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为“影视小屋”点赞
电 视
省视协大力实施精品战略,打造精品力作。继续推进百集系列纪录片“中国梦·百姓故事”《纪录四川100双手》创作工程,以创作带队伍,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纪录片“川军”队伍。《纪录四川100双手》经过三年的大力推进,得到全省市州台的积极响应,创作人员众多,运行模式新颖,创作获奖丰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实施,既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录四川人追寻中国梦的实践;对于繁荣四川纪录片创作,以全省电视台联制联播的项目带动和培养全省纪录片创作队伍,壮大纪录片创作专业人才的资源储备,也是一次积极的探索。
《纪录四川100双手》曾先后获得了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四川省广播电视学会2013、2014年度四川广播电视节目奖纪录片优秀奖;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10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创优评析社会类二等奖;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第21届中国电视纪录片系列片十优作品奖。该项目2014年被国家广电总局纳入中国梦纪录片重点扶持项目,2015年、2016年被国家广电总局列为“优秀国产纪录片”,向中央电视台、各省级电视台、各纪录片专业频道推荐优先播出,并通过中国纪录片网和“纪录中国”APP移动平台向社会展播。同时,每一季节目制作完成后,除了在四川卫视、四川新闻频道、四川文旅频道、四川公共频道等川台多频道播出之外,每一季参与创作的市州台也相继播出了该系列节目,社会反响巨大。
协会积极参加行业创优评奖,为我省电视精品搭建良好的展示平台。今年,省视协组织我省各类电视作品参加了第八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第九届中国旅游电视周、第四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暨全国部分省市微电影(微视频)大赛、2016中国“一带一路”微纪录“广东日”展等众多行业评奖活动,有62部作品获得国家级行业奖项。
协会扎实开展品牌活动,扩大协会影响力,继续做好“影视小屋”的创建工作。2016年,省视协在绵阳北川和宜宾筠连创建了2所“影视小屋”。至今,全省已建成11所“影视小屋”,覆盖了我省藏、羌、彝、苗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巴中革命老区,受惠人数达1700多人次。省视协继续开办“影视小屋”艺术课堂,敬一丹、李瑞英、周宇等央视主持人和王海兵、王永刚、周康、邓艾等业内专家纷纷到场授课,丰富了孩子们视野。在中国视协五届三次理事会上,中国视协对四川省视协首创的“影视小屋”给予了表彰,并决定将“影视小屋”推向全国,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都建起“影视小屋”,把艺术的梦想和文化的血脉撒播到最偏远的角落,助推更多青少年学生圆自己的艺术梦想。黑龙江、吉林、甘肃、上海、浙江先后来四川学习“影视小屋”经验。2016年,四川省视协协助中国视协在西藏、湖南、新疆、宁夏、甘肃等省建起了6所“影视小屋”。
2016年6月,四川省影协组织电影艺术家深入泸州合江县开展惠民活动。图为曹峻冰为当地影视爱好者作《数码电影(微电影)创作与赏析》讲座。
电 影
四川省电影家协会围绕“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积极扶持四川电影精品力作,努力发掘和培养四川电影人才。
省影协一直将打造具有四川文化品牌的电影创作,作为长远发展目标,2011年至2016年间围绕“中国梦”的主题,主导和参与了一系列电影创作项目,也鼓励和带动了一大批电影人才的创作积极性。纪录片《劫后》,获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评审团特别奖;纪录片《金沙江飞排》获得了第十二届“山花奖”。故事片《大太阳》获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故事片《天上的菊美》获得中宣部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此外,由省影协出品,省影协和兴文县人民政府联合摄制的微电影《我与兴文美丽的故事——邂逅》、《石海情缘》,在峨眉电影频道及网络播出。由四川省文联、省影协、峨影集团、大英县文联联合摄制的电影故事片《奇葩追梦》,今年9月起,在国内各大影院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等主流媒体平台上进行播映。由省文联、省影协、兴文县文联、峨影集团联合拍摄的电影《哦,爱》,已经公映,并获得第八届巴蜀文艺奖铜奖。在经济效益上,省影协出品、摄制或参与摄制的电影、微电影,除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外,在经济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实现了社会和经济的双丰收,特别是对拍摄地经济的助推作用非常明显。五年来,省影协还以“百花回报沃土,电影扎根人民”为主题,举办系列电影惠民活动;剧本研讨会;和电影论坛等。
唱响四川作品演唱会
音 乐
省音协以开拓思路争创新绩为主题,开展协会工作创新改革讨论。四川省音协全面学习贯彻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精神和省文联相关创新及改革措施,一致认为,党联系广大音乐家和音乐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这个纽带的坚实、有效程度,取决于音协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如一坚定执行党的文艺路线和方针,取决于每个音协人坚持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工作作风。对文艺事业全身心的投入,不忘初心地奋勇前行,是每一个音协人应该具有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音协工作的开展,应该以文联“团结引领、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为工作指引和方向。首先从会员的培训入手,突出群众性。把广大会员团结组织起来,把党和政府的新的文艺政策传达给每一个音乐工作者,才能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也才能起到音协的带动引领作用。协会要提高服务水平、尊重人才的层面开展工作,从而达到尽可能地把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优秀音乐人才聚集到音协的周围,有效增强音协的群众基础的效果等,对新的文联和协会职能进行了认真研究。
