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详情
为党和人民尽责 为梦想中国放歌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8日 14:29 来源: 四川文艺网

(图为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明仁在省文联六届六次全委会上发表讲话)

 

 

为党和人民尽责 为梦想中国放歌

——在省文联六届六次全委会上的讲话

 

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赵明仁

201418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我国传统的腊八节。省文联六届六次全委会确定在这个日子召开,让广大文艺工作者聚集一堂,总结部署工作,憧憬文艺理想,很有意义。这预示着四川文艺的春天将会很快到来。刚才,东生书记对本届全委会工作做了很好总结,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部署,讲得都很好,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过去的一年里,省文联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团结带领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服务三大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出作品、出人才工作主线,以惠民利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展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描绘四川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文艺创作、文艺展演、文艺惠民方面主动作为;在制度完善、组织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受靖平同志委托,我代表省委宣传部对为我省文艺发展繁荣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新春的节日问候!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这里我就广大文艺工作者如何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保持政治定力、树立担当精神,更加奋发有为工作,为四川文艺发展繁荣作贡献谈几点想法。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时期文艺创作导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一个部分进行阐述和部署,在我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彰显出党中央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标志着我们党已经向全社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吹响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冲锋号。文艺事业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战线是文化战线的重要生力军。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深刻认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特点,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文化强省建设的历史责任。

(一)注重人文关怀,用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定位文化艺术价值取向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最早提出为什么人如何为两个重要问题,其后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探索中先后提出了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思考的重大课题。因为这个问题深刻揭示了文艺创作的规律,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文艺工作者的价值定位,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坚守的理想信念,必须坚定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的创作方向。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并不矛盾,前者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法、途径,后者指明了服务的对象、目标。两者结合起来,完整地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工作的总方针、总政策,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保证。那么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一要守住底线。不能有违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以及反社会、反人类,特别是有违社会公理、公德的作品出现。在这个问题上各级文艺主管部门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把关定向,在创作报审、宣传推介、播映展演、出版销售等不同环节严格程序、科学管理,绝不能留任何空间和余地。同时,应重视题材规划,明确哪些是不能逾越的红线,增强创作生产者的底线意识和责任担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防止毒害人们心灵的文化垃圾进入文化消费领域。二要鼓励创新。文艺创作是集思广益的过程,是创作者思想自由碰撞迸发的火花,是创作者知识的交陌汇集、智慧的灵动闪现,是充满创造性的复杂精神劳动,是创作者对社会生活感悟的升华,凝结着创作者的知识积累和艺术功力,渗透着创作者的人格力量。有了自由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创作潜能充分发挥。在文艺创作上,应当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在坚持二为方向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文艺创作民主,使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竞相绽放。

(二)把握正确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思潮和文化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上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精神财富的浓缩,是历史文化精华与时代精神内涵的有机统一。一个合格的文艺工作者,必须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并注重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深融于文,使自己无愧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者的光荣称号。文艺工作者应当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肃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崇高职业,认真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自觉承担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光荣职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思潮和文化追求。要努力通过多样化的题材主题、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唱响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主旋律。要把对先进文化的创造、建设和传播作为自己的使命,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

(三)彰显独特魅力,用发展的眼光诠释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文艺是精神生活的食粮,是滋润心田的甘霖。新时期文艺工作,必须坚持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彰显时代精神导向,用发展的眼光把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传播开来。我们的祖先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悠久、底蕴深厚的巴蜀文化,如何让巴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其地域文化相衔接,就要不断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用现代价值进行再创造,用发展的眼光及时反映和体现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巴蜀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力,使古老的文化遗产具有朝气蓬勃的现代生命力。

