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8年,《四川美术史》(下册)的出版面世,为唐林的美术史海“探秘”之旅画上句号。上中下三册共计320万字,将四川美术从旧石器时代到元明清的发展历程,按照绘画、书法、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五大类一一梳理,填补了四川美术史的空白。
五代两宋美术妙笔冠天下
早在旧石器晚期,四川已出现美术萌芽,如“资阳人”附近发现的骨椎,攀枝花回龙湾洞穴遗址出土的骨针和圆滑并钻有孔洞的石块,是我国所知现存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美术作品之一。《四川美术史》(上册)于2015年出版,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从史前时代到隋唐这一漫长时期四川美术的发展历程和成就,本报曾以《四川美术历史上那一抹风流》为题报道。在唐林看来,四川美术历史源头悠久,四川商周青铜器的丰富性与艺术性远超出同一时代国内其他地方,甚至世界各地的同类青铜器。
四川美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源于“五代两宋”。迄今为止,四川都没有哪一个时期的美术成就能超越五代两宋。尽管时间跨度只有300余年,2017年出版的《四川美术史》(中册)却以700多页、100万字的容量,详述了五代两宋时期四川美术的杰出成就。对此,本报也曾以《五代两宋时四川美术妙笔冠天下》为题报道。
当时,四川的绘画活动为中国各地区之最,与四川可以媲美的只有江南地区。而根据《画继》所录,从北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到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的94年间,共有219位画家,其中四川知名画家大约有37人,而江南知名画家大约只有22人。
两宋翰林图画院,四川人进入画院者为最多。在中国绘画史中出现的诸多画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5个画派,其中,黄筌画派和湖州竹派均由四川人在五代两宋时期创立。
从古至今的美术宝地
跟随《四川美术史》的笔触,回望历史,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艺术成就,无不证明,从古至今,四川一直是美术的宝地。
比如绘画方面,四川有三星堆玉边璋上的祭山图、汉代的画像砖与画像石、蜀汉三国的漆画、大慈寺壁画、西蜀画院、黄筌画派、湖州竹派等。书法方面,青川木牍、荥经的何君阁道碑、芦山的巴郡太守樊敏碑、达州渠县的沈府君左右阙铭,以及苏轼《黄州寒食帖》也都值得称道。雕塑方面,茂县营盘山人像陶塑、三星堆青铜造像、汉代陶俑、广元千佛崖、巴中南龛石窟、安岳石刻等至今闪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