2016年12月15日上午,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举办的“学习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代表大会开幕式上重要讲话精神理论座谈会”。
评 论
2016年12月15日上午,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举办的“学习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代表大会开幕式上重要讲话精神理论座谈会”。四川省评协李明泉主席就习总书记“讲话”中的新概念、新思想作了新阐释,强调“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并提出文艺工作者要书写当代“智慧型”英雄,阐释了“民族精神独立性”作为文艺工作核心要义,指出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新史诗”为当代文艺工作的时代使命。成都市评协李若峰主席重申了习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的发展”、“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的四点要求,并对地方文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进行了深入思考。
协会五年来成果显著,相继出版了《时代精神的光荣绽放——电视剧剧评集》、《温度与深度——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12—2014)四川获奖作品选及评论集》、《评论四川》、《四川美术史》(上)等系列文艺评论集。2014年初开始试行“大报大刊文艺评论作品后期资助管理办法”,在《办法》的激励下,产生了一系列作品。召开了影响较大的理论研讨会。2014年1月,我协会举办了“群众题材的当代书写”理论研讨会,研讨会围绕“群众题材的当代书写”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是四川文艺理论、评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体现。2014年10月,我协会组织了“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参会论文、会议综述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中华文化论坛》等报刊上。2015年11月,四川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理论研讨会在绵阳顺利举行,引起《光明日报》等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我协会向全社会发出的《建设评论川军 繁荣四川文艺·绵阳倡议》引起共鸣,并在《人民论坛》上刊发。举办了四川省文艺评论骨干培训班。围绕“四川造”文艺作品,展开系列文艺评论工作。
2016年12月17日,在攀枝花米易县开班的全省手机摄影乡村辅导站骨干培训班上,我省摄影名家陈锦、杨麾从不同角度,分享他们对摄影、艺术、文学、生活、责任、担当等的理解,鼓励学员们扎根生活,关注民生,创作出积极的、内容丰富的好作品。
摄 影
协会近期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在第二期全省手机摄影乡村辅导站骨干培训班开班时机,通过网站、微信平台、QQ平台等多种现代传媒手段,向全省摄影工作者传达省文联贯彻落实第十次全国文代会精神,传达了省文联对发展四川文艺事业的发展方针和举措。总结、阐述了我省今后一段时间摄影工作的基本方向,同时报告了去年协会工作就取得了可喜成绩。去年《清廉四川——文艺创作工程优秀摄影作品展》、《纵横祖国五万里》摄影综合考察30周年回顾摄影展、《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创作美术书法摄影成果展》、《诗意山水.五彩巴中大型摄影美术书法展览》等相继在在省美术馆开幕。由王建军担任学术主持,郭际担任策展人的“前世今生——川剧摄影艺术展”在成都举行。四川省十七届摄影大会和第九届中国西南六省区市摄影联展在西昌召开,由中国摄影报、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美丽西昌影友擂台赛》《四川省第十七届摄影大会擂台赛》同时展开。由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南充市文联主办的杨麾《我的嘉陵江》摄影展在北京中国摄影展览馆开展等。
在全国重大赛事上,自上届省文代会以来,四川摄影家王达军、王建军、陈锦、杨麾、郭际分别荣获第九届、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摄影金像奖是经党和国家荣誉表彰工作机构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
万名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活动现场
书 法
省书协不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创作导向,按照省文联提出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为总抓手,紧紧围绕出作品、出人才这一工作重心,推进展览、学术、培训“三位一体”的有效促进人才培养和作品创作的工作计划,在提高我省书法艺术水平、文化惠民、增强协会凝聚力、推动我省书法事业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有了切实的进展。
