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详情
诗坛大家“诗仙故里”纵论诗歌梦想与现实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7日 09:57 来源: 华西都市报
作者: 姚茂强

  16日,第四届中国诗歌节诗歌论坛“梦想与现实”主题诗歌论坛在绵阳师范学院学术厅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崎嵘,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胡殷红,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吕汝伦出席诗歌论坛。
  “中国诗歌节是经国务院批准举办的、国内最高规格的诗歌艺术盛会,通过举办中国诗歌节,推动了诗歌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发展,促进了当代诗歌创作研究的繁荣,也使诗歌艺术更广泛地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之中。”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介绍说,第四届中国诗歌节以“中国梦想,华夏诗情”为主题,在绵阳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雄厚现代科技文化的城市举办,通过举办诗歌文艺演出、诗歌朗诵会、诗歌论坛、诗人作家采风交流以及群众诗歌朗诵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一大批享有盛誉的诗人、诗评家、朗诵家等艺术名家以及更多来自基层的普通诗歌爱好者的共同参与,必将真正成为诗歌艺术的盛会。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崎嵘介绍说,关注世间冷暖,提升灵魂高度,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是当代诗人的社会责任和文学责任。诗歌还要走出书斋诗坛,走进工厂,走进田野,走进校园,走进营房,走进广场,走进网络,走进诗人繁花簇拥的梦乡,使每一届诗歌节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节日,使中国诗歌逐渐成为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一大元素。
  论坛上,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谢冕、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副主任吴思敬、中国诗歌学会名誉会长张同吾、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河南作协副主席马新朝、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罗振亚、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评论家霍俊明等7名当代具有影响力和创造力的理论家、诗人先后发言,围绕诗歌的“梦想与现实”各抒己见、旁征博引,详细阐述了诗歌的历史与现实、诗歌与当下时代的关系、诗歌现实与精神图景、诗歌的现实意义与艺术表现形式、新诗写作中的乡村现实、新世纪诗歌的精神担当与艺术建构等。

(编辑 安小心)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