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电影制片厂、特型演员古月、老电影《四渡赤水》《万水千山》……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伟大征程,自然也少不了影像记录。不少有关红军长征的经典电影,像一个个影像博物馆,为我们重现了长征时的关键节点和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万水千山》
开长征题材电影先河
说起长征题材电影,一定少不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黑白电影《万水千山》。这部1959年上映的95分钟电影,是新中国第一部红军长征题材电影。1934年,中央红军虽然在江西瑞金粉碎了蒋介石的前四次“围剿”,但由于王明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围剿中失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开启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其实,电影《万水千山》改编自陈其通的同名话剧。当时这部1952年由总政话剧团排演的话剧,公演后影响巨大,于是1959年,这部话剧以电影的形式被搬上银幕。这部史诗性影片,以一个前卫营的活动来再现红军长征的壮举,重点表现红军过雪山草地,场面十分悲壮,也非常真实。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重拍《万水千山》,对1959年版做了一些修改,添加了一些内容,影片也由黑白变成彩色。
此后,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突破乌江》《四渡赤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金沙江畔》、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渡河》等一系列长征题材的电影不断涌现。
《四渡赤水》
讲述红军长征传奇
在全国长征题材的电影作品创作浪潮中,也有不少作品通过介绍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故事,被观众铭记。
1960年,毛主席会见英国二战名帅蒙哥马利时,蒙哥马利对他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表示叹服。毛主席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平生最得意之作!”红军为什么要四次渡过赤水河?这便是1982年的电影《四渡赤水》要回答的问题。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后,红军计划北渡长江,摆脱敌人追剿,一渡赤水河由此而生。但不料国民党派重兵封锁长江,随后红军见机采用迂回战术,放弃渡过长江,于是二渡赤水河,回到贵州重新占领娄山关、遵义等地。此时的红军已经准备争取主动打击国民党了,于是由茅台镇三渡赤水河,向四川古蔺叙永等地进军,吸引了国民党周浑元、吴奇伟两纵队由东向西追剿。但其实摆出过江行动的只是小部分兵力,大部分队伍还在秘密行动,成功迷惑敌人以后,红军在太平渡、二郎渡四渡赤水,再次向东重返国民党兵力空虚的黔北,威逼贵阳。此时蒋介石调兵赴贵阳,却发现红军已进入云南昆明,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设置的包围圈了,以少胜多。
值得一提的是,《四渡赤水》由古月主演,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领导人形象,是银幕上比较完整地展现领袖群像的作品。
1996年,为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了《长征》,全景式表现长征全过程。
2016年,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又出献礼新力作《勇士》。影片以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为背景,讲述了红四团22名突击队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剧中22位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在强渡大渡河的背景下,以120里的速度奔赴泸定桥,创造了中国行军路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