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详情
赵明仁在省文联六届七次全委会暨四川省文联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0日 13:39 来源: 四川文艺网

脚踩坚实大地  勇攀文艺高峰

——在省文联六届七次全委会暨四川省文联系统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赵明仁

(2015年1月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伊始,省文联召开六届七次全委会,共同总结经验、分析形势、表彰先进、部署工作。刚才,东生书记对2014年度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2015年度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的都很好。在此,我代表省委宣传部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省文艺界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也向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祝贺!

过去一年,省文联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指导职能,团结带领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紧紧围绕省委全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的治蜀兴川方略,紧扣全省文艺工作“出精品、出人才、惠民生”的总体要求,顾大局、突重点、强主业、抓保障,在作品创作、队伍建设、文艺展演、文化惠民等方面主动作为、成果丰硕,为我省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实践证明,文联系统的能量是巨大的,特别是以东生书记为班长的省文联党组是坚强的,无论是工作的执行力,还是创新力,都是有口皆碑的。新的一年,我们对文联系统的工作充满期待。新年度文联系统的全面工作,东生书记已经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就不重复了。这里,重点围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东明书记“六个始终”的批示精神、推动我省文艺“高峰”建设,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高度关注文艺精品创作,勇攀艺术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它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总书记的讲话,一语中的,句句点在我们的“穴位”上。四川作为文艺大省,每年创作生产的作品几十万件,精品力作却寥寥无几,特别是具有传世品格的作品更少。对此,我们文艺界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有紧迫感。要突破文艺创作长期在“高原”徘徊、登不上“高峰”的尴尬局面,从组织工作的角度讲,应着力强化“三种思维”:

一是全局思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在文艺繁荣发展的新春天,播什么种、施什么肥、培什么土都要系统思考,谋定而后动。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包括文联都应登高望远,站在全省文艺发展大局上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在全省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靖平同志在讲话中提出的“谋划一批、创作一批、推介一批、成就一批,打造巴蜀文化品牌”的要求,就是这一思维方式的体现。希望文联系统按照这一思路统筹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真正沉下去、静下来,卧薪尝胆,努力创作出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具有“四川造”商标的精品力作。

二是系统思维。精品文艺创作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靠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是不行的,弄不好就是“九龙治水水不治”。 文联系统要着眼重大题材抓创作,整合协调全省文艺领域的人才、节目、展演、设备、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善于把一流的编导、摄影、制作、主演、策划等人才配置成“联合舰队”,通过课题化设计、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进、分类化考评的方式全力打造精品。

三是创新思维。做好新形势下的文艺工作,不能凭经验翻老黄历,更不能四平八稳、一线平推,而要用新思维拓展发展新途径。文联系统要敢于深度创新,寻求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高度集成、资本和创意有效对接,追求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用市场化思维、科技化手段、专业化标准进行策划、制作、推广,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全过程。善于用制度机制引导文艺工作者以敢为人先的锐气、上下求索的执著,在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碰撞艺术火花,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新语言抒写人民,用与时俱进的新创意打造作品,用符合时代的新手段展示成果。

二、高度关注人民生活实践,把握创作导向

人民群众丰富而伟大的实践是文艺精品产生的源泉,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实践中,我们的一些文艺工作者却做不好或做不到。一些同志要么急功近利,要么自我感觉良好,不愿离开书斋和电脑,脱离群众,不下深水,往往以自己的生活代替群众的生活,以自己的情感代替群众的情感,创作出来的作品不是“儿女情长,风云气少”,就是低级趣味、满身铜臭。此种现象我们有责任加强引导。当前就是要以省里开展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到基层去接地气、添灵气、积底气。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省里布置的“百千万”工程是硬指标,必须做到人员落实、时间落实、作品落实。这项活动,文联是大头,必须要以扎实的作风、过硬的措施确保方案落实。要引导文艺工作者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他们吃住在一起,感悟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声音,目睹他们的奋斗,体察他们的疾苦,真正从人民群众那里获取灵感,努力创作出一批有温度、有深度、群众愿读愿看的精品力作。