二、牢牢把握中国梦这一重大主题,在抓创作、出精品、塑品牌上显身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为全国人民凝心聚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梦承载的是理想,体现的是追求,反映的是精神,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中国梦的提出为当代文学的书写开拓了广阔前景,为文艺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追梦需要崇高理想,筑梦需要艰苦奋斗,圆梦需要顽强毅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更需要繁荣的文化和强大的精神支撑。追梦圆梦的伟大进程、转型跨越的生动实践,既呼唤文艺有一个更大的繁荣发展,也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丰沛的动力源泉。我省文艺和理论工作者一定要认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自觉响应中央号召,在中国梦文艺创作中尽心尽力,大显身手,着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精品,使之成为时代的文化标识和永续利用的文化资源。

(一)准确把握创作活动内涵,拓展创作空间

中国梦为主题进行文艺创作,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繁荣,坚定中国道路、提振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多种文艺形式,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把人们寻梦的理想展示出来,把人们追梦的奋斗表现出来,激发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不懈奋斗。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文艺创作的具体抓手,发展繁荣的重要契机。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内涵和要求,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才会出精品力作。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作家、艺术家,对这一主题嚼不烂,吞不下,有的吞下了吐不出,所创作的东西简单地贴上标签,人们不愿读、不愿看、不愿听,结果形成正宣传,负效应。什么是中国梦?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让国家更强盛;二是使人民更幸福;三是中华民族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其实现途径也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放飞梦想;用中国精神凝聚全民力量;以中国力量托举全民希望。这些内涵都需要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理解,真正将其嚼烂,并融入到作品创作中,决不能坐在屋子里凭空想象,搞概略瞄准。

(二)改变思维定势,落实三性要求

中宣部在通知中对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的内容、风格与体裁都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主要是把握好三性:一要注重思想性。主题突出鲜明,基调积极向上,充满浓郁时代气息、民族特色和健康生活情趣,刻画最美人物、颂扬道德模范,讴歌人间真情。二是注重艺术性。鼓励艺术表现和风格的多样性。多讲述发生在身边的凡人小事,构思巧妙、以小见大,人物塑造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三是注重观赏性。做到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见人、见物、见精神,避免概念化、说教式,符合各方面受众的审美习惯,耐读、耐看、耐听。这三项要求是接地气、有水平的。要达到三性要求也需要我们接地气,转作风、改文风,彻底改变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在创作上来一次自我革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要真正出精品,还必须正确处理好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关系。文艺不能脱离政治、离开大局,这是底线,否则就会误入歧途,但讲政治,讲大局并不妨碍我们坚守文艺的本质与特征,应当通过典型化艺术形象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要求,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开阔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讲政治、讲大局并不是板着面孔说话,高高在上教训人,如果我们的作品老百姓不愿读、不愿听、不愿看,就是获得再多的奖杯、奖牌也没有用处。

(三)科学组织实施,多出精品力作

四川是人口大省,也是文艺大省,省委、省政府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寄予厚望,各族群众对优秀文艺作品热切期盼。我们除了要有良好的愿望,还必须有扎实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概括的讲就是四句话:全域动员、一体指挥、抓住重点、协同作战。”“全域动员,就是要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动员起来,从省级文艺单位、院团,到市、州、县文化部门,从官方到民间都要行动起来。一体指挥,就是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抓总,文化、广电、文联、作协等部门密切协同。如果我们把这次集中创作活动比作一场战役的话,决定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指挥,而指挥的关键又在于指挥员的智慧和头脑。这就要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要懂专业,即或不懂专业,也要善于发挥专业人士的作用,决不能主观武断,用行政权力干预创作。领导的作用就是给任务、用好人、搞服务,为文艺创作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抓住重点,就是精心选题,科学论证,认准了的选题,要瞎子打婆娘,抓住不放,不要猴子搬包谷,抓一个丢一个。特别要把有限的经费投到重点方向、重点选题上,决不能撒胡椒面,使每一道菜都没味道,要做就做人人都愿吃的美味佳肴。协同作战,大家知道现代战争是诸兵种协同的一体化立体战争,单一兵种再强大,也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隔行不隔理。文艺创作虽多属个体劳动,但如电影、电视,舞台艺术,包括音乐、舞蹈、动漫、曲艺这样的作品,单靠个人的智慧和个体劳动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更不可能搞成精品。这就需要各系统、各部门都顾全大局,围绕重点选题和重大项目集体攻关,共出成果,共享殊荣。

