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详情
坚定制度自信,为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懈努力——在省评协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9日 14:40 来源: 四川文艺网

坚定制度自信,为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懈努力

——在省评协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

四川省文联主席 郑晓幸

(2019年11月15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的热潮。省评协组织召开了这次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座谈会。今天,中央宣讲团正在四川宣讲四中全会,我们评论家协会紧随其后,率先在全省文联系统组织召开学习贯彻落实座谈会,并且我欣喜的发现参加座谈会的主体都是以中青年为主,各位青年才俊的发言也使我深受启发。今天我想围绕这样一个旗帜鲜明的主题来谈谈我自己的学习体会,主题就是为了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更好展现我们中华文化,构筑我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加强创新改造文艺评论工作,坚定制度自信,为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懈努力。之所以本次座谈会有这样、高度的政治站位是因为省评论家协会具有双重属性,在座的既是文艺工作者,也是理论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这也是从方法论角度、思维理念角度所得出的结论:学习四中全会精神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要深入加强对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内容的解读。决定部分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关于文化的部分,所以本次座谈会是从文化的角度帮助大家更好的思考当前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大家要全面的系统的细致的把握这个决定。再次强调,政治站位很重要,要有强大的敏感的理论思维能力,这方面文艺评论工作者必须领先其他文艺工作者。

关于对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几点认识

第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当代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一定要强化这个观点。不论是在理论阵地上还是在教育阵地上,都要有高度的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欣喜的看到发言中特别是青年的发言体现了在高校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已经向学生传达了这样的观点。这样的观点如果发散,可以讲很多,但从根本上来讲这样的重大判断是基于我们党已经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十三个优势,十三个优势是坚定这个制度的理论依据。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到现在的文化自信,这表明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我们要保持对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生命力的自信,丰富自身文化价值从而达到理想价值的高度自信,这是文化自信之根本。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关键节点上,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形势下,中国人确实现在处在互联网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许多让我们失序的事物都在我们生活中发散,再加上互联网的发酵变异使整个社会心浮气躁,只有文化领域的改变,才能让我们安静下来。文化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安静下来。中青年知识分子看到了现实问题,并顺应文化发展的主线形成了一种宣扬传统优秀文化的风气,当这样好的风气延伸时就体现了“川派评论”的优势。相应的,中青年教师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传达也完成了校正。在理论阵地、教育阵地上我们表达什么是很重要的,任何时候都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当代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这个观点。

第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复兴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我们国家的现代化是五个现代化,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四个现代化之后是“治理能力现代化”,归根结底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实就是“人的现代化”。现阶段目标就是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当这样的目标确定后,我们的方向感定位感就很明确。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战略的一部分从制度安排、政策保障、刚性投入到路线选择我们都非常清晰了,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中华民族复兴的任务具有完整性、整体性,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十三个优势,我们提出了制度建设的十三个方面的任务,这就回答了我们坚持什么,巩固什么。当然现当代发展有诸多遗憾的地方,这些问题都要从制度上根本解决。文化建设确实在繁荣兴盛,但是许多地方的文化建设的质量也明显参差不齐,尽管现在的文化建设目标任务都很明确,但是到落实的时候由于改革的不配套性,制度的不完善性,好多地方的文化建设还存在缺陷。特别有的地方都是凭领导喜好去决定一个地方文化的兴衰,一路走来可以看到,但凡由文化感觉到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领导对文化的投入都很大。如果要解决大家在实践中看到的问题,更多的还是需要从制度建设上去完善。

第三、发展先进文化,凝聚人民力量是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文化建设需要坚持发展先进社会文化制度以及更广泛的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坚持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就搞清楚了文化建设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这就衍生出一个重大课题,叫做“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文化思考”。这个课题需要更深层次地了解制度,看到制度背后的东西。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最大的缺失是精神家园的缺失、文化的缺失。一路走来很快很匆忙,很少回首,回首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文化的终极命题就是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文化都是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体现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进而彰显世界命运共同体。搞理论评论工作特别是青年教师一定要有这样的政治站位和思考,理论工作和专业工作才能走得更远。整个文化建设,包括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工作、理论宣传舆论,内宣外宣都要围绕激活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更好的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来展开。围绕这个问题思考,我们才能明白怎样在制度现存的短板缺陷下去更好的完善我们的工作,查漏补缺。那么,现阶段我们就要反思,文联工作还是评协工作还是文化工作是否是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深化?                     