近一年来协会相继组织“中国书法家送万‘褔’进万家”公益活动走进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薛城镇甲米村;“翰墨薪传”文艺扶贫巴中市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在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巴中市巴州区开;,协会组织50名川内书法名家齐聚成都东郊音乐公园,开展了一次“让书法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大型公益书法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参与等活动。推进展览、学术、培训工作新格局,实现出精品、出人才、创品牌。相继有:全面反映四川书法整体实力的四川书法艺术周在四川美术馆拉开帷幕《看四川——诗书创作工程优秀书法作品展》(展出作品100件)、《四川省第二届书法创作“谢无量”奖暨四川省第五届书法篆刻展》(展出作品299件)、《永逸杯——四川省首届行草书大展》(展出作品264件)、《四川省首届现代刻字艺术展》(展出作品57件)。此次参加艺术周展出的作品无论是对传统的深入挖掘、经典的解读与诠释,还是形式技法的深度、笔墨语言的丰富以及个性的张扬等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彰显“四川书法”的内涵和影响力,增强四川文化的软实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书法艺术周这一展示形式在全国书法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全国同行的一致好评。举办了四川省第六届篆刻艺术作品展、四川省第八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四川省第三届临书临印展、清廉四川”—文艺创作工程美术、书法、摄影、诗歌优秀作品展等。协会还注重加强书法艺术人才队伍的基础培训,引导我省作者加强对优秀传统的深入学习,提升我省作者的创作水平。注重学术理论研究,主持开展的《二十世纪四川书法名家研究丛书》编撰工作今年推出了蒲殿俊卷。
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四川民俗影像作品《坚守》获山花奖
民间文艺
省民协始终坚持以弘扬民族精神,繁荣民间文化事业为己任,在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各项工作中,辛勤工作,不断探索,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扎实推进协会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省民协耗时6年的民族民间文艺力作《羌族服饰文化图志》新书发布座谈会及赠书仪式,在茂县“瓦尔俄足”节期间举行。该书是“5·12”汶川大地震后为抢救羌族文化的紧急立项,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凝聚了羌族服饰调研组所有成员的汗水和心血,汇集了从中国民协领导到省文联党组领导、从众多文化学者到民间艺人的集体智慧。省民协联合省视协共同推选,由峨影集团拍摄的民俗影像片《金沙江飞排》纪录片在最后一轮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仅6个名额的民俗影像类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协会以“留住美丽乡愁”为使命,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传统村落,命名文化之乡,承担起民间文艺工作者先觉、先行、先倡的文化重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泸州市叙永县木格倒苗族村和巴中市梨园坝村的立档调查图文资料被选中为全国20个传统村落优秀档案,入选由冯骥才主编的《家底》一书。协会把传统村落的立档调查与文艺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启动了今年的传统村落考察和回访性调研,调研途中研讨会和座谈会意见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重视,得到当地文化传承人的认可,起到了实际的文化帮扶作用。此次调研受到《中国艺术报》的关注,对调研过程和结果给予了全面报道。
四川省民协文艺志愿服务队与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所带领的中国民协文艺志愿服务队一行二十余人,深入阿坝、甘孜羌藏地区,对古村落,藏族药泥雕塑、唐卡绘画等我省民族民间文艺进行了考察、调研。在阿坝壤塘县举办了“壤巴拉文化发展论坛”等,《中国艺术报》也给予了跟踪报道。
协会以四川民间文化为根基,通过举办有四川特色的民间品牌活动,集中展示四川民间文化风采,推动四川民间文艺繁荣。启动了“看四川——民间文艺创作工程”,近千位民间文艺工作者投入创作,共收到1012件作品,评出15个大类79个小类优秀作品共100件,入围作品50件,集中展示了我省民间文艺创作力量和民间工艺水平,成果在四川美术馆展出。
四川省第二届青年舞蹈展演评比
舞 蹈
省舞协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届文代会、第九届作代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团结引导我省舞蹈家着实推进创作精品,不断推动我省舞蹈艺术向前发展。举办了四川省第二届青年舞蹈展演评比;组织全省青年舞蹈创作研讨会;组织了全省舞蹈教学讲座;组织推荐我省舞蹈作品、《我的弦》参加中国舞协首届“金秋风采”中老年舞蹈展演,荣获展演彩云奖;组织推荐我省舞蹈作品《永远的川军》、《滚灯》参加中国舞协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活动,荣获当代舞组前三甲。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永远的长征——大型四川曲艺情景剧《望红台》首演成功。
曲 艺
省曲协深入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及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精神,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并号召各地市曲协、团体会员、曲艺之乡相关单位学习贯彻。
