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详情
我省各地文联文艺成果巡礼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8日 21:59 来源: 四川文艺网

巴蜀大地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文艺事业欣欣向荣

——我省各地文联文艺成果巡礼

成都文联特色活动丰富多彩 文艺作品屡获大奖

成都市文联开展特色活动,策划开展“‘蓉城之春’艺术节”。开展“‘画意成都’美术作品年度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民俗文化活动,举办“翰墨成都”、“影像成都”、“手艺成都”、“锦城北·新印象”和成都全国少儿书画大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

实施优秀青年作家培养工程,公开招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开展“青年作家培养及优秀作品创作扶持项目”工作,出版和发表作品10余部。成功举行“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典礼。创办《草堂》诗刊。蒋蓝荣获朱自清散文奖,魏平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廖小琴获首届“华语儿童文学中国故事短篇创作邀请赛”铜奖。《青年作家》荣获“中国最美期刊奖”。图书《苏东坡和他的大宋王朝》《乔丁叔叔的小屋》《现在的我们——“5·12”大地震都江堰幸存者口述》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金马河》《一墙之隔》《李龙炳的诗》等获四川文学奖。《我是你永远的“幺儿”》获中国散文学会“漂母杯”全球华语散文大赛一等奖,《平生欢》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一个农民的爱情》获“文化杯”全国短篇小说大赛一等奖,儿童文学作品“马小跳系列”持续畅销全国并在国外翻译出版。

市文联参与创作的话剧剧本《坚守》《活在阳光下》分获中宣部第十一、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歌曲《圆梦中国》《快乐分享》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川剧《尘埃落定》、京剧《浣花吟》、歌曲《喜马拉雅》、书法《旻禅翁诗》、美术《杨升庵与桂湖》等二十余部作品获得四川省第八届“巴蜀文艺奖”。

市舞协作品分获文化部“群星奖”“太阳神鸟金奖”;摄影家郭际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艺术摄影类);市剧协会员分获“第25届梅花奖”一度梅、二度梅,“第26届梅花奖”一度梅,“第二届薪传奖”;市曲协会员分获“优秀中青年曲艺家”“金钱板代表性传承人”“四川清音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成都文联文艺下基层活动


自贡文联夯实基础打造品牌

自贡市文联围绕“文化自贡”建设,举办“中国梦·盐都情”为主题的文艺展演和惠民、创作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逐渐形成了10大品牌文艺活动。一是“自贡文化艺术讲坛”,被誉为“自贡的百家讲坛”;二是每年30场次的精品艺术展览;三是每年举办的“中秋诗会”;四是《蜀南文学》年度笔会;五是《蜀南文学》年度小说评奖;六是每年举办的“‘翰墨缘·自贡情’当代名家作品展”;七是“中国彩灯创意设计作品展”;八是“自贡市原创音乐会”;九是每两年举办的“自贡市书法新人新作展”;十是“川南文艺风”——川南四市创作采风交流活动。

自贡文联充分发挥文艺门类齐全的优势,各门类艺术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了一批优秀人才,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形成了以魏明伦、张新泉、武志刚、廖时香、蒋蓝、聂作平、饶雪漫、郭敬明等为代表的老中青自贡作家群。以万钟、刘克刚、李奔、张跃进、曾浩、吴浩、谭清龙等为代表的盐都美术家群体。多次荣获文华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金菊奖、荷花奖、飞天奖、巴蜀文艺奖、四川文学奖等国家级、省级重大奖项。

