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立足文艺助推扶贫,讴歌小康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由中国文联、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民协、陕西省文联、陕西省民协等单位主办的“最美小康路——中国西部民间工艺主题展”, 10月28日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盛大开幕。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张雁彬,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等领导和西部12省市区的民协负责人、嘉宾出席展览开幕式。本次展览为期5天,期间还举行了“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初评活动和“民艺+扶贫”“民艺+产业”西部论坛。四川蜀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明应邀在论坛上作了以《科技助力民艺扶贫,创新推动民艺产业》为题的交流发言。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为展览揭幕
本次展览自2020年4月启动以来,经过主题创作作品征集,共收到12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协推荐的作品共278件,其中陕西省45件、四川省35件、重庆市18件、贵州省24件、广西27件、甘肃省27件、宁夏27件、内蒙古25件、青海省22件、云南省15件,其他地区13件。匠心独具的剪纸、惟妙惟肖的刺绣、稚拙可爱的泥塑、巧夺天工的内画、温润有方的玉雕、精妙绝伦的皮影、色彩绚丽的农民画、造型优美的陶瓷……各省作品特色鲜明,颇具看点。如陕西省推荐的皮影《社火》,人物造型既具有整体构思,精巧的布局与和谐的美感,又具有各自不同外貌和个性以及浓厚的装饰趣味;贵州省推荐的刺绣作品《水族马尾绣儿童背带》极具地方特色,水族马尾绣是一门传承上千年的技艺,工艺独特,刺绣手法灵活自如,表现了水族妇女祈福的美好意愿;内蒙古自治区推荐的蛋雕《奔马图》,集绘画、书法、雕刻于一身,奔马身姿灵动,形态各异;青海省推荐的藏绣《千里和缘》,用精湛的藏绣技艺展现了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的历史性时刻。
四川蜀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明在论坛上作交流发言
四川省民协对此次展览极为重视,作品征集阶段广泛发动,共征集到70余件作品,经活动主办方遴选后,有35件作品入选参展,在展馆中占据了整整一层的位置。其中,仅绵阳市民协选送的作品就有15件入展。参展作者中既有国大师、省大师,更多的是初出茅庐的后起之秀,显示出四川工艺美术强大的后备人才力量。工艺种类众多,蜀绣、蜀锦、羌绣、漆器、漆画、泥塑、剪纸、竹编、草编、木雕、砚雕、金丝镶嵌、五谷画……丰富多彩。国大师孟德芝的蜀绣双面异型绣“熊猫与藏獒”体现出了蜀绣双面异形、异色、异针法的精妙,形象逼真、形态生动;青年雕塑家、非遗传承人李长青的四川民俗风情系列作品之一“打围鼓”,人物形象生动夸张,大有巴蜀汉代陶塑之妙;杨莉、谷嶙的漆画“丝路传友谊”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做工精美,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国大师宋西平、张丹母女合作的《雕银填彩缠枝莲纹天球瓶》运用成都漆器传统和经典的“雕锡丝光”工艺新技法精雕细刻,线条均匀流畅,细腻细致,古香古色沉静典雅。蜀绣国大师杨德全的“白衣天使” 通过针线诉深情,表达了对医务工作者的真诚祝福和敬意;四川蜀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入展的AI新锦绣熊猫系列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并应用东西方艺术多元的表现手法,既体现了传统工艺,又结合了现代装修装饰特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绵阳潘徳贵老师的五谷画《勤劳奔小康》采用大凉山特产的五谷杂粮:荞麦、玉米、小麦、绿豆等种子纯手工制作而成,手法别致,人物形象生动、鲜活,洋溢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西部12省的民艺精品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民间文艺工作者用他们的心灵和巧手,描绘着最美小康路上中国西部的风土民情、幸福家园、好人好事、美好生活,传递着脱贫攻坚路上的动人故事。
部分入展作品欣赏:
1、孟德芝的蜀绣双面异型绣“熊猫与藏獒”
李长青泥塑 “打围鼓”
宋西平、张丹漆器“雕银填彩缠枝莲纹天球瓶”
杨德全蜀绣“白衣天使”
钟明AI新锦绣“熊猫”
潘徳贵五谷画《勤劳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