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详情
努力创造新时代的红色经典——专家学者研讨建党百年红色文艺经典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6日 09:51 来源: 中国艺术报
作者: 马李文博

  “红色影视剧创作生产不采用现实主义,就会脱离群众,尤其是当下的年轻观众群体。”3月22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江西省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赣州市委承办的建党百年红色文艺经典研讨会在江西赣州举办,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在会上如是说。研讨会上,围绕“红色文艺经典的时代光芒”这一主题,十余位著名文艺评论家、党史党建专家、各艺术门类专家共同回顾总结百年来红色文艺创作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从美学、艺术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角度探讨红色文艺经典的时代价值和未来发展。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董耀鹏,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黎隆武,江西省文联党组书记马玉玲,赣州市委副书记胡雪梅出席活动开幕式。活动开幕式和主题研讨环节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主持,圆桌论坛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文联主席叶青主持。

  董耀鹏在主旨发言中表示,红色文艺经典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生动创造,是党的文艺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集中体现;记录着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和精神谱系的生动载体;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着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今后的红色文艺创作中,要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各种红色文艺资源,着力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加大对红色文艺精品创作的扶持力度,切实强化对优秀红色文艺作品的研究评论和传播推介,努力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红色文艺经典,充分发挥文艺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独特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问所从来”是理解红色文艺的前提。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6年“左联”解散,有一条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文化战线在唤起民众、鼓舞青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高建平认为,中国现代美学除了去功利、艺术自律的“静观”美学,还有一种“介入”的美学传统,这种传统不是像“静观”美学把美学与社会进步和改造、道德伦理和政治追求隔离开来,“左翼美学”对于推动这种美学在中国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翼的美学以“现实主义”为主,写实不只是一种方法,而且使文学艺术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左翼的美学继承了“尚力”的传统,主张文艺要有激情,具有鼓动人参加革命斗争的力量。这种美学所要求的文学家是火热的生活的参与者,而不是消极的避世者。左翼的美学理论是为人民大众的。

  “战争决定了进行中的中国革命是生存还是毁灭。这一严酷事实要求一切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工作都要以战争为中心来进行。”新的文艺传统是从战火中走来的,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岗认为,以长时间的眼光看战地文艺传统,它是与新文学传统并立的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学传统之一。战争塑造了战地文艺,并且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战地文艺的特性,所以要从革命战争来认识战地文艺,进而认识新的文艺传统。

  从过去到今天,什么样的文艺作品可称为“红色经典”?“红色经典”应有怎样的价值?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范玉刚认为,今天的“红色经典”要在尊重革命理想和激情的同时,在回归常识、常情、常理中融入更多的人文情怀,及对理想和信仰的执着追求,追求有深度的意义生产。饶曙光认为,“红色经典”包括几个层面的考量,如约定俗成、群众公认、影响巨大、历史检验等,其本身具有丰富的内在张力。“红色经典”对中国观众而言具有特殊的含义,保留了人们的集体记忆乃至“集体无意识”。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电影无论是解放叙事(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英雄叙事(如《南征北战》《董存瑞》),还是新生活叙事(如《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老兵新传》)、民族叙事(如《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都可以归结为有关新中国宏大历史的叙事,充满了自信、向上、乐观的精神,并都形成了各自的作品群和经典作品。

  红色文艺的组成部分革命英雄主义文艺有着曲折的探索过程,有值得总结的经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傅道彬说,“拒绝世俗是英雄主义文学的特点,也是英雄主义文学陷入困境的原因。过于强调非凡使得英雄形象失去了成长的艺术空间。”20世纪90年代大众消费审美趋向出现,一方面使得作品有将英雄还原为人的突破,另一方面,一些作品又滑向另一种极端。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李洪华认为,在大众文化语境中,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塑造英雄应该平衡好表现英雄品质与平民色彩的问题。

  “今天的创作因为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而不同于20世纪,画家可以更多地从艺术本体语言中处理艺术和历史之间的关系,解决题材与表现之间的问题。”对于今天的红色题材创作,专家们期待文艺家在理性对待历史、感性表现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创新创造来丰富红色文艺的内涵和魅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履生提到画家何红舟、黄发祥近年创作的油画《启航》,认为作品虽然没有使用“红光亮”“高大全”的表现手法,但人们依然可以看到画家所表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伟岸。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诗原以《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等革命历史题材民族歌剧代表性剧目为例,详细梳理了其基于戏曲形式和民族风格的基本艺术特征。李诗原认为,当下革命历史题材歌剧创作依然是要选择人民群众所喜欢的形式,“那么这种形式可不可以是戏曲呢?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当下有的革命历史题材歌剧的创作连试都没有试一下,就残忍地抛弃了戏曲。”李诗原认为,有的创作者由于急于求成、观念先行、一叶障目,而没能发现、运用以往的艺术经验。当下歌剧创作应该善于吸取革命历史题材民族歌剧创作的经验。

编辑:丁一
分享
返回顶部
1.3995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