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0日)
黄坤明(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今天,代表们欢聚一堂,隆重召开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大会。这是文艺评论工作者期盼已久的一次盛会,也是文艺界的一件大事和喜事。值此机会,谨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代表和全国文艺评论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文艺评论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文艺创作、推介优秀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引领文化风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党一直十分重视文艺评论工作,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都注重把党的文艺方针、文艺主张融汇到文艺评论当中,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在各地区各部门、评论工作者和媒体的共同努力下,文艺评论在组织领导、机构队伍、阵地建设等各方面有了新的实践、新的探索,取得长足进步。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密切关注创作实践,深入开展理论研究,进行具体的批评活动,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文艺事业处于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就文化文艺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重要遵循。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意气风发、开拓进取,各文艺门类百花竞放、异彩纷呈,精品力作不断涌现,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喜人景象。但是也要看到,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国际国内环境日益复杂,社会文化多元多样,文艺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作品消解理想信念和主流价值,过分渲染社会阴暗面,宣扬虚无主义、利己主义和消费主义,片面追求娱乐化,自觉不自觉地传播低级趣味,不同程度地模糊了价值取向,冲击了道德底线。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中涌现了大量新现象、新问题,也亟待关注和深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高度重视、大力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评论的武器来辨析善恶美丑,运用评论的力量来壮大主流声音,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端正创作方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品位,进一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大时代呼唤好的文艺作品,大时代也呼唤更多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文艺评论,呼唤更多有思想、有学识、有担当的文艺评论家。成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意义重大,既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文艺工作实现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的内在需要。我相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成立,必将对加强文艺评论队伍建设、促进文艺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要认清肩负的使命,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更好更多、更有影响的评论精品,奋力开创文艺评论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把握文艺评论的正确方向
坚持正确方向是文艺评论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作品,观察文艺思潮,剖析文艺现象,才能作出全面、准确、深刻的分析,才能把住文艺评论的方向盘。文艺评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唯物史观,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的新鲜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文艺评论。要讲政治,在事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事关党的领导,以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做到头脑清醒、旗帜鲜明。要正确地评价历史和当下,匡正以偏概全的创作倾向,防止对待问题的绝对化、碎片化以及浅表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也是文艺评论必须秉持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艺评论之中,引领多样化的文艺思潮。要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多开展有益于向善、向真、向美的文艺评论,做出明确的价值判断,告诉人们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形成健康向上的力量。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增强文艺评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积极健康的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是提升创作水平的一剂良药。我们要把科学的理论与具体的文艺实践紧密结合,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地评论。文艺评论工作者要深度进入文艺现场,第一时间关注创作动态和思潮变化,打捞出新鲜而有价值的现象和线索,做出准确的判断。要重点加强对优秀作品的评论,加强对新人新作的评论,加强对焦点热点的评论,加强对网络文艺的评论。要积极关注文艺的战略性发展问题,为创作提供有建设性的参考,增强文艺评论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近年来,互联网迅猛发展,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的生态场,成为文艺的重要领域。网络深刻改变了传统的文艺形态、观念和经验,也为文艺评论提出了新的课题,网上评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要因势而变、应势而动,把网上文艺评论作为突破口,鼓励专业文艺评论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参与,紧密跟踪网上文艺问题,开展多角度评论、深层次分析,突出正面声音,唱响网上文艺评论主旋律。要充分运用网站专栏、博客、电子论坛、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互联网工具,拓展文艺评论的载体和传播方式,推动网络与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的联动互动,让文艺评论在多种媒体中发挥更大作用。
要倡导贴近大众、贴近民意的评论,深入浅出、平易近人,让文艺评论真正走进人民群众之中。网络评论要符合广大网民的审美习惯,网言网语、快人快语,增强时效性和亲和力。要倡导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文艺评论,对不同的现象和作品做具体的、个性的、科学的分析,不断增强评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3.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断推进文艺评论创新
当今世界形势不断变化,文艺发展日新月异。文艺评论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探索、善于创新。要结合新时期文艺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吸收借鉴各种文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构建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思想、美学和话语体系。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只有立足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评论的根基才更加扎实,评论的创新才更有底气。要通过文艺评论,积极阐释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精髓,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发扬光大。要传承中华文论的优秀传统,下大力气、下苦功夫,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作更多有思想、有情感、有积淀的评论精品,努力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4.坚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大力营造文艺评论的良好环境和风气
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是文艺评论能够不断发展的动力。唯有争鸣,才能有创造的活力。我们鼓励健康说理的争鸣,无论是成名的、未成名的、年长的、年轻的评论家,都希望来参与文艺评论。提倡风格多样、有独特见解的评论,鼓励不同文艺观点、审美立场进行自由争论。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充分尊重文艺规律、尊重评论家的创造性劳动,不断营造有利于文艺评论繁荣活跃、团结和谐的良好环境。
要提倡以理服人、与人为善的评论原则,倡导公道直言、实事求是的评论风气。评论家和作家艺术家之间,应当是一种围炉夜话式的交流,推心置腹、心平气和地讨论,论理讲美,好处说好,不足处说不足,既要杜绝吹捧之风,也要杜绝恶意贬损,真正使文艺评论成为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引领风尚的有力武器。要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文艺评论,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好群众评论的作用。
5.坚持德才兼备,更好地履行文艺评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文艺评论是做思想艺术判断和价值引领的,评论者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道德境界非常关键。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努力提高学养、涵养、修养,让评论作品更加厚重、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要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严肃认真地考虑评论的社会效果,树立强烈的底线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绝不把粗制滥造、格调低下甚至导向错误的文艺作品推介给社会。要正确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坚持说真话、讲实话,自觉抵制屈从于市场指挥棒而不顾社会效果的不良评论,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努力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质文兼美的评论作品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欢迎。
同志们,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成立为中国文联增添了新的力量,也为文艺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衷心希望文艺评论家协会在中国文联的领导下,开好局、起好步,夯实基础,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的重要职能,整合全国评论资源,密切联系高校、科研院所、新闻单位及各地文艺评论家协会,为评论工作者研讨交流、深入生活、培训进修、发表出版等提供帮助,把协会建成交流的渠道、活动的舞台、合作的窗口,建成文艺评论工作者的温馨和谐之家。希望文艺评论家协会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推动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特色理论研究,集中组织重点评论项目。希望文艺评论家协会加强工作机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创新,积极探索第三方评论机制。希望文艺评论家协会继续加强中青年评论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团结和造就一批各个文艺门类的优秀评论家,为繁荣文艺评论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同志们,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使命,呼唤文艺事业新的飞跃、新的发展,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使命光荣、大有可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奋发进取,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 安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