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详情
传统技艺创新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省文联调研组考察眉山市青神县侧记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4日 16:10 来源: 四川文艺网

眉山市青神县是第一代蜀王蚕丛故里,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岷江古航道小峨眉”、“苏轼第二故乡”和“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省文联调研组选择了位于岷江古航道的水码头——青神县汉阳镇汉阳场社区和青神竹编作为实地调研考察点,深度考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汉阳场社区传统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民间技艺——竹编在民间工艺大师的领军下蝶变的历程,探索传统技艺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经验。

5月22日,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带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孟燕、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李建中、省文联理研室副主任潘存厚等组成的调研组赴青神县开展专题调研。

上午,调研组一行赶赴汉阳场社区。汉阳场社区地处平坝,隔岷江与青神县罗波乡相对,一湾岷江绕镇而过,北、南、东即是有名的“汉阳三坝”。岷江在这里以一个斜斜的“U”形,将汉阳三面环抱,形成了上千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的平坝河滩。从20世纪70年代始,由于陆路交通的迅速发展,水运开始萎缩没落,曾经作为蜀中水路重要通道和舟船停泊口岸的汉阳坝,往昔商贾云集、热闹繁华虽然早已风光不在,但还是让汉阳坝保留了一份昔日重镇的矜持:米市街、棉花街、盐关街、翻身街、半边街、下正街、横正街、后正街等八条街道,至今保持古镇完整的“井字”格局。汉阳场社区目前保存有大量的古建筑:楼台、亭榭、青砖、木墙、石板街道、天井、回廊、吊脚楼、四合院、封火墙、古檐。“井”字形的街道构筑了汉阳古镇的古井貌样,有极高的考古和旅游价值。旧有的街道、店铺、宅居等,至今大多保持较完整的古朴风貌。


调研组在听取汉阳场镇党委书记刘欣介绍情况。


青神县汉阳蚕桑指导站旧址是一座见证时代变迁,让人记住昔日汉阳繁盛的建筑。从汉代到清代,青神县丝绸与顺庆(南充)、成都、嘉定(乐山)一起斐声中外,汉阳丝市曾与成都簇桥丝市并列为川西南“两大丝市”。民国22年,青神县境内桑树成林,产量达到340吨,名列川西之首。1935年,南京大学蚕桑系教授牟忠专门派助教来汉阳推动蚕桑技术改造,喜获高产。1938年,宋美龄领导的国民党新运总会妇女联合会成立了乐山蚕桑试验区、青神县汉阳蚕桑指导站。

汉阳场社区保留有传统杆秤制作作坊,是眉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杆秤的制作工序比较繁杂,原有150道工序,现在仍需100道以上。因为是标准计量工具,每道工序都容不得半点马虎。盐关街上的传统杆秤制作技艺继承人陈燕的杆秤制作技术已经传承数代,手艺远近闻名,并获得了国家计量部门的特许经营,既能制作小到以克计量、药铺专用的等子秤,又能生产大到用于称猪的棒棒秤,品种超过10多个。



“汉阳造”的龙头雕花手杖也是眉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正街龙头雕花手杖的代表性传承人廖晓勇夫妇,用他们高超的技艺,在门店中飞雕走笔,将一根根一米来长的木棍雕刻成他最熟悉的龙头拐杖。雕花拐杖,轻巧,结实,实惠,做工讲究,工艺复杂,雕花镂边。



你走进汉阳,就可以从那些青砖打底的木墙、饱经风霜的木门板、石板砌就的街道、高大的封火墙、码头边的吊脚楼、四合而成的院落、雕刻着神兽神鸟的挑檐以及只容一人通行的窄小巷子中,去遐想汉阳坝承载的千年厚重历史和背后蕴蓄的文化积淀。汉阳场社区交通便利,与其他传统村落一样,也具有较好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资源,肥沃的河滩地出产以汉阳花生等闻名的农副产品,这也为发展优质特色农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青神县竹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群众在不断实践中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竹编艺术产品。下午,调研组一行来到国际工艺大师陈云华所在的中国竹编艺术城,实地考察传统技艺竹编在行业领军人物陈云华的引领下,组建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带动全县近1/4的人员从事竹编工艺制作的历程。



用陈云华的话来说,竹编在他心目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朝阳产业。通过实地调研,考察组一行深刻感觉到了传统文化、传统民间艺术与产业结合所产生的巨大价值。在与陈云华的座谈中,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同志谈到,此次青神调研之行,让调研组收获颇多。青神竹编通过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让大家深刻地感觉到传统文化价值巨大,坚定了文化自信的信念、体会到了技艺创新和互联网+的强大力量,看到了文化产业长盛不衰的美好前景。陈云华团队通过对竹文化的精细整理,把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与生活中常相伴的竹文化内涵用竹编的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使青神竹编实现了产业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这是文化与产业结合的成功实例,陈云华大师原先从编制生活常用品开始,逐步探索编制艺术品,从普通艺术品到高质量、高档次、高艺术价值的工艺品,从原先实现个人价值到后来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培训等“传帮带”,带领青神、川内及国内竹编工艺发展,实现了社会价值,陈云华及其团队通过对竹编工艺的流程、工序及标准制定的科学研究,用工匠精神,为青神、四川乃到国家赢得荣誉,实现了竹编产业的蝶变。他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等新型平台,通过在工艺、品牌设计上大胆创新,从与“爱马仕”等品牌合作到独自创“云华”品牌,充分地印证了他们团队对文化的自信,展示了创新性发展的美好前景,成功地探索出一条通过文化资源植入让夕阳产业升级为朝阳产业路子,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这也更加坚定我们对文化的自信,积极发挥文联职能作用,努力为文化性朝阳产业服好务。


最后,调研组一行还考察了青神县文联建设情况,参观了青神县文艺活动中心。



眉山市文联党组书记李明清,眉山市文联副主席顾伶俐和青神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吉华等陪同调研。(潘存厚)

编辑:丁一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