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详情
成都本土原创音乐剧《丝路恋歌》绽放民族文化之美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3日 09:12 来源: 成都日报

  阿妈说,从前有个地方叫卡兰美朵/那里的河在天上流/那里的云在地上落/卡兰美朵,卡兰美朵,我心中的卡兰美朵……”昨(1)日是“五一”劳动节,东郊记忆音乐公园的舞台上,成都本土原创大型音乐剧《丝路恋歌》连演两场,陪伴劳动者们度过了愉快的节日。当宛若天籁的主题歌《卡兰美朵》响起,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再现了古老而神奇的“南方丝绸之路”,让观众徜徉在“云朵之上的古羌”“雪域中的康巴”“火光下的彝人”……尽情领略了一番民族文化之美。“这是我看过最好的音乐剧,很有震撼力,它用丝路为红线,对我们四川的藏、羌、彝文化都做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展示。”观众蒋先生激动地说。在观众龙女士看来,这部剧不仅“画面非常绚丽,让我们欣赏了四川的民族艺术”,更是为弘扬我们四川的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

http://www.cdrb.com.cn/res/1/621/2017-05/02/10/res01_attpic_brief.jpg

  成都本土原创音乐剧美轮美奂。

  生动再现“民族文化走廊”

  总导演、出品人兰卡布尺动情地向记者介绍:“这部剧展示四川藏、羌、彝、汉历尽沧桑,兄弟姐妹情谊深厚,通过一个爱情故事为背景,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意都联系在一起。我也想通过这部剧表达我们四川人和睦、山美、水美。”

  演出之前的暖场互动长达30分钟,以汉、藏、羌、彝传统的迎宾仪式为主,祥和、好客、热情的氛围,扑面而来。演出现场,更是让观众沐浴在民族文化的瑰丽光芒之下。一个生动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演绎过去、现代、当代大背景下的成都故事,贯穿始终——成都丝绸商行老板之子、旅欧音乐家杨森华和能歌善舞的蜀绣坊藏族绣女美朵,沿着南丝路经过千山万水的寻觅,跨越了55年时光最终相聚。

  记者在现场看到,南丝路四川沿线的民族风情,民歌文化巧妙地融入人物故事情节之中,俨然是一条“民族文化走廊”,汉、藏、羌、彝多民族文化,都在这个剧的舞台上、视觉上有很好的呈现,与“丝路”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视觉呈现上,就有“蜀绣坊”“川西平原农耕文明”“羌碉与羌寨”“藏族古村落热巴村”“大小凉山”“金沙江”等南丝路沿线著名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剧中男女主角的定情物——蜀绣地图和藏绣吉祥带,更是精美绝伦。艺术地向观众展示了南丝路不仅是通商之路,文化之路,也是民族团结之路,意境高远。

  多段唱词、对白诗意而浪漫

  该剧的文学总监是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阿来,在阿来的统领之下,该剧的多段唱词、对白诗意而浪漫,非常具有文学性。“卓玛,你的牛羊跑了,要翻过三座雪山,才能找到/格桑,你的心儿跑了,要趟过三条大河,才能找到/卓玛追着牛羊跑,格桑追着卓玛跑,跑到哪儿去了跑到哪儿去了,阿妈转着经筒笑。”这一段男女对唱,歌词直白而风趣,演员就像在一望无垠的草地上,在蓝天白云下引吭高歌,赞美爱情,引人入胜。演出结束后,观众李先生意犹未尽地对记者说:“音乐很好听,有记忆有回味,别具一格。剧中的音乐一直在脑海里回荡。”

  阿来也是一位音乐剧的爱好者,他透露,前年有机会到伦敦西区,他向接待方提出的第一个愿望就是“要看《悲惨世界》《绿野仙踪》”,去纽约又适逢《芝加哥》在百老汇上演,他连看了三场。他希望这次参与进来,作为音乐剧爱好者给剧组意见。上了舞台,和观众交流后,又找到一些更好的表达。“演一百场,演五百场,慢慢变成我们音乐剧中的经典。”

  据悉,在东郊记忆的演出将持续到5月6日。之后,《丝路恋歌》将启动从省内至全国巡演30-40场的计划。(记者 陈蕙茹 摄影 谢明刚)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