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至3月12日,四川卫视将在22:30分时段隆重推出电视系列纪录片《第一书记》。图为纪录片片头。
来自扶贫一线的真实记录 讲述“第一书记”的追求梦想
四川隆重推出10集电视系列纪录片《第一书记》
本网讯 从3月8日至3月12日,四川卫视将在22:30分时段隆重推出电视系列纪录片《第一书记》(每晚两集)。这是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文联、四川广播电视台在我省脱贫攻坚战役取得决定性进展之际推出的重点纪录片。该系列纪录片采用纪实创作手法,以第一人称叙事,每集15分钟,以人物故事反映我省脱贫攻坚战役和成果。有人士评论,这是四川交出的一份脱贫攻坚战役的形象答卷。
此次拍摄的9位第一书记和1位农技员,是四川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役第一线的“第一书记”(包括驻村农技员)们的杰出代表。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使命,远离家人,奔忙在扶贫一线;他们从事着同样的事业——产业发展,百姓脱贫,致力于乡村振兴;他们有着共同的心愿——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就是自己的奋斗目标。据审片现场的领导和专家评价,这是一部生动感人的系列纪录片,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让故事更加真实,更加贴近观众,片中人物既有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又不乏基于扶贫第一线有深度的思考,在一个个驻村扶贫的故事中,观众能真切体会到第一书记工作的艰难和他们无私忘我的付出,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和感染力。
图为纪录片剧照
图为纪录片剧照
纪录片《第一书记》剧集简介:
第一集 刘艳的心事
刘艳是一名“湘妹子”,由商务部市场秩序司下派到广安区龙安乡群策村担任第一书记,然而她一口标准的广安土话,生生把自己变成了“村里人”。2018年春,她将离开这里,返回工作岗位。但在离开前,有三件事情让她难以释怀:一是2017年群策村的龙安柚销售还有大量的收尾工作,二是村里的路灯安装有待完成,三是留守女孩李依依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谁来照料。
本片围绕刘艳即将离开之前所做的三件事,生动地讲述了她与当地群众鱼水情深的故事。留守女孩李依依一声“姑姑,你要走了?”顷刻催落小编的泪水……
第二集 关山守望者 董文刚
2015年8月,省科技厅干部董文刚下派广元市旺苍县高阳镇关山村担任第一书记。步行三个多小时到村的经历对他来说刻骨铭心。看到这里基础设施落后,人畜饮水困难,贫困群众增收无门路,他立志要改变关山村的旧面貌,让乡亲们富起来。
董文刚引种了简州大耳羊和天府肉羊。为了形成产业,他到四川农业大学请教教授,到成都大学了解深加工,到南江参观精细加工,到成都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协调销售。一个女儿小时候用过的保温水壶,伴随着他行走奔波……
第三集 李松长开山
泸州市古蔺县大寨乡富民村是一个苗族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风情资源。担任第一书记的四川省检察院干部李松长,为了把当地的田园风情和自然风貌变成能够留住游客的旅游资源,决定开发一条登山步道,以拓展富民村乡村旅游的内容,带领乡亲们走向致富之路。然而要开山就要涉及一些人的利益,由此引发了一些人的不满、并进行阻碍。
面对一些村民的不支持,如何协调村民利益与村里发展旅游的关系?艰巨的问题摆在李松长面前,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
第四集 鄢宏的”桃花梦”
在达州市宣汉县峰城镇仁义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中国华融公司经济师鄢宏,经过认真调研,决定把当地出产的桃花米作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为了打开桃花米的销路,鄢宏多次顶风冒雨到各地上门推销。然而,他的努力并不顺利。
眼看“第一书记”的任期就要到了,但桃花米的推销还没有眉目。面对乡亲们的期盼,是走还是留?鄢宏决定再延期一年,为桃花米产业继续奔波……
第五集 童本惠的扶贫梦
