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中国·开江第五届耍火龙民俗文化旅游节在甘棠镇热闹上演,近10万人从全国各地赶来近距离感受耍火龙民俗表演的盛况。 樊荣摄
每逢元宵节,开江县的甘棠镇总会吸引不少人前去看耍火龙。
甘棠镇自古南来北往,商贾云集,繁华热闹。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让耍火龙成为这里的民间习俗。
据记载,甘棠镇耍火龙的历史始于唐代,兴于明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历代人们用竹子等做成火龙,用以祈福。
甘棠火龙十分讲究。当地人用竹子、龙鳞布、绳索等,制作出龙宝、龙头、龙身、龙尾等。其中,龙宝为火龙的嬉戏之物,一般呈球状,直径30厘米至40厘米,嵌于饰有彩绸的宝架中,可以转动。龙头直径80厘米;龙身呈圆桶形,每节约50厘米长。值得一提的是,人们还为火龙制作了龙衣,将火龙的各个部分连起来。
甘棠的舞龙队伍由执掌宫灯、排灯、灯幡、灯牌等各个环节40多人组成。其中耍宝(火娃)1人、龙头3人、龙身14人、龙尾2人,锣鼓4至6人。舞龙者大多着彩衣、彩裤、头巾、花鞋等。烧花、烧龙环节的舞龙者统统赤裸上身。
每年正月十二,甘棠的舞龙队伍就开始请龙出海,之后,舞龙队伍带着火龙四处巡演。
如今,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甘棠火龙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品牌,享誉川东北。(四川日报记者徐莉莎整理)
编辑: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