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详情
新文艺群体发展峰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2日 08:29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者: 李晓东、周洪双

新文艺群体发展峰会暨理论研讨会10月11日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相关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共百余人参加会议,他们就新文艺群体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推动新文艺群体健康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发出了“促进新文艺群体发展,推动新时代文化兴盛”的“成都倡议”。

本次会议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光明日报四川记者站共同主办。四川省文联从2017年起,对四川各地的新文艺群体进行深度调研,形成了上百万字的《四川新文艺群体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四川新文艺群体从业者超过250万人,新文艺组织近10万个,新文艺聚落超过500个,规模宏大、业态丰富、实力强劲、成就惊人,展现了巴蜀文艺的新气象。《报告》发布后,光明日报文艺部曾与四川省文联一道主办了“四川新文艺群体发展研讨会”,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光明日报记者部执行主任刘昆在致辞中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新文艺群体接地气、懂市场、有活力,不依赖财政拨款,不占用行政事业编制,活跃在广袤的社会空间中,以自身的艺术创作和文化服务,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文艺群体仍然在艰难摸索中成长,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呵护,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引导他们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征途中,新文艺群体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建议,破除偏见,努力营造关爱新文艺群体的社会氛围,全面加强先进文化对新文艺群体发展的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提升新文艺群体创新能力和整合能力,引导他们自觉担当起传承发展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创作出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中央党校文史部主任范玉刚说,新文艺群体以敏感于时代的适应能力,成长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随着理论研究的关注和文艺政策的引导,新文艺群体的内涵将进一步丰富,他们焕发的艺术活力和对文艺“人民性”的践行,将有力推动新时代文艺的繁荣兴盛。

与会专家认为,新文艺群体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审美和价值取向,以原创和创新为特征,迸发出无与伦比的生命活力,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建议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关心关爱和管理引导,让新文艺群体进一步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作出全方位的更大贡献。

“新文艺群体的征程无穷期,创新无穷期,光荣无穷期。”大会发出“成都倡议”,号召全社会深刻认识新文艺群体特殊价值,戮力发挥新文艺群体独特功能,切实解决新文艺群体发展困境,不断强化新文艺群体改革创新,跟踪开展新文艺群体理论研究,进一步促进新文艺群体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

编辑:丁一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