候都是义务授课和演出,得不到与付出成正比的劳动报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为扎实推进我市戏曲振兴发展工作,结合广元实际,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更加重视戏剧人才培养。有人才有戏,培养广元戏剧专业人才迫在眉睫,希望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招收有条件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省级培训学校,培养年轻戏剧人,让戏剧传承发展后继有人。

二是集中解决戏曲进校园人员不足难题。根据中央宣传部等印发〈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印发《四川省戏曲进校园实施方案》和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的通知》要求,2018年,市直属学校、利州区城区学校戏剧进校园全覆盖,其他县(区)中小学校戏剧进校园50%覆盖,2019年,实现全市大中小学校戏剧进校园全覆盖。目前现状是全市的专业人才就那么多,要完成全市戏剧进校园的全覆盖,任务十分艰巨。建议迅速组织培养师资力量,考虑组织各校音乐、舞蹈老师集中参训,培训合格者承担所在学校的戏剧进校园任务。

三是切实加强戏曲进校园的经费保障。目前,戏剧进校园的具体经费依然没有落实,已经开展的戏剧进校园工作,都是凭演职人员对戏曲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省剧协感动广元市传承戏剧的精神,于2014年在全省仅有的50场戏剧进校园活动分给广元8场任务,每场补助1万元,2015年至2017年每年分给5场任务,但依然入不敷出。因此,须尽快落实经费,确保戏剧进校园工作任务得到全面、有效落实。同时,要为体制内外的专业戏剧人才的学习、演出创造条件,给予他们宽松学习、创作、演出、外出授课时间,支持他们外出学习和交流,并给予一定补助。

四是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倡导,让学校小戏迷的家长、老师看到戏剧前途,支持学生和孩子学习戏剧,报考戏剧专业,储备戏剧人才。整合社会各界资源,让更多戏剧爱好者参与戏剧活动,形成社会上下支持参与戏剧传承发展的良好局面,扩大广元地方戏剧影响力。

编辑 春风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