自贡沿滩区农民版画创作

攀枝花文联以出作品出人才为着眼点  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近年来攀枝花市文联在重点文艺题材创作取得成效。组织开展了攀枝花开发建设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大美攀枝花”油画写生等有一定影响的艺术创作工程。重点文艺活动形成影响。攀枝花市文联紧紧围绕城市形象塑造,先后组织、策划开展了“阳光花城之旅——2012中国·星星诗刊大学生夏令营”、“阳光花城·米易诗会” 、“中国苴却砚之乡”中国书法名家精品展、“大美攀枝花”油画名家采风活动及精品展、“中国·阳光花城攀枝花”国际花卉摄影大展等具有全国影响的文艺活动,提升了攀枝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出作品出人才。一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二是实行签约作家、院聘画家、名家工作室制度。三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大了文艺人才培养。通过加强文艺队伍建设,组织引领,一批有创作潜力和实力的作家艺术家脱颖而出。攀枝花市在戏剧、音乐、舞蹈、书法等方面的创作都有新的突破。共创作出版了100余部文艺作品。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入选省级、国家级展赛、展演,并分获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奖、巴蜀文艺奖、全国人口文化奖、孙犁散文奖、全国散文学会散文奖,四川文学奖等奖项。文艺事业呈现出新的气象。


泸州文联文艺成果春满园

近年来,泸市各文艺家协会在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小品、影视等方面参加全国各类展演、评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创作出版文学专著50部,发表文学、艺术作品5000余篇幅,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展出1420多人次,获得各类奖励500多项。其中:舞蹈《红云》荣获首届“风情俏中国—维也纳中国舞蹈盛典”金奖;继肖体高创作的散文《童年的最后一缕阳光》荣获第23届冰心儿童文学奖(最高奖)后,作家靳朝忠的散文《颤悠悠的小木桥》、刘光富的小说《老树下的快乐时光》同获“2013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李在兵、张远大、古英俊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肖体高的儿童文学《我长大的地方》荣获第八届四川文学奖;邓光源美术作品《防疫队员》获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铜奖;儿童舞蹈《家住川南叙永城》参加四川省舞蹈家协会主办的第九届“星光灿烂”舞蹈展演获金奖;作家杨雪《川南的乡愁》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殊荣,肖体高的儿童文学《我长大的地方》荣获第八届四川文学奖,填补了泸州市近10年在该奖项上的空缺。

2014年10月31日,市文联成立“泸州市民文艺学校”,这在全国尚属先例。市民文艺学校向市民免费开放,培训内容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现已举办摄影、文学、书法、音乐等讲座20余次,培训市民近2000人次。

泸州书法进万家

德阳文联以阵地建设为依托 促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德阳享有“古蜀之源,重装之都”的美誉。三星堆遗址的地缘优势,使其“长江文明之源,南方丝绸之路起点“的国际文化影响力愈来愈大。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德阳市文学艺术奖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联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有关文艺繁荣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完善了相关文艺评奖机制。

德阳文联积极开展品牌活动,提升社会影响力。其中,美术创作空前活跃,先后在德国、芬兰举办“我的家园”画展,“三星堆”题材画展,德阳画家个展。和江苏徐州、无锡、太仓、湖南长沙、重庆九龙坡进行了双向美术交流。和省内各市州进行了双向交流互动。杂技已经走向世界,在欧洲、东南亚地区商演获得成功,并常驻北京朝阳区和柬埔寨进行商演。其精品创作获得了吴桥国际杂技大奖、中国杂技金菊奖。德阳杂技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德阳舞蹈名声大震,在中央电视台CCTV舞蹈大赛中脱颖而出,连续两年为央视春晚伴舞。书法成绩斐然,已经推出全国书法之乡——什邡市,涌现出了洪厚田、王道义、谢兴华等一批在国内书坛具有影响力的书家。结合本土文化,德阳文联连续举办重大学术交流活动。经中宣部批准,德阳文联直接承办了“三星堆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学现代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国际论坛”,还承办了“中国孝文化研讨会”、“绵竹年画与四川民俗研讨会”,“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

在政策推动鼓励下,精品创作不断涌现。在四川省第六、七、八届巴蜀文艺奖、四川文学奖、四川少数民族文学评奖中,德阳市获奖先后有27件作品获奖。文学、杂技、书法、美术、摄影、民间文艺等文艺门类,出现了届届有奖拿,有的作者已经是连续两届以上获奖。在四川“五个一”工程评奖中,音乐创作成绩显著。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在2015-2016年四川省文联制定的文艺创作年中,《大美四川》《图说四川》《诗韵四川》《书写四川》《唱响四川》《民俗四川》以及《向人民汇报——美术书法摄影展》《四川美术创作年》《清廉文艺》等创作活动中,德阳有80多件作品入围。

