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维清
array(2) { ["xh_duties"]=> string(21) "舞蹈家协会理事" ["association_name"]=> string(24) "四川省舞蹈家协会" }
四川省舞蹈家协会
舞蹈家协会理事
array(2) { ["xh_duties"]=> string(0) "" ["association_name"]=> string(30)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会员
array(2) { ["xh_duties"]=> string(0) "" ["association_name"]=> string(30) "四川省文艺志愿者协会" }
四川省文艺志愿者协会
会员
艺术简介
海维清,男,满族。硕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副教授、副系主任。四川省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研究学会会员;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会员;绵阳舞蹈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全国舞蹈艺术理论及评论人才培训班”学员。 从事专业舞蹈表演、编导、教学及理论研究工作24年。曾先后在甘肃省民族歌舞团,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工作、学习8年,担任舞蹈队演员。2002年考入四川大学,完成舞蹈专业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曾代表“国家民委”,“国家汉办”,多次出访美国、韩国、奥地利、匈牙利等国,进行相关学术访问及文化交流活动。参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文化部主办的第二、三、五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第21届《国际木偶节》等大型晚会的编创工作。并参加“第三届‘巴拉顿’国际民间艺术节”;2000年“CCTV文化部春晚”;“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等多项国内外大型比赛汇演。创作作品有《楠木特之魂》、《康定情歌》、《我的地球母亲》,获“孔雀奖”“巴蜀文艺奖”等奖励。 此外还在《舞蹈》《符号与传媒》《人民音乐》等多家艺术理论刊物发表《中国舞蹈的“造化”之美》《舞蹈符号学初探》《论舞蹈艺术语言的诗性本质》《“经典改编”舞蹈的前、后文本关系试推》等学术论文;承担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四川省社科等国家级、省部级舞蹈研究课题多项。现主授《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民间舞蹈文化》《舞蹈剧目排练》《基本功》等理论及专业课程。学术研究方向:“舞蹈符号论美学”“民间舞蹈文化” 一.创作实践获奖情况: 1.作品《南木特之魂》获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台创作项目资助奖励,并获四川省“巴蜀文艺奖”舞蹈类作品“银奖”; 2.作品《南木特之魂》获2014年7月首届四川省巴蜀奖“青年舞蹈大赛”创作及表演金奖; 3.作品《南木特之魂》获2014年“第九届天翼杯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4.作品《我的地球母亲》参加2011年“四川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获甲组“二等奖”;并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5.作品《康定情歌》获2006年“甘肃第二届舞蹈、声乐、器乐比赛”编导二等奖; 二.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1.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项目,“舞蹈类非遗项目保护中‘发展性破坏’问题研究”,合同号:SC11C025,课题负责人,结题证书:2013045。 2.主持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形态学视角下的中华‘圈舞’舞蹈文化遗存研究”,合同号:13YJC760023,课题负责人,结题中。 3.主研“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舞台创作项目,项目名称:群舞《楠木特之魂》,项目编号:20152036,课题组第二,结题:2015-02-36。 4.参与省教育厅—“四川彝族文化研究中心”2011年项目,“四川凉山彝族民间舞蹈的时代性研究”, 合同号YZWH1029,课题第一参与人。 5.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基本科研“西南少数民族葬礼舞蹈研究”合同号:0082704132192.,课题组第一成员,已结题。 三.论文发表: 1.《论鼓舞并非“农耕舞蹈文化”之先河》(独著),发表于《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5月第114-117页并附195页(CSSCI收录); 2.《首届中国藏族热巴与弦子艺术高峰论坛在蓉召开》(独著),发表于《人民音乐》,2012年4月第4期,69-69页(CSSCI收录) 3.《中国舞蹈的“造化”之美》(独著),发表于《舞蹈》杂志,2015年9月第9期,第30-31页.(中文核心) 4.《论当代审美心理对民族舞蹈舞台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独著),发表于《四川戏剧》杂志,2016年2月第1期,第88-91页.(中文核心) 5.《舞蹈符号学初探》(独著),发表于《符号与传媒》ISBN978-7-5614-9823-1(CSSCI集刊),2016年秋季号第13卷,第106-119页. 6.《论舞蹈艺术语言的诗性本质》(独著),《成都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114-117页并附195页; 7.《浅谈“圈舞”的萌芽与发展》(独著),《大众文艺》,2015年第9期,37-38页。 8.《浅谈“圈舞”的萌芽与发展(二)》(独著),《大众文艺》,2015年第15期,162页。 9.《“非遗”语境下藏族民间歌舞的保护与传承》(独著),收录于《藏族弦子艺术研究》,民族出版社,2014年7月版,第246-256页。 10.《古格时期藏族舞蹈艺术发展初探》(独著),收录于《“藏族弦子艺术研究——首届中国藏族热巴与弦子艺术高峰论坛论文集”》,民族出版社,2014年7月版,第319-328页。 11.《“经典改编”舞蹈的前、后文本关系试推》(独著),《民族艺术研究》(国际ISSN1003-840X国内CN53-1019/J),2017年6月28日,第3期,218-224页。 12.《“非遗”语境下传统舞蹈“发展性破坏”问题研究》(独著),《新疆艺术学院学报》(国际ISSN1672-4277国内CN65-1243/J),第15卷,2017年12月28日,第4期,37-45页。
艺术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