三、紧紧围绕三贴近这一根本原则,在惠民生、乐民意、安民心上有作为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促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文联工作的重要途径。创作素材不在名家的居室里,不在毫无生活基础的虚幻想象中,不同地域民族和社会各阶层生活,才是真正生长百花的肥沃土壤。

(一)牢固树立创作为人民的思想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到位,行动才能到位。文艺创作坚持为人民服务,是一条正确的、十分广阔的道路,是我国文艺事业几十年发展实践所充分证明的真经。文艺工作者应该在思想上确立人民是主体的观念,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坚信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牢记自己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深深扎根人民群众,拜人民群众为师,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最高追求。多用人民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多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这就要求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家、艺术家,在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发挥所长,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和体裁,为人民群众提供可口的精神食粮。

(二)把创作基地与表演舞台落在基层。基层孕育着无限的宝藏,是文艺创作的富矿,深入基层、反映基层,是时代的召唤,也是作家艺术家成才成名的重要途径。文艺工作者只有迈开双脚把创作基地移到基层,和群众心贴心,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和灵感;只有张开双手把表演舞台搬到基层,和群众面对面,才能获得充沛的力量和表演激情。文化艺术工作者在挖掘研究各民族地域风情文化的基础上,应该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牧区、工厂矿山、军营哨卡、教室、病房等工作岗位,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融入他们中间,成为他们中的普通一员,同他们交心交友,了解他们的喜怒哀愁,记录他们在新变革下的心路历程,刻画他们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抒写他们所感所想所思。通过艺术提炼,用灵犀的妙笔将最真实最有力量的生活勾勒出来,用绕梁的音乐将最美好最质朴的梦想追求倾诉出来;用曼妙的身姿将最奋进最寻味的圆梦历程演绎出来;用五彩的荧屏将最智慧最勤劳最坚毅的楷模再现出来。只有这样,文艺工作者才能在为群众服务的艰辛劳动中获得喜悦和幸福。

(三)积极推进文艺惠民工程。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通知下发以后,我们四川文艺界令行禁止,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变过去为上服务为下服务,变让领导满意让群众满意,变一次性演出长期性演出,尽快实现文艺工作面向基层、面向市场的有效转型。我们充分理解文艺院团在转型过程中的阵痛和文艺工作者的艰辛,充分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一方面设立政府专项资金,扶持文化艺术创作、集中资源打造文化精品,另一方面加强政府购买力度,确保文艺院团和文艺工作者创作有经费支撑,作品有平台展示,生活有基本保障。文艺院团要转变思想观念,尊重市场规律。光叫苦喊穷,向政府伸手是不自信,能力低下的表现,必须适应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不断提高自主经营、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能力。文艺工作者要调整心态,放下身段,善于把高雅艺术送到基层。把文艺演出纳入文化惠民工程是尊重群众意愿,推动文艺资源向社区、农村、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的重要实践。我们要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惠民、为民、乐民文化服务项目,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民群众乐于便于参加的文艺活动,讲述百姓故事、刻画最美人物、颂扬道德模范、展示美好前景,把广大人民群众寻梦的理想展示出来、追梦的奋斗表现出来,圆梦的喜悦刻画出来。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包括文联在内的惠民文艺演出达1万余场次,直接惠及2000余万人,深受各界群众欢迎,这是史无前例的,也是我们今后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四、时刻谨记大本营这一基本定位,在建家园、聚人心、育人才上出成效

文联作为一个区域的文化集散地,决定着一方天地的文化含量,释放着一方城池的文化气息。哪个文联拢辖下的作家、艺术家创作丰收,果实累累,哪个地方的文化才有位置、有名望;哪里文艺界人才辈出,文气蒸腾,哪个地方的土地才称得上文化热土。可以说,文联圈子大、人文层次高,是艺术家的大本营。大本营既管创作,也管服务。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时代,文艺观念、文艺创作方式、文艺队伍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文艺的生产、服务、传播、消费形式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新的形势,文联要发挥艺术门类齐全、文艺资源丰富、文艺人才荟萃、社会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切实履行好联络、协调、服务职责,努力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都调动起来,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功立业。