德阳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研讨会

绵阳文联为建设“幸福美丽绵阳”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绵阳市文联围绕 “学术文联”和“权威协会”建设目标,秉持“人才至上、作品为王”的工作理念,本着为党的文艺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勤奋工作,团结带领全市文艺界为繁荣绵阳文艺创作、活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坚持走“学术文联”、“权威协会”之路,强化文联“专业性人民团体”和协会“专业性社会团体”的性质,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艺术氛围。重规划,重指导,改进了抓创作的思路。既注重项目实施前的科学规划,又注重实施过程的推进督促检查,进一步提高了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组织化水平。绵阳市文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五个一”工程和党委政府工作中心,规划、组织、推动了一批重点文艺作品的创作,在电影、电视、图书、戏剧、歌曲、美术、摄影等艺术门类规划了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题材,组织骨干力量开展采风创作活动。比如:组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题材以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课题的文艺采风创作;支持开展环保题材摄影采风创作活动;参与兰辉、张勇等先进典型事迹为题材的电影、歌曲、美术作品创作;认真组织落实了市委交办的反映“全国最美村官”、北川县陈家坝乡平沟村支部书记肖琳事迹的电影文学剧本、报告文学、纪实摄影作品的创作;组织了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绵阳好人”系列微电影创作、拍摄等。2014年,绵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文艺创作项目的扶持奖励政策,仅近两年就扶持奖励了65个项目。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获奖数量多、档次高。其中,荣获国际奖项的文艺作品近200件,获得全国性文艺奖项的文艺作品达300余件,荣获全省性文艺奖项作品达600余件,充分展示了绵阳文艺创作的实力。

两市文艺工作交流会在绵阳召开

广元文联团结奋进  勇于担当

 广元市文联始终坚持把市委精神和省文联、市委宣传部要求与文联工作结合起来,按照文艺惠民、文艺为民、文艺乐民的根本宗旨和弘扬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创新工作思路,文联工作全面推进。全市文艺创作获国家级奖励或入展600余项,获省级奖励或入展近1500项,实现年年有精品、年年有突破。市文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灾后重建、中国梦、建市30周年等主题,把文艺惠民活动从厅堂搬到广场,从城镇移向农村,从馆室延伸到社区,开展各类文艺惠民活动1万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广元文联文艺志愿服务队成立

遂宁文联狠抓精品创作

遂宁市文联以展演活动为抓手,以惠民内容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持续推动全市文艺繁荣发展,全市文学艺术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2年,遂宁市被命名为全国第一个目前也是唯一一个以地市级命名的“中国曲艺之乡”。 2013年,遂宁市文联被中国文联评为先进集体。遂宁杂技“青花瓷”荣登2015年央视春晚。何开鑫书法作品《陆游书愤》入选首届全国“三名工程”书法展。6人作品入展中国第四届西部书法展,多人在国家级展览和评选中获奖。在美术创作方面,19件美术作品入选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近百余件作品入选省级展览并有10余件获奖。杂技精品精彩不断:《双人技巧》获蒙特卡罗第38届国际马戏节比赛银小丑奖;《顶碗》参加俄罗斯第十三届国际马戏节比赛获得金奖;杂技剧《中华绝技秀》被中国外交部礼宾司指定为国外元首定点接待杂技剧目;杂技剧《鼎盛王朝》《东方神韵》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演出千余场次,得到国内外旅游行业很高的评价。曲艺精品打造遂宁名片,四川清音《又听布谷鸟儿叫》《杨柳新枝》在第二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中获金奖、银奖。

