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详情
非遗小课堂 技艺轮番上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6日 10:01 来源: 四川文艺网
作者: 张良娟

“小朋友们,在画川剧脸谱之前,谁能告诉我,自己有没有看过川剧?”9月15日,非遗博览园里一堂画脸谱的非遗课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小朋友参与。孩子动手画,爸爸妈妈拿起手机拍个不停,课堂现场的气氛热闹不已。

在课堂门外的海报上,张贴着课表:羌绣、川剧脸谱、银花丝、绵竹年画……不少非遗技艺轮番上阵。“这是我们学校非遗学院的‘彩虹娃娃计划’互动课堂,主要针对学前班及小学生开设,希望培养他们从小了解非遗文化。”现场一位负责维持课堂秩序的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教师告诉记者,除了在非遗节现场开设‘彩虹娃娃计划’互动课堂外,该校还将这些课带进了省内不少学校。

在博览园里转一圈,记者发现,今年的非遗节,各种讲堂还不少:由成都市图书馆开设的“专家讲非遗”,邀请了相关专家开讲川剧、木偶、皮影、糖画等非遗项目。非遗博览园则推出专题系列活动,通过深入浅出的解析每一个非遗项目,让听众了解到它们背后的故事。不仅如此,这些课堂还都设计了趣味横生的体验环节。苏绣、竹编、扎染、剪纸、泥塑……听完了还能动手做。“大人来了能到处逛逛看稀奇,小朋友们还是被这些动手的项目吸引。自己做一件东西带回去,也比买的更有意义。”在非遗小讲堂上,一位坐在旁边陪孩子的妈妈这样告诉记者。

看来,亲自动手体验过的非遗技艺,比走马观花看热闹更能留在观众心中。

(编辑 安小心)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