协会围绕“中心”工作抓创作,策划组织有影响的重大创演活动。永远的长征——大型四川曲艺情景剧《望红台》首演成功;新创节目四川盘子《心如莲》、四川清音《莲花开》分获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和文学奖两项大奖。在人才培养上,“四川曲艺流动讲堂”开设到基层。“四川曲艺流动讲堂”分别走进巴中、岳池和遂宁。“蜀曲流芳”邀请名家授课为曲艺创作打基础。曲艺之乡建设再结硕果。2016年四川再添两个“中国曲艺之乡”。继岳池、遂宁、彭州获得“中国曲艺之乡”授牌后,泸州市泸县和巴中市巴州区获得中国曲协的授牌。“中国曲艺之乡”建设的扎实推进,为我省曲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少儿曲艺持续发力,创作、演出、理论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第七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四川4节目再获佳绩;四川少儿谐剧《一根红薯》参加央视节目录制和第四届全国相声小品优秀节目展演。同时,协会在理论研讨、文化惠民、对外交流等方面工作扎实。
戏 剧
省剧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系列文件精神,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以精品剧目打造及戏剧人才培养为基础,以文化惠民工程演出、戏剧交流活动、采风创作等活动为亮点,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积极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任务。
协会和成都市京剧艺术研究院合作,推出京剧新剧目《浣花吟》;在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上,廖全京创作的《勇者魏明伦》荣获优秀奖,杜建华创作的《新中国川剧改革与发展之思考》获得提名奖。协会荣获组委会颁发的组织奖。协会在全省大专院校及中小学校开展的“戏剧进校园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五年来观众达二十余万人,所到之处师生们反响非常热烈。
协会承担中国剧协主办的“第二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奖赛(南方片区)”的具体筹备工作。在大赛中,由协会推荐的优秀青年演员王超、刘露分别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少儿戏剧“小梅花奖”是由中国剧协举办的一项全国性、高规格、面向少年儿童的重要戏曲艺术活动,代表了中国少儿戏曲的最高水平,我省历年在该项评奖活动中成绩突出。每届都有奖项,并屡获金奖。协会因为的组织协调协工作突出,连续获得大赛颁发的组织奖。
协会推选代表当下我省戏剧水平的新编京剧《浣花吟》、川剧《卧虎令》、现代川剧《岁岁重阳》戏剧精品参选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获得好评。协会开展了“川剧惠民藏区巡演”活动。优秀传统川剧《绣襦记》和川剧综艺节目在康定“康巴文化中心”成功首演,演出获得了藏区领导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在理论研讨上,协会召开了《家:梅表姐》、《传说陈麻婆》、《草民宋士杰》、《母亲葛来凤》、《巴交龙布》等重点剧本研讨会,戏剧评论作品《臻于至善铸戏魂——谈陈智林在中的表演创造》、《戏剧小品丛脞论》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了理论评论奖和提名奖。优秀剧目川剧《尘埃落定》、京剧《落梅吟》成功入选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其中川剧《尘埃落定》获得本次戏剧节优秀参演剧目证书。
打造精品剧目及戏剧人才培养是协会的工作重点之一,协会一如既往的在戏剧创作上狠下功夫,努力打造戏剧艺术精品。今年在协会的扶持下四川音乐学院打造出了一台以歌剧为载体,结合了传统戏曲元素,以川剧为主的戏歌剧《追梦人》,该剧参加了首届四川艺术节的经典展演剧目。
美 术
2016年12月12日上午,四川省美协、美术馆在四川美术馆四楼多功能厅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省美协主席阿鸽,省美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梁时民,省美协副秘书长杨梁相,四川美术馆副馆长罗雪村,省美协主席团部分成员及全体职工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办公室主任闫小明主持。
会议全文学习了习总书记讲话原文,并深入交流了学习心得体会。这是继12月8日四川省文联召开学习讲话精神后,省美协再次深入学习本次讲话精神。本次习总书记对文艺工作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全国文艺界再度吹响了以文化自信为底气和底蕴,以伟大灵魂和作品攀登文艺高峰的号角,对文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文代会代表阿鸽及梁时民分享了在北京参会期间的心得体会,省美协副主席武海成、邓乐,典藏部主任邝明惠以及创作研究部刘忠俊也积极在会上发言,畅谈学习讲话精神的感悟。
阿鸽表示,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表达出对艺术家的高度信任。值得现今艺术家们深思的是,比起在那些年的艰苦条件下孕育出的艺术家,对比现今这么好的条件,我们更有了一份责任和压力。四川省美协要认真贯彻和落实讲话精神,改变以往的采风方式,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搞创作,要创造出代表这个时代高度的精品力作。提高阅读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将崭新生活内容和时代气息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创作出好的作品来感恩党和人民,是美术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梁时民以《坚持自信,保持初心》为题,讲述了自己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感受和学习的心得体会。他说,总书记的讲话从民族复兴和时代进步的历史高度,深刻阐释文艺的地位和作用,并为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艺术家们备受鼓舞。他提出,四川省美协和美术馆都是向大众、服务于人民的窗口行业,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美术馆这一展览交流的平台,做好对外的文化交流及公共教育服务。