遂宁扶贫攻坚书画作品义卖活动

内江文联办好“文艺大讲堂”服务基层群众

内江市文联以文联大讲堂的形式,把“建设幸福美丽内江”为主题,坚持“弘扬中华文化,歌颂美丽中国,普及文艺知识,建设人文内江”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学者、艺术家,发动文联各文艺和协会的艺术家加入进来,为内江的艺术家和群众带来一道道丰盛的“文艺大餐”。文联大讲堂至今已成功开办15期,内容涉及摄影、美术、书法、舞蹈、音乐、曲艺、戏剧、文学、民间文艺等多个门类,听众达3000余人次。举办了向人民汇报主题系列活动,如摄影家吴久灵、王斌、刘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品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内江市首届美术作品展;“砚田守望·丹青梦想”石一、陈文通书画作品展”等。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全面展示了内江文艺家的创作成果。积极开展“送文艺”系列活动。以送文艺进机关、送文艺进部队、送文艺下基层、送文艺进社区等活动。

内江文联大讲堂

宜宾文艺花竞开

宜宾市文联以精品创作为引领,文艺成果丰硕。市文联以抓文艺创作为工作主线,全力实施精品创作工程,推动文艺创作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搭建好创作平台载体,鼓励引导全市文艺家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历史、现实等多题材以及本土文化、宜宾发展等多主题开展文艺创作。

近年来全市文学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省及省以上发表、入选(展、演、播)各种文艺作品200余件次;获省级表彰奖励60余项,获国家级表彰奖励28件(次)。珙县被省二胡协会授予“川南二胡之乡”称号,建成中国第一个农耕文化传习馆“珙县农耕文化传习馆”,李庄被《十月》杂志授予“十月文学奖”永久颁奖基地。9件作品获第七届、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4件作品获四川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6件作品入选“看四川—精品创作工程”,中篇小说《调研员》获第八届四川文学奖,中篇小说《水哥》获《十月》文学特别奖,纪录片《远逝的僰人》《李庄纪事》等在央视记录频道多次播出。开展了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阳翰笙文艺奖的评选,三届共评出获奖作品169件。编写出版包括《品读宜宾》《美文宜宾》《诗韵宜宾》《水墨宜宾》《风情宜宾》5书在内的《宜宾文化系列丛书》。

2016年围绕精准扶贫主题,市文联开展了书画义卖活动为对口贫困村筹集产业发展资金,各地各协会开展了文学采风、音乐创作、绘制“扶贫书画艺术墙”“精准扶贫微视频比赛”等活动,助力精准扶贫,反映农村致富发展新变化。

达州文联以“以文兴市”为己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创作活动

达州文艺工作者牢记“文以载道、以文兴市”的时代责任,树立新理念。市文联确定文艺界以“最美乡村行”“工业园区行”“民俗民风寻踪”“重走红军路”“情系脱贫奔小康”等为年度主题重点开展“爱我家乡·颂我达州”采风创作活动。

各文艺门类均创作出了一大批充满巴风賨韵,思想性、地方性、艺术性俱佳的文艺精品,在国家级省级大赛(展)上均取得了新突破。仅2013年至2015年获得国家和省级重大奖项三等奖以上的作品近30件次。“巴山摄影人”“巴渠画家群”遍地开花,频繁登上重要的主流媒体。

为创新达州文艺发展思路、打开达州文艺创作局面,达州市开展了大量的文艺交流活动。引进来“走向大众·传承经典”四川美术馆馆藏精品巡回展、“清廉四川”文艺创作工程优秀作品展、“四面风”书画联展等高水平展览到巴山书画院、四川文理学院美术馆展出;引进川剧《尘埃落定》、芭蕾舞《白毛女》《天鹅湖》、“石叔诚”钢琴演奏会等高水平演出到巴山大剧院、达州演艺中心演出。组织了“延生状态” ——川渝高校美术作品联展暨四川文理学院第四届美术作品双年展、“翰墨缘·巴山情”川陕渝三省七县(市)书画联展等,进一步扩大了达州的文化影响力。