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要有高度宽度深度

下面谈谈如何具体围绕主线去创新文艺评论工作?评协自换届以来显示出了强烈的政治站位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围绕着繁荣和兴盛文化和建设文化强省,评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国文化建设这十年度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叫正本清源,这个过程中文艺工作的得到了升华。现在进入了新阶段,叫做守正创新。无论是在社会科学理论战线还是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评协和文联的工作都得到了完善和加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发展,专门设立了机构,给了7个编制。从这一个信号就可以看出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这支队伍的中青年和精英的成长已经成为四川文化繁荣兴盛的一支有生力量。实际上我今天来也是一种表态,表明我对评协工作的高度肯定,特别是对评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的活动给予高度肯定。中国评协高度重视四川评协,主流媒体也释放了两个信号,一是评论工作的极端重要,二是四川评协工作的卓有成效。   

在新形势下,我们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和新的高度。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如何行动呢?首先是要有正确的政治站位,把评协工作的思想理论高度提升上去。文艺评论的高度要站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和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上,站在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的高度上去加强和改进,创新文艺评论工作。这也与四中全会第七部分的引言不谋而合。坚定自信,把握方向,明确任务,整个文艺评论工作的使命任务都是评协所要涉及的范围。纵观整个文艺评论发展的历史,我们常常只局限于某个作品的评论。现阶段整个文化背景已经不一样了,要站在新的角度上去充实去理解文艺评论工作。现在我发现评协和文联组织参加的活动已经不单单局限在评论某个作品,这就是新思想的体现,也是很重要的转变。整个评论家协会要围绕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围绕着发展先进文化凝聚人民精神力量这样一个高度来思考评论工作,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文学评论,而是文化评论。

第二、要拓展宽度,改革创新文艺评论工作。整个文艺评论的重点工作要围绕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来展开,这是文化评论文艺评论的落脚点。一直以来我们在文化建设上都有一个短板,包括前几十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占的权重极大。现在可以看到,很多社科评奖有所拓展,但是在文化方面还是不够。文化方面的短板实际上比经济上的大得多,不是说我们文化没有成果,而是这个领域中有众多板块发展缓慢,甚至存在发展盲点、空白。所以结合四中全会的内容,文艺评论一定要拓展宽度,向整个文化建设及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加强理论研究和思想评论。   

第三、文艺工作要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向理论评论深度发掘。我们要不断拿出有分量、有价值的文艺评论,拿出能够引领、能够校正、能够纠偏的文艺评论。评协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理论队伍,也是文艺评论工作队伍,所以评协理所应当应站在前沿。评协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要旗帜鲜明的分清学术观念问题,旗帜鲜明的抵制糟粕文化,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在当代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的大背景下,文艺评论的方向性、导向性就太重要了。如果文艺评论显得模糊,政治麻木,确实就会出现问题。从整体国家安全来看,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是最重要的。所以说整个文化评论深度,不论是意识形态的建设还是核心价值引领都是评协的主战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根铸魂,这些都应成为中国当代理想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这方面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都应跟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脚步。文艺评论现阶段的工作实质上就是为制度建设培根铸魂,这方面一定要理直气壮。在高校教育方面、在文艺评论方面,写文章的人、讲话的人都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不管教育学生还是传递价值观,要让受众得到充分陶冶和升华,能达到这个境界的教师就不愧为优秀了。同时,我们要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这是文化民生的基本权益。那么如何推进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惠民工程,让优秀文化的传递更广泛更普惠更鲜活更有时效,这也是文艺评论的重点工作。最后,我们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从这一点来讲,评论工作也是舆论工作,评论是很重要的舆论场地。现代的传播渠道已经不同以往,对传统传播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评论工作和引导工作需要与互联网媒体接轨。如果我们没有创新思维,不能在大环境下展现文艺评论的优势和特点就会出问题,所以一定要创新,要有新的理念。我们要围绕主线,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来加强创新改造评论工作。

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就要围绕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文艺评论工作者应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坚定不移的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吴梦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