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吴靖平
今天,我们相聚一堂,共同迎来四川省诗词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共同见证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的诞生。在此,我们向四川省诗词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
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灵魂和精髓。从《诗经》到《乐府》,从唐诗到宋词,从古体诗到现代诗,诗歌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今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师大时强调,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四川诗歌文化底蕴厚重,诗人荟萃、英才辈出。“诗人自古蜀中多,唐有李白宋有苏”,历史上从四川走出了李白、杜甫、苏轼、陆游、杨升庵、李调元等诗词大家,朱德、陈毅、郭沫若、张爱萍等川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是出色的诗人。李白故里、杜甫草堂、三苏祠等是享誉世界的诗词圣地。当代四川诗歌研究、创作和普及活动十分活跃。中国当代诗坛创刊最早的专业诗歌刊物《星星诗刊》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由何郝炬、马识途同志主编的诗词刊物《岷峨诗稿》在诗词界享有盛誉。近年来,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活动在全省蓬勃开展,社会各界踊跃参与。今天,我们在《岷峨诗稿》社和成都、绵阳、乐山、泸州、广元等地诗词学会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四川省诗词协会,这是我省诗词界的一件盛事,必将推动我省诗歌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在此,我们向给予诗词协会关心和指导的何郝炬、陶武先、马识途、李维嘉等省老领导,向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研究院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同志们,朋友们,“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当前,四川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统筹城乡两化互动、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我衷心希望四川省诗词协会积极融入四川改革发展的时代洪流和伟大实践,大力弘扬巴蜀诗风、投身研究创作、推出精品力作,为促进四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这里,我提几点希望。
一要始终坚持诗词创作的正确导向,传播先进文化、塑造时代新风。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秉持艺术操守,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来观察生活、反映社会、指导创作,更好地发挥以文载道、以文聚力、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作为诗歌创作的最基本标尺,把书写“中国梦”作为诗歌创作的最重大题材,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特别是对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言论,一定要旗帜鲜明、敢于亮剑,决不能模棱两可、沉默失语,决不给任何错误言论以传播渠道和空间。
二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诗词研究和创作水平。要充分认识传统诗词的历史地位,进一步增强传承诗词文化的自觉性,探索旧体诗词与时代结合的新途径。要加强诗词理论研究和诗词评论工作,提倡健康的、正常的文学批评。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弘扬适应时代、深入生活、走向大众的诗家精神,创作出更多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诗词精品。
三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开展诗词普及活动。要积极推动诗词走进校园、机关、工厂、企业、村镇,积极参与和配合诗词之乡创建活动、中华经典诗词诵读等社会普及活动,让诗词文化走进大众、融入生活。诗词协会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联络、服务的职能职责,搞好活动搭好台,努力建成全省诗词爱好者的温馨和谐之家。要注重诗词人才的培育,形成四川诗词创作“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
四要依法依规、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省委强调,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希望诗词协会和各位诗友自觉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会登记管理机关的指导和监督下,按照协会章程,依法依规开展艺术、学术和社会活动,做法治四川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如此江山如此人,千年不遇我逢辰。”希望协会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团结广大诗友,助推四川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不负我们躬逢的伟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