达州文艺界志愿服务队

乐山文联围绕“美丽乐山”组织创作,成果丰硕

围绕“美丽乐山”艺术创作年活动,配合彝家新寨建设,开展采风创作。市文联组织了美术、书法、摄影、戏剧艺术家分两批次赴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和马边彝族自治县开展“美丽新彝区”采风创作,并举办“彝家新貌瓦几瓦”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受到市委领导好评,展览作品已编辑为《“彝家新貌瓦几瓦”美术书法摄影作品集》出版。

近年来,全市文艺家创作文艺作品近2300件,有45件作品获国家级、省级以上奖励。7件作品荣获得第八届省巴蜀文艺奖。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评奖中,舞蹈《天梯·梦想》获作品金奖。乐山大型舞蹈《朵洛荷》参加央视《五月的鲜花》栏目演出及直播,集体舞《雪山骄子》走进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厅,这已是乐山舞蹈连续三年走进央视一套“五月的鲜花”专题,充分展示了乐山舞蹈的风采。

乐山举办的年度交响音乐会

广安文联加强文艺基地建设 促进文艺创作和人才培养

近年来,广安市文联在阵地建设、活动组织、出人才出作品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实践,实现了重点突破、亮点突出,书写出我市文艺事业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2016年4月30日,“宕渠书画院”正式开馆,同时建成了“宕渠艺术长廓”;2016年7月24日“华蓥山文学院”成立;同时,在华蓥市还创建了“四川省音乐创作表演基地”;“四川省刻字艺术创作培训基地”也正式挂牌。而在之前,岳池已建立了“四川篆刻艺术创作培训基地”。

广安文联通过举办“书画影双年展”“音舞剧双年会”,将展、会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不仅极大促进了广安文艺创作的繁荣,同时也给予了群众固定的文艺展演心理预期,取得的社会效果广泛且深刻。近年来,广安市文联不断加大对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努力推出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许多作品分别在国家级和省级展演展览中获奖。现代川剧《杨汉秀》成功入选四川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大型曲艺民俗风情剧《岳池农家》荣获第七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创作排练的四川荷叶《学校来了北大生》参加省首届少儿曲艺大赛荣获一等奖,并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第五届少儿曲艺大赛复赛,在全国160多个参演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 

 

南充文联以精品创作为抓手主动打造文艺精品赛事

近年来,南充市文联把精品创作工程作为重要抓手,立足对本土的文艺创作、文艺人才进行抢救性地挖掘、整理、保护,打造《嘉陵江文丛》系列精品丛书的出版。启动了《南充文化名人影像志》拍摄工程,已抢救性地拍摄制作了8位文艺家的形象片和10位文化名人的口述史拍摄,该项工程将以年度计划逐步推进。策划编辑出版了《南充百年人文学术文集》专著。

探索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子,充分发挥文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主动打造文艺精品赛事活动。南充市多次承办全国金钟奖川东北赛区的比赛活动。今年5月份,举办了“四川省首届流行音乐邀请赛”,吸引了来自全省21个市州的近200名青年流行音乐人才在我市参赛。该赛事永久性落户南充市,以此为契机,探索流行音乐产业在我市的落地、生根。

实施《读与写》杂志文化品牌战略,探索文艺产业化发展。      《读与写》创刊1979年,经过37年的发展,目前,刊物发行已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年发行数量已突破400万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市的文艺成果斩获多项国家、省级大奖。如2015年有6项文艺成果获得“巴蜀文艺奖”;2016年我市获得2项国家级艺术大奖,作家曹雷荣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摄影家杨麾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四川省首届流行音乐邀请赛在南充举行

巴中文联以文化基地建设为抓手出作品出人才

巴中市文联重点工作成效突出,凸显巴中文艺特色,做响品牌,做大影响力。2015年,巴中 “中国石刻艺术之乡”创建工作全面完成,2015年5月19日,中国民协命名巴中市为“中国石刻艺术之乡”。巴州区继2016年初获得“四川省曲艺之乡”称号后,2016年9月,再获“中国曲艺之乡”称号,为巴中再添一张“国字号”文化名片。市文联根据犁辕坝村传统村落立档调查资料编辑印刷的立档调查样本书《记住乡愁——犁辕坝村》受到中国民协及省民协的高度评价,被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评为“优秀传统村落档案”。迄今,巴中已有9个国家级、省级文艺基地。

