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毓山代表作之一 彝海结盟纪念碑。﹙资料图片﹚
除了在各种艺术展上,面对作品听叶毓山朗朗的谈笑,记者还去过他在成都郊外牧马山上的院子两次。那里有各式工作室,还翻飞着一群不知疲惫的白鹭。叶毓山从来不阻止白鹭等鸟儿的停留和打扰,因此院子里的鸟儿越来越多。或许是艺术家需要大自然精灵的陪伴,寻找灵感吧。
2011年春节前夕,记者如约第一次走进了叶毓山的院子,采访他的巨作——北川新县城抗震纪念园主题雕塑《新生》。绕过大门,就看到他满面笑容健步而来。他热情地招呼记者,并拍打着记者的肩头,然后率先走进工作室,开始侃侃而谈。
和他的性格一样,叶毓山的作品总是饱含热情。记得他讲,《新生》中有一个小孩的塑像,第一次施工中采用了几块石材,但他坚持要用一块完整的石头来雕琢,还亲自联络,从山东找到一块浅色的花岗石。总重量300吨的花岗岩材质的《新生》是如何从艺术家的头脑中产生,并一块块地筑就,永久地矗立在那块土地上。
采访叶毓山的作品,不需要多少提问,因为他自己沉浸在其中,你只需要记录,并在他的脸上找到那种激情,把那种激情融入稿子中就行了。
2012年的秋天,再度走进那个院子,是受他的邀请,听他述说自己再造工作室的计划。因为他“爱上了白鹭”,于是便拍摄了几组以白鹭为主题的照片,其中一组摄影作品《翠鸟衔鱼》就压在工作室进门处巨大的桌面上。“蹲点守候翻飞而来的小鸟,花了一整个夏天的时光才拍到。”叶毓山说,他喜欢这里的环境,也喜欢这里的生灵,“在牧马山,有一群白鹭和我已经相互陪伴了十多年。”此后,对每一个新来牧马山工作室的参观者,叶毓山总是喜欢先介绍自己的摄影作品。
当然,他从来也不掩饰自己的艺术成就,喜欢用作品《逝者如斯夫》来解读他的艺术思想。《逝者如斯夫》创作于1997年,材料是汉白玉。它一半是希腊女神像,一半是秦俑。“女神与秦俑放在一起,意味着它们是可以相互影响的。”这是一个东方雕塑大师对艺术交融的诠释。
不久前,听说那座3000平方米的院子开始启动新的工程,要成为叶毓山的艺术博物馆。当年他曾经说过,“要把自己的作品以原作、小样、模型和图片的形式全部陈列在里面,让参观者可以看到中国雕塑艺术最近几十年的发展脉络,算是把自己的艺术成果都奉献给社会。”
叶毓山雕塑代表作(部分)
毛主席全身雕像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歌乐山烈士纪念碑
(重庆)
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
(广西兴安)
杜甫
(中国美术馆收藏)
彝海结盟纪念碑
(四川冕宁)
飞夺泸定桥纪念碑、群雕
(四川泸定)
“大雅堂”群雕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新生——新北川抗震纪念主题雕像
(四川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