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作家协会成立70周年。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省作协获悉,为褒扬老一辈作家为新中国文学事业建立的功绩,表达对老一辈作家的崇高敬意,激励年轻一代作家开创文学事业的新辉煌,中国作家协会向马识途、王火、王尔碑、木斧、方赫、白航、刘令蒙(杜谷)、李致、流沙河等9名从事文学创作70年的四川作家协会会员颁发荣誉证书。
马识途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重庆忠县人。革命家,文学家。马识途,1915年1月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鄂西特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四川省作协主席等 1935年就在叶圣陶主编的《中学生》征文中获奖。1959年在《四川文艺》发表短篇小说《老三姐》,此后陆续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等发表短篇小说《找红军》《接关系》《小交通员》和《回来了》等。长篇小说则有《清江壮歌》《夜谭十记》《巴蜀女杰》《京华夜谭》等。其中《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还被姜文拍成电影《让子弹飞》,备受赞誉。在2013年举行的四川省文联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被授予“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
王火
王火,本名王洪溥。原籍江苏南通如东。1924年7月生于上海。194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49年后,在上海总工会筹委会文教部工作,任编审干事。1950年,王火参与筹建劳动出版社,任副总编辑。参与创办《工人》半月刊。1953年调北京中华全国总工会,筹办《中国工人》杂志,任主编助理兼编委。1983年到成都,任四川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参与筹建四川文艺出版社,为第一任书记兼总编。王火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和出版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英雄为国——节振国和工人特务大队》等。1997年,其长篇三部曲《战争和人》,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2013年,王火被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授予“东方文豪终身成就奖”。2014年,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设立了“王火文库”。
王尔碑,原名王婉容,曾用笔名海涛、非非、浮草、王念秋等。1926年生,四川盐亭人。1951年于北京新闻学校毕业后,曾在《川北日报》及《四川日报》文艺部编辑、记者,副编审。1946年开始发表诗作。深受读者喜爱。其中部分作品收入《中外散文诗鉴赏大观》等多种选本。部分小诗收入《中国四十年代诗选》、《中华诗歌百年精华》等多种选本。1983年迄今,出版过《美的呼唤》等诗集和散文集《云溪笔记》。散文诗集《行云集》、《寒溪的路》,及《镜子》、《树》等。
方赫
方赫,原名冯启康。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成都市高级中学。历任成都市文教局干部,《川西说唱报》、《四川文艺》、《草地》编辑,“四川民族民间文艺丛书”主编,《四川文学》杂志作品组组长,《人世间》杂志副主编,编审。四川省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省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委员。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缤纷大地》,编著长诗《我的幺表妹》、《妈妈的女儿》等民族民间文艺丛书十部。
木斧,原名杨莆,出生四川成都,祖籍宁夏固原。1949年毕业于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应用艺术科。曾任四川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汪瞎子改行》,长篇小说《十个女人的命运》,诗集《醉心的微笑》、《美的旋律》等。诗歌代表作《献给五月的歌》、《春蛾》、《过三峡》等。《木斧诗选》获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奖。
白航
白航,本名刘新民,1926年生于河北省高阳县路台营村。11岁去北平、天津读书。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进入解放区。作过地下工作。1948年入华北联大文学系,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十八兵团文工团创作组任创作员。转战太原、西安,后入川。曾任川北文联创作出版社主任,四川文联创作研究组组长,《四川文艺》编辑。1957年主力参与创办《星星》诗刊,任出版部主任。1978年后续编《星星》十年。诗作优美流畅有幽默感,著有专论《 简论李白和杜甫》等。 曾获全国文学期刊优秀编辑奖。
刘令蒙
刘令蒙,原名刘锡荣,笔名杜谷。早年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实验学校、成都航空机械学校、四川大学文学院。1937年开始创作,1940年参加郭沫若、田汉领导的重庆文化工作委员会文艺组,从事抗战文艺运动和新诗创作。1942年发起成立成都平原诗社并出版诗刊,1943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1945年参与创办成都《学生报》。1986年任四川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著有诗集《泥土的梦》、《好寂寞的岸》、《杜谷短诗选》、《杜谷诗存》等。
李致
李致,1929年生于成都。1958年任共青团四川省委《红领巾》杂志总编辑;1964年任共青团中央《辅导员》杂志总编辑。1977年以后,历任四川省出版局副局长兼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出版总社社长。从14岁开始,李致就开始写文章。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往事随笔”的总题下,李致出版多部散文集,包括《昔日足迹》、《四爸巴金》、《铭记在心》等。
流沙河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于四川成都。四岁返回故乡金堂县城。幼学古文,做文言文,习书大字。十七岁始发表习作。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先任创作员,后任四川《群众编辑》、《星星》诗刊编辑。80年代写有诗作《理想》、《就是那只蟋蟀》。近20多年,专心研究汉字、人文经典,出版《庄子现代版》《流沙河诗话》《流沙河认字》《白鱼解字》(稿本)《文字侦探》《流沙河讲诗经》《正体字回家》《字看我一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