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
第二届四川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的2019年四川民族地区戏剧创新与发展研讨会,12日在阿坝州壤塘县召开。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巴黎,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刘宁,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副主任杜林,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宜、西南民大大学教授杨玉卓,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谭春艳,阿坝州文联党组成员庄春晖,壤塘县委副书记达尔吉,壤塘县佛教协会会长俄旺旦真,以及来自我省各地剧目创作室负责人和部分院团编剧、导演出席了研讨会。
杜林主持了会议。与会人员就藏戏的传承与发展、表演与受众,创新与产业等议题展开讨论。
李宜回顾了藏戏自2006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进入国际非物质文化名录以后,对藏戏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各地政府在经济上也给予了支持,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相继建起了藏戏的传习所。这些对藏戏的保护和传承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这些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在对藏戏剧目文本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上,是不够的。希望政府能出面帮助,出版不同藏戏剧种的藏戏剧本。四川藏戏丰富多样,希望四川也能够出版藏戏剧目。她说,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同时,她还希望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藏戏的数据库,包括多剧本,多语种的翻译和不同剧团的演出视频。她认为,壤塘藏戏团非常优秀,演出的由俄旺旦真活佛编排的藏戏《卓瓦桑姆》有很多突破和创新。
杨玉卓在发言中梳理了四川藏戏的流派,她认为,藏戏的发展是表演和受众两个方面,对观众的培养尤为重要。对于传承,应该建立在对传统正确解读的基础上来谈创新,从对传统藏戏不同分支的发展来看,它是在传承中创新的,是与当地民俗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首先应该做好剧目创新,进而带动传播的阶段性创新。
还有代表在发言中对创新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应看到其他剧种过度精致的舞台化后,在民间失去了生命力。而藏戏有600年历史,正是因为它在广大藏区和藏语系区域的牢固的生命力。舞台表演的过度精巧化,势必破坏藏戏内在生命力。它的根基和观众都在广大的藏语系地区。当然,在传播与推广,市场与艺术方面,还需探索新的办法。
达尔吉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由衷的感谢!他说,我们会把今天研讨会的成果一一消化、吸收,并且把它运用到我们对藏戏的传承和保护中去,运用到弘扬发展传统文化的工作中去。他说,藏戏不仅仅是表演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它承担着广大藏区群众在传承文化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老百姓的生活。
刘宁代表主办方做总结发言,他向壤塘县委县政府表示感谢!向壤巴拉藏戏传习所表示感谢!向俄旺旦真活佛表示感谢!向传播藏戏的所有艺术家和民间艺人们表示最深的敬意!
下午,与会代表参观了考察了壤塘非物质文化遗产超市,对壤塘政府在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方面的力度和深度大加赞赏!。(风子)
参观壤塘非遗超市
壤塘县委副书记达尔吉客串解说员
参观壤塘非遗超市
参观壤塘非遗超市
参观壤塘非遗超市
参观壤塘非遗超市
参观壤塘非遗超市
编辑: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