要把四川省美协历来的优良作风和传统传承下去,要加强对四川美术人才的培养,让四川的美术作品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取得更好成绩,他强调艺术家们要潜心创作出精品,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武海成做了题为《我为文艺做点什么》的心得体会发言,他提到了此次全国文代会,中央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们党的领导对文艺事业的关心,也是习总书记第一次把文艺和国家的命运和国脉提到一起。落实到我们文艺工作者自身的工作上来讲,每年美协要做些什么活动,美术馆应该搞些什么活动,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干些什么?美协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实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以前的美协仅仅是指导创作的机构,现在美协性质是在做一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虽然不是再培养专业画家,但是我们还是要保留专业素质。
邓乐认为,在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希望”中,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全面理解习总书记的讲话,应该要回归自身。艺术家必须要有做一个合格的文化人的准备,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看待问题的角度,都要从文化自信出发,做到真的改革、创新以及对未来理想的抱负。
旷明惠及刘忠俊分别从创作角度分析了艺术家的初心,艺术家应该常站在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待创作,五十年、一百年后是否依旧有存在的价值。也要有正确的家国情怀,并且要对历史有深入的了解。现在艺术家不仅是创作的参与者,也是艺术的工作者,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艺术家这个称呼。
2016年4月12日,四川省杂技家协会组织省内著名魔术师赴茂县八一中学“魔术教学培训基地”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杂 技
协会六年来,以“文艺惠民工程”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送文艺下基层演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协会先后深入到阿坝、甘孜、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赴盐边、马边、罗江等边远地区开展“杂技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协会开展“结对子、种文化”结对帮扶活动,在阿坝州茂县八一中学和汶川绵虒中学挂牌建立“四川省杂技家协会魔术教学培训基地”,并连续两年在基地开展魔术演出和教学培训工作。
以“技炫四川”品牌活动为抓手,组织了各种类型的杂技魔术活动,扩大了杂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自贡、宜宾相继举办的四川省第七届、第八届“巴蜀文艺奖”杂技比赛;在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传媒学院、西南民族大学举办“技炫四川”魔术进校园活动,成立四川高校魔术联盟,并开展了“四川省首届魔术交流大会”;举办了四川省首届魔术比赛。协会以“出作品、出人才”为中心,大力推荐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参与国际、国内各项评奖,拓展了文化交流的新渠道,取得优异成绩。杂技《双人倒立技巧》获第5届俄罗斯国际马戏节金奖、第14届意大利拉蒂那国际马戏节金奖、第38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银小丑奖”,《高椅》获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银奖,《顶碗》、《男女对手》分获俄罗斯第13届世界青少年杂技比赛金奖和铜奖,《中国娃娃》获第5届摩纳哥“新一代”国际青少年马戏节银奖和两项特别奖;《倒立飞砖》获第7届西班牙国际马戏节最高奖金奖和特别奖,《天上街市》获第八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三次杂技剧目奖入围奖、四川省第二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和集体表演奖;《红鼻子和妞妞马戏团》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省第三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箩圈变化》获第九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六次全国魔术比赛“中国古典魔术传承奖”和第九届上海国际魔术比赛舞台新人赛银奖;《电话亭的奇遇》获“第二届粤港澳台魔术节”银奖;《梦·种子的力量》获“中国?宝丰第六届魔术文化节全国魔术比赛”铜奖和“第四届西湖国际魔术交流大会”银奖;《隐形的手》获“首届南方五省(区)青年魔术新秀展演比赛”近景组银奖,《鸽迷幻影》获舞台组铜奖;《走运的魔术师》获“第三届南方五省(区)青年魔术新秀展演比赛”银奖,《蝶行舞飞扬》获铜奖。《火红奇迹》获第八届CMUC新星杯比赛舞台组金奖,《矩阵》获近景组银奖。《青花瓷》登上2015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舞台,成为国内第一个登上央视春晚的民营杂技院团。
协会在理论建设方面推出一批成果。张爽的《杂技艺术训练方法的变革》获第八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七次理论作品奖优秀论文奖,汪青玉的《四川杂技的现状调查与前景思考》、周小衡的《论新时代杂技艺术的创新与弘扬》获第九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八次理论作品奖优秀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