 近年来,我市一大批文艺作品屡获各类各级奖项。四川清音《竹颂》《中华医药》《莲花开》,四川扬琴《雪梅·雪梅》、四川盘子《心如莲》、金钱板《打把剪儿送姐姐》、歌曲《杞人忧天》《蚕坊古渡》《我们的旗帜》,戏剧《挂印知县》等文艺节目先后荣获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和文学奖、首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华奖最佳剧目奖、“首届‘泉城书会’·全国优秀曲艺传人学术交流展演”金奖等。其中在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中,巴中市获奖作品在数量、门类、级别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省前列。版画作品《赶工》《乡愁》《古镇恩阳》先后获四川新人新作美术展、“大山大水·大美四川”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摄影作品《殇》《泰米尔小女孩》《天然画廊》《皮影到山村》等作品先后获“第十七届全国艺术摄影大赛”纪实摄影类银奖、2015年第一届克罗地亚国际摄影艺术展获金奖、“看四川——摄影创作工程优秀作品展”。民间木雕作品《金丝楠木套件》、剪纸作品《通江诺水河》等民间文艺作品入围四川省“看四川——民间文艺创作工程优秀作品展”。微电影《小村大事》《半幅唐卡》《嫁妆》等作品先后荣获第四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优秀作品奖、亚洲微电影节好作品奖、华东地区及全国微电影大赛一等奖等奖项。曲艺情景剧《望红台》是全省编排的唯一大型曲艺类节目,已进行多场演出,得到中国文联、中国曲协等高度评价。

巴中创编新型川剧《挂印知县》赴京演出

雅安文联坚持优化创新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雅安市文联围绕出人才出精品工作重心,服务大局,锐意进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举办灾后重建主题展。举办“春回雅安——‘4·20’芦山强烈地震两周年主题摄影展”,受到在雅调研的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高度评价。在四川美术馆成功举办“美丽雅安——纪念芦山强烈地震三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共展出书画作品100件、摄影作品100件,充分反映了雅安生态之美、重建之美,吸引上万人次前往观展。

开展名家采风创作活动。开展“从安顺场到夹金山”主题采风活动,熊召政、舒婷、何应辉、阿鸽等40余名文艺家走进雅安,连续多年组织王巨才、高洪波、黄亚洲、乔叶等30余名省内外知名作家走进雅安采风,创作推出《芦山·芦山》《雅地可安》等一批反映美丽雅安、重建雅安、人文雅安的文学作品,并在《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等主流报刊上发表。赵良冶的散文集《守望家园》获第五届全国冰心散文奖,李存刚的散文《二郎山记》获第四届《人民文学》“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征文评选一等奖。王堂兵、贾志义等人的书法作品,戴成华、叶宗明等人的美术作品,谢应辉、刘南康等人的摄影作品获四川省巴蜀文艺奖、入选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艺术节摄影展等国内、省内重要奖项和重大展览。

眉山文联两手抓,两促进 以奖项促进文艺作品生产

眉山市文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出版《品中国文人》《苏东坡情怀人生》、在场主义散文丛书等100余部优秀著作;创作一大批眉山元素文艺作品,入国家级、省级展及获国家级、省级奖800余件。邓枫《父老乡亲》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杨江帆书法作品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第五届兰亭奖三等奖、第十一届中国书法展获奖提名,辜志勇油画作品入展第十二届美术展并获进京展获奖提名,余启翔歌曲作品《老井》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陈敦良书法作品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和第四届兰亭奖佳作奖,陈云华竹编工艺美术作品获中国民协山花奖,王晋川《因为有你》参加中央电视台春晚并广为传唱。市广播电视艺术家协会集体创作广播剧《归雁》和王晋川歌曲作品《因为有你》《你就是雷锋》获四川省十二届、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王晋川、吕应鑫等10余人次获“巴蜀文艺奖”。实现出作品、出人才,“两手抓、两促进”,为眉山文化立市增光添彩。