三、高度关注新形势下文艺新形态,延伸工作手臂

近年来,大量涌现的民营文化工作室、民营文化经纪机构、网络文艺社群等新文艺组织,以及活跃的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文艺群体,已成为新形势下文艺队伍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据统计,2012年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企业法人单位共有14513家,民营文化企业、工作室、影视机构等占了94%;2013年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52亿元,其中民营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81%以上。这些都是我省文艺发展的巨大优势,精品力作和文艺名家很可能就是在这些群体和机构中产生。我省原创、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朱德》《特警队长》,即将开播的《8848》都是民间投资创作生产的。实践充分证明,民间有热情、有人才,也有实力参与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把眼睛盯在“国字号”上,一定要延伸联系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新的文艺群体,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激励新的文艺群体。前段时间,我们组织召开了网络作家座谈会,对网络作家群体给予了重点关注;近日,我省成立了民营文化企业协会,着力引导和规范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发展、健康发展。文联作为文艺工作者之家,新文艺群体同样是你们的工作对象,要尽快将其纳入工作视野,主动关注、关心他们的创作和生活,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营造有利于他们健康发展、不断创新的良好环境。

当前,艺术生产正从传统的个人创作向精细化分工和批量化生产转变;艺术品传播正从单一媒介向多媒介、跨媒介或全媒体转变;艺术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正从传统的“传播到接受”的单向传递关系,向新的即时双向互动关系转变。我们要以开放的思路,利用好互联网、自媒体这些新平台,促进文化与科技有效融合,实现传统和潮流的“零和效应”,推动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要加快推进新文艺群体协会建设,切实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和行业维权,搭建起新文艺群体学习交流、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平台,更好发挥新文艺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

四、高度关注文艺界风气建设,净化文化环境

以文载道,以文化人,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不懈的价值追求。当下,文艺工作者更应当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陶冶人民情操,涤荡人民灵魂,提升人民境界。然而,反观当下,铸造灵魂的神圣使命正被部分文艺工作者日渐淡化和忘却,浮躁之风盛行。极少数人或利益至上、急功近利,不分善恶美丑,不讲职业操守,视文艺创作为谋利手段;或“弃和求同”、竭泽而渔,讲感情不讲原则,看人情不看作品,视文艺作品为互换筹码,等等。文联是文艺工作者之家,对他们最具感召力和号召力,面对当下文艺界的不良风气,要正视责任担当,强化疏导引领。当前,尤其要引导文艺工作者保持“三力”:

一是在名利诱惑面前有定力。没有定力,就意味着没有执著、不能专注、缺乏恒心,自然也不能创作出真正的文艺精品,产生德艺双馨的大师。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有“铁肩担道义”的境界,坚持自尊、自律、自重,不为喧嚣迷惑,不为名利而累,追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炸弹落于侧而身不移”的创作定力。如何增强定力?那就是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要有胸襟、讲品位、重艺德,正确处理义利关系,不搞花拳绣腿,不投机取巧,不沽名钓誉、自我炒作,不被金钱左右,不做利益牺牲品。在各种诱惑面前,既能“识得破”,又须“忍得过”,用定的境界和心力,全心投入文艺事业。

二是文艺界内部要有凝聚力。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文艺界内部的凝聚力是推动文艺事业健康发展、实现共同价值追求的动力。我省文艺界总体是团结和谐的,但同样存在着相互嫉妒、相互拆台、相互排斥的现象,一些同志见不得他人好,别人出成绩就眼红,要么无中生有乱告状,要么恶意诋毁。这种现象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它不仅影响团结,而且涣散整个文艺队伍斗志,影响四川文艺队伍形象。希望文联既抓协调服务,又抓肃风正气,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引导文艺工作者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宽容大度,多说有利于团结和谐的话,多做有利于团结和谐的事,自觉增进各门类、各年龄段、各民族、各区域文艺工作者之间的团结协作。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珍视各级组织的关注和关心,注重同行之间的团结协作、和睦友善,把个人的一己之力汇聚到团队的合纵之力中,共出成果,共享殊荣。

三是文艺批评要有公信力。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文艺批评的导向是否正确,关乎文艺创作生产能否坚持正确的方向,文艺发展能否健康良性。我们要高度重视文艺批评的地位和作用,正视文艺批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塑造文艺批评应有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如何塑造公信力和影响力?这就要求文艺评论家首先从内在的思想道德素养抓起,匡正价值追求,塑造独立品格,提高艺术修养,注重道德约束,恪守职业操守。要增强理论修养和学术判断力,在五彩纷呈、盘根错节的文化现象中不迷失自我。要面向创作实践和公众需求,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让事实和学理说话,敢于直抒己见、仗义执言,引领鉴赏,引导创作。

同志们,四川文艺繁荣发展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希望大家倍加珍惜时代和人民赋予的难得机遇,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共同谱写四川文艺发展新篇章,为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