(一)营造和谐氛围,创建温馨家园

没有文艺界的大联合、大团结,就没有文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文联是党和政府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热忱地为文艺工作者排忧解难是文联最基本的职责。希望各级文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关心好我省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和生活,为他们的文艺创作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使文联真正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文艺俱乐部温馨大家庭。要适应文艺从业方式、生产经营方式、传播消费方式的新趋势、新变化,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拓展工作广度,把新的文化组织和自由职业者纳入服务范围,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反映他们的生活诉求,把文联建成全省文艺工作者共同的家园。文联的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会员,与文艺家们广交深交朋友,并做到在政治上充分信任他们,创作上热情支持他们,生活上真心关怀他们,积极反映他们的诉求,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努力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到党委政府周围,在满腔热情的服务中积极引导,在积极引导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团结各方力量,凝聚文人心脉

文联的全称是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它的职责就是。联,是上联下联左联右联,上联党委与政府,求得重视;下联各文艺协会、各地方文联,求得艺术沟通、情感沟通;左联各行各业的兄弟单位,求得支持;右联各兄弟省市文联,求得经验。合,就是形成文艺合力。作家之间、艺术家之间务求合心、合力、合智,变文人相轻文人相亲文人相帮。文联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计整合力量,形成整体实力。一个地方的文化繁荣,单凭一个人、一支力量是繁荣不起来的,即使在某时间、某方面起来了,但绝不可能起来。某个人、某方面的荣,只能叫光荣,方方面面的荣才叫繁荣。繁荣靠众人拾柴,靠齐心合力。联了就是力量,就是大智慧;合了就成了团体,就成了熔炉。团结是事业成功发展的保证,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强调团结、加强团结始终是文艺界永恒的主题。从整体来看,目前我省文联系统基本形成了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当然还要警惕不和谐的因素出现,倍加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在此,我想提四条建议与大家共勉:一要相互尊重,不要相互蔑视;二要相互抬举,不要相互贬低;三要相互帮助,不要相互拆台;四要大合唱,不要单打独奏’”讲团结就是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形成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讲团结就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于团结与自己有不同艺术观点和见解的同志一道工作,消除门户之见,反对派别之争,形成风正心齐、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讲团结就是要胸襟坦荡,光明磊落,不要计较小团体和个人的一时一地之得失,不要在背后诽议别人,更不能诬陷别人、算计别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把广大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攻坚克难,干好我们的事业。

(三)夯实发展基础,培育艺术大师

事业兴衰,人才为本,人才资源是所有文化资源中的第一资源。培养和造就一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艺工作者队伍,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迫切需要。省文联和各协会要结合全省文艺工作实际,树立一盘棋思想,努力促进与各团体会员之间及各个团体会员相互间的团结协作,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在密切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在形成合力中实现整体推进。要组织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文艺观;继续深入开展好各类文艺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文艺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大力实施人才工程,营造各类人才健康成长和开展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加强对团体会员和基层组织的业务指导,进一步健全联系基层、联系文艺工作者,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要十分关注各种体制下的文艺工作者所想、所急、所需,脚踏实地的为艺术人才的成长倾注心血。要继续实施德艺双馨评选表彰和优秀人才培训工程。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珍惜社会的厚爱,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执着追求,加强文艺修养,提高业务本领。要鞭策文艺工作者既不断攀登艺术高峰,又不断提高思想境界,不懈追求艺术之精、人格之善、品德之美。

同志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文化改革发展,为文艺事业的繁荣兴盛带来了极大利好和难得的机遇,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应乘势而上,大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为四川发展鼓劲、为时代写史、为家乡画像、为人民立言,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巴蜀文艺春天的到来!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
1.8122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