坚持扶持文艺创作,激励出作品出人才。将“文学艺术突出成就奖”和“东坡文艺奖”整合为“眉山市苏东坡文学艺术奖”,共开展2届“文学艺术突出成就奖”和7届“苏东坡文艺奖”的评奖活动,300多名文艺家600多件文艺作品、文艺项目获奖。六个区县也出台配套文艺奖励政策,东坡区评出“十佳文艺工作者”,设立三苏文艺奖;仁寿县、洪雅县、青神县出台优秀文艺作品评奖办法,极大地激发了创作激情。2015年市委出台《眉山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管理办法》,对40个重点项目进行奖励扶持。

资阳文联借力四大品牌活动积极开展文化普及与交流

近年来,资阳市文联主动作为,实施“12345”战略,以建设温馨和谐的文艺工作者之家为主线,以“出作品、出人才”为工作重心,不断加强机制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建设“三大建设”,全力创响“幸福在身边”文艺茶座、“播种希望·感受幸福”文艺大讲堂、“文艺润心·情暖万家”文艺志愿服务、“圆梦资阳·为您鼓掌”百姓文艺大舞台四大品牌,着力做好文艺普及、文艺活动、文艺创作、文艺交流、文艺人才培养五项重点工作,文艺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资阳市文联在全国文联系统首创了以“幸福在身边”为主题的50期“文艺茶座”,展示本土文艺创作精品,充分展示了艺术的魅力,在文艺家与社会、文艺家之间建起了一座”心桥“。在组织本土文艺家进中小学校开展文艺普及工作形成常态的基础上,市、县文联上下联动,先后开展了100场以“诗歌鉴赏与创作”等为主题的各艺术门类“文艺大讲堂”,为提升资阳公众文艺鉴赏力水平作出了贡献。积极引领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持续深入“文艺润心·情暖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三牵手四义务五协助”资阳经验在全省推广。1000名注册文艺志愿者组成22支文艺志愿服务队,围绕扶贫攻坚、传播文明、见证发展、传承文化,常态化开展文艺惠民志愿服务活动,展示了资阳文艺界乐于奉献的良好风貌。在学习借鉴全国先进地区“百姓大舞台”经验的基础上,市文联创造性创建了“圆梦资阳·为您鼓掌”百姓文艺大舞台这一新品牌。实现了由“送文艺”到“种文艺”,由“专家演”到“大家演”、由“专家评”到“大家评”三大转变,扩大了公众参与,激发了群众文艺创造力。

资阳文联举办“圆满资阳 为您鼓掌”百姓文艺大舞台文艺志愿惠民义演。

阿坝州文联为“文化兴州文化强州”作出贡献

阿坝州文联围绕“文化强州”建设这一大局,州文联从“抓创作、出精品”入手,大力开展文艺创作活动,创作生产出一大批具有阿坝特色、阿坝气派的文艺作品。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共创作、出版文艺类书籍67部,已创作待出版文艺类书籍71部,组织或参加专题性、综合性展览110余场次,发表、展演、展播文艺作品2500余件;组织和推荐优秀文艺作品参与全省、全国性文艺评奖,100余件作品获得奖励。

围绕“文化兴州”建设,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文艺活动,影响较大的活动有:全面完成《阿坝文库》文学艺术系列丛书编辑工作。完成“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化工程——文库系列丛书”中的“阿坝州文学系列丛书”和“阿坝州艺术系列丛书”共11本的编辑工作;精心组织60余幅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及1台《多彩阿坝》大型音乐舞蹈作品,参加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展览、展演,以充分展示阿坝形象和魅力,进一步扩大阿坝的知名度和文艺阿坝的影响力;围绕建州60周年,《草地》、《阿坝文艺》分别推出“庆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立六十周年”专刊、特刊,“阿坝文艺网”设“辉煌六十年,大美新阿坝”专栏,以网上展厅的形式展示我州美术、书法、摄影和民间艺术等文艺成果。此外,还与相关单位联合举办3届“高原油画展”、“藏族祥巴”优秀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书法作品展暨现场百人书法大赛”、“‘九寨沟杯’中国西部藏汉书法大奖赛及展览”、“‘魅力阿坝、美丽家园’——全州优秀摄影作品校园巡回展”等大型主题文艺活动近40场;全州13县文联和州级各文艺家协会围绕地方中心工作,积极开展节日庆祝、文艺演出、作品展览、辅导讲座、主题宣传、有奖征稿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文艺主题活动400余场次,基层受众达40余万人次。