在凉山州甘洛县新茶乡大林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甘洛县团委干部童本惠,把乡亲们的脱贫致富之梦,与自己担任第一书记追求脱贫攻坚之梦交融在一起。她在工作中深刻体会到“第一书记不仅要身入山村,还要心驻山村,更要心贴百姓。”
在两年多的时光里,童本惠把大量精力放在建设高山土鸡孵化基地和引进新茶品种两个项目上。同时,她还要努力改变这里的群众“等靠要”的旧思想。在火塘边、在村路上,她为动员群众加入村里的建设费劲了口舌。2017年冬,当第一批试验性土鸡苗孵化成功时,她获得了人们的真情回报,乡亲们用彝语和歌声表达对她的感激……
第六集 迷彩书记邵升
2015年8月,邵升从宜宾市委组织部下派到兴文县永寿村担任第一书记。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他把自己当作一名战士,身穿迷彩服开展工作。村里的老百姓都叫他迷彩书记。
刚到永寿村时,邵升看到的是一片衰败景象,他深感震惊。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带领村民兴修基础设施,养殖乌骨鸡,发展翠冠梨产业,打造乡村旅游。为跑项目,他在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差点丢命!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永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形成了一种永寿精神和永寿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邵升和永寿村之间也建立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第七集 周文杰的“甜蜜”事业
周文杰来自乐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勒乌乡山峰村驻村第一书记。
山峰村是一个纯彝族村,地处峨边最南端,海拔最高。周文杰调查发现,村民们都有养蜂的习惯,他由此确定了把养蜂作为村发展的产业,带领村民们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为了节约成本,保证村民的收入,周文杰把自己的家当成蜂蜜包装车间,自己掏钱购买玻璃瓶,设计商标和包装,通过微信朋友圈推销蜂蜜,他的家人也成了义务的包装工人。每个周末,周文杰还要往返400多公里,把蜂蜜从山峰村运到乐山,卖完蜂蜜又把钱送到村民们的手里……
第八集 王君豪与花包村的幸福家园
来自巴中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王君豪2015年担任巴中市恩阳区青木镇花包村第一书记。两年多来,借助国土增减挂钩项目,他一直在为花包村“幸福家园”建设而忙碌,努力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但因涉及到旧房拆迁赔偿、生产生活条件等许多问题,有少部分人始终不愿参与这一项目。为此,王君豪和村委班子成员一个社一个社召开群众动员大会,挨家挨户地去做动员工作。
在王君豪的不懈努力下,花包村国土增减挂钩项目四个新居聚居点建设基本完成,几乎每天都有人参观新居。当人们看到自己家的土坯房变成了新居时,都十分高兴。此时,王君豪也有了一份成就感……
第九集 陈思燕的期盼
这个腊月,对于达州市通川区石笋村来说有些不一般。因为这个腊月,石笋村脱贫后的第一个敬老节将隆重举办,同时,知青回乡创业公司修建的游客中心也将建起来。
陈思燕是达州市通川区地税局的一名干部,在通川区石笋村担任第一书记已经两年了。陈思燕的故事围绕村上举办敬老节和知青回乡创业发展乡村旅游两条线索展开。一方面,她忙上忙下地筹备春节之前的敬老节,呼唤远方的游子回家尽孝;另一方面,她支持知青回乡创业实现旅游开发,希望以此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吸引外出打工的人员返乡参与乡村振兴。然而在她心里,自己的孩子远在成都上学,婆妈的腿有疾患,也成为她心中无尽的牵挂……
第十集 山之子 郑雄(驻村农技员)
2015年,郑雄来到广元市苍溪县浙水乡四坪村担任驻村农技员。作为浙水乡畜牧兽医站站长、高级兽医师,郑雄发挥他的专业所长制定了脱贫致富“谈、训、销、规、保”五字经。他做好种植业、养殖业技术培训服务,带领群众搞产业规划、建立畅通销售渠道,扎实开展农业科技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在他的努力下,四坪村及全村37户贫困户已于2016年底整体脱贫。2017年,他被中共四川省委表扬为“优秀农技员”,被农业部评选为“全国最美农技员”。
(省视协纪录片专委会)
编辑 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