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0日,李少言抗战版画原作《120师在华北》及相关文物捐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仪式在四川美术馆举行。
此次捐赠的珍贵文物有:1940年李少言创作的《一二〇师在华北》系列版画原作34幅、封面复制件、李少言亲手制作和使用的刻刀、刨子、凿子、锤子、装刻刀的木盒、抗战日报社用笺、李少言使用的鲁艺教材——王曼硕编制《艺术解剖学图解》等。
仪式由李少言家属代表、四川美术家协会代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代表出席并讲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接受捐赠。
珍贵文物
其中,大型木刻组画《一二〇师在华北》原作共34张,创作于1940年八路军120师司令部,这套版画结构庞大,内容丰富,生动全面反映了第120师在华北抗击日寇,创建晋绥根据地的战斗生活,是目前仅见的极少的抗战期间大型木刻组画的巨著。该组木刻画由当时晋绥根据地特有的麦秆和马兰草制成的土纸手印贴裱,在边区和延安地区巡展时受到贺龙、关向应等的高度评价,也深受根据地广大军民的喜爱,不但是珍贵的革命文物,也是杰出的红色艺术珍品。1949年李少言随刘、邓大军南下重庆,唯一随身携带装的便是这套珍贵的原作和他的木刻刀。
1940年李少言(前排左)、沈逸千(前排右)在八路军一二〇师司令部与贺龙司令员(后排左)、关向应政委(后排右)合影
版画家李少言1918年出生于山东临沂,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左翼美术、革命美术和新兴木刻运动重要的代表人物。1939年李少言从延安随华北联大到晋绥抗日根据地,1940年兼任晋绥边区美协主席,是延安解放时第一张邮票的设计者。1943年调入晋绥边区《抗战日报》(后改为晋绥日报)任美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李少言同志随军南下,与四川南充人侯文川女士结为革命伴侣,扎根祖国大西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重庆《新华日报》美术组长、西南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中共四川省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是新中国美术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奠基人。
抗战馆馆长罗存康表示,感谢侯文川女士及全家对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的大力支持,这些文物捐赠抗战馆,将家族的抗日家史,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国家记忆!这套抗战木刻组画原作《120师在华北》及珍贵文物的捐赠,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抗战精神和建国伟业的纪念,更是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献礼!抗战馆将妥善保管好这些文物,认真挖掘文物的内在价值,更好地宣传和普及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罗存康呼吁,希望今后在文物征集、文物抢救等方面继续加强合作,不断拓展抗战馆在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抗战文物的征集范围,使更多珍贵的抗战文物收藏到抗战馆,更有力地记录和展示中华儿女浴血抗战的光辉历程,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