深入开展“送欢乐、下基层”和“聚焦新农村、文艺为人民”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寺院“四进”活动;举办文艺惠民演出8场,受众近10万人次,社会反响良好,极大地活跃了藏羌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将“送文化”变为“种文化”、“育文化”奠定了基础。

甘孜州文联拓展思路创新机制 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近年来,甘孜州文联通过建立激励表彰机制,不断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促进文艺繁荣。州文联已成功举两届中国甘孜国际摄影大展,为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播,起到强力推动作用。

在确立“康巴作家群”这个概念后,推出康巴作家群书系1至4辑共38部专著。其中,《隐蔽的脸》《康巴》《布隆德誓言》由中译出版有限公司翻译成英文,向国外出版发行。同时在成都举办“康巴作家群”母语创作作品研究会;在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成功举办“康巴作家群”作品研讨会和作家走进校园讲座活动。目前,多个高等院校将康巴作家群纳入了课题研究。

州文联为推进作品转化,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市场。在邀请了国内电影界人士、著名导演、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和评估了市场的基础上,相继推出《贡嘎日噢》《格萨尔王》《命定》《康巴寻缘》等优秀电影。在出人才方面,州文联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壮大各类文艺人才队伍 通过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方式,积极搭建平台,加强培养文艺人才。每年成功举办贡嘎山汉文文学和藏文文学笔会、“甘孜州摄影艺术讲座”、文艺作品研讨会等。积极选派甘孜州优秀文艺人才参加省和国家级举办的各类文艺人才培训班。积极组织本州内文艺家的优秀作品参加省和国家级组织开展的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评选表彰活动“推作品、出人才”。组织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采风创作活动。成立甘孜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在抓好对本州优秀的文艺作品进行宣传推荐的同时,组织进入深入研究,推介文艺评论的精品力作,鼓励新生力量,提高鉴赏水平。

电影《贡嘎日噢》剧照

凉山州文联坚持民族特色推广民族文化

凉山州文联抓阵地建设,为出作品、出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坚持办好《凉山文学》彝文版和汉文版。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面向社会、以培养文学新人为已任,自觉坚守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坚定文化自信,突出民族特色。以凉山州音乐家协会会员为主的州歌舞团及各业余音乐表演团体开展的公益演出活动,已演出100多场次。凉山音乐家付出艰辛的劳动,成为西昌的文化品牌。

近年来积极组织摄影作品参加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创作完成了了一系列优秀的美术和摄影作品;组织州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书法作品20幅(10幅汉文,10幅彝文)在内蒙古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西部边疆行书法展。配合省文联做好“唱响山歌—四川省首届传统民歌大赛”凉山赛区的复赛工作。凉山州选送的《阿惹妞》力压群雄夺得金奖、《呷呷嗬嗬》夺得银奖、《阿注偎》夺得铜奖、《古嫫阿芝》获得民族文化优秀传承奖、并获得优秀组织奖。由国际国内著名诗人自筹资金主办的“达基沙洛.国际诗人创作之家”成立,作为国内首座国际性诗人创作之家,“达基沙洛”今后每年将邀请世界各地的著名诗人来此度假创作,将打造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国际诗人之家,为凉山文艺交流提供了平台,为凉山文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组织召开了“摩梭家园建设暨摩梭文化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组织“名家看四川——走进盐源泸沽湖”中国知名作家泸沽湖笔会,笔会从作家的视角认识了泸沽湖、了解了泸沽湖、宣传了泸沽湖。

编辑 春风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