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021年5月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学助理
2019年—2021年7月 西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戏剧表演专业教师
2021年至今 教学助理
2021年9月至今 学院戏剧表演专业教师
2018年—2019年 恒星文化艺术培训中心 剧团总监
2018年至今 成都蜀沅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艺术总监
主要作品:
1、《待放》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承办,在剧中饰滴主角一江姐、兼任四川太学影视戏剧表演系本科学牛表演指导,该剧在校内及城市音乐厅公演10余场,被电视台文艺频道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并获得了主管领导到场专家以及各界媒体的赞誉。
2、《国家记忆一寻找江姐》由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栏目组拍摄制作《寻找江姐》党中纪录片,在片中饰演主角“江姐”。
3、《奥菲亚》本次导演工作与英国知名导演 Joseph timothy Lynch合作编创,该肢体剧一经上演好评如潮,曾参与成都市省委宣传部“天府文创大集市”展演。
4、《青少年儿童普法戏剧》先后推出交通安全普法儿童剧代表作品《交通总动员之混乱消失》、《交通总动员之熊交警》。
5、防拐儿童剧代表作品《新木偶奇遇记》;青少年禁毒普法剧代表作《一念之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报道,创新发展戏剧的社会教育功能运用。
2015年—2019年 四川大学 本科/戏剧影视表演专业
师承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表演系教师,硕士生导师,王彬副教授。
2019年—至今 四川大学 硕士/艺术学理论专业-表演教学研究方向
师承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焦阳副教授,焦 阳,女,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华威大学访问学者,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民建四川委联络委委员。
个人经历: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影视戏剧表导演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演教学以及应用戏剧研究。硕士阶段, 独立负责项目《融情忆史,寓教于剧——美育视角下革命先烈精神舞台化创作机制与传播效果的调 研报告》荣获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第十七届“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全国特等奖。
参与横向科研项目——四川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在学生成员中排名第一;创作艺术作品获省、部级奖励 30 余次,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并获得 2019 年度国家二等奖 助学金,2019 年四川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在影视戏剧表导演理论与实践、表演教学研究领域,主要参与英国领事馆发起,英国大使馆文 化教育处、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主办“GREAT 英国推广活动”;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主办— —国立剧专迁江安八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共青团四川大学委员会主办——THE DOOR 时代青年 论坛第十一期;凉山州委、州人民政府主办——2019 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艺术高校资源分享与转化恳谈会。 在创作实践方面,本人参与编创及主演以江姐精神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精神舞台艺术作品:《江姐颂》、《江姐之歌》、《江姐在川大》、《待放》。该系列作品演出在省内高校、文艺界以及央 视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持续热议近 2 月有余,《待放》剧目前已获得 2020 年四川省大学生 校园戏剧展演最佳剧目、2020 年四川省重点出版项目、2021 年四川省精品舞台剧复排展演活动等 荣誉,2021 年四川省庆祝建党 100 周年文艺汇演,并参演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栏目“寻找江 姐、求学川大”。并且本人自 2019 起担任四川地区“普法戏剧进校园”项目负责人,完成该项目 编剧及导演工作,进入成都市内小学巡演 30 余场,为上万名小学生带来公益性普法知识教育。先后推出普法儿童剧代表作品《交通总动员之混乱消失》、《交通总动员之熊猫交警》等,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创新发展戏剧的社会教育功能运用。
主要事迹:
一、发挥专业优势,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本人自 2017 年起的学业发展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 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杰出校友、红岩英烈江竹筠 (江姐)等红色文化资源,争做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历时三年,参与编创反映江姐在川大学习、 生活、战斗和成长的四部红色系列舞台作品:《江姐颂》、《江姐之歌》、《江姐在川大》、《待 放》。除了担任前三部作品的导演助理、表演指导以及剧组统筹管理工作,本人在《待放》中饰演 主角——江姐。《待放》在成都城市音乐厅公演,受到业内专家及师生一致好评,并被中央广播电 视总台《中国文艺报道》专题报道,至今已公演 13 场,观众超 5000 人次,获“2020 年四川省大 学生校园戏剧展演季”最佳剧目奖,入选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剧美天府”优秀展演剧目。
在探索和运用了新鲜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的同时,本人积极参与校内外多种文艺活动,力 求以“同辈效应”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和传播的主要力量。参演由中央电视台《国 家记忆》栏目组拍摄制作《寻找江姐——求学川大》党史纪录片。于 2020 年 9 月 29 日至 9 月 30 日(周二至周三)晚 8 点在 CCTV-4 首播,在片中饰演“江姐”一角。在拍摄过程中为展示江姐在 川大求学期间的学习成长经历,为把片中“江姐”形象塑造好,本人追随当年江姐足迹,辗转各地 ,力求还原江姐的革命事迹。
二、融情忆史,以剧育人,探索多维度弘扬革命先烈精神的实践路径。
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四川大学校内选拔中,
由本人负责项目《以剧育人,创川大范本——多维度弘扬江姐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策略与范 式研究》校赛一等奖。
在进一步的项目优化后,本人负责项目《融情忆史,寓教于剧——美育视角下革命先烈精神舞 台化创作机制与传播效果的调研报告》,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红色专项活动——全国特等奖及第十六届“挑战杯”四川省红色专项活动一等奖。
基于本人参与的红色系列舞台作品实践经历,本人带领的项目团队致力于通过江姐系列舞台作 品,探寻革命先烈精神舞台化创作机制和传播效果,推动红色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弘扬与传播。通 过文献研读、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口述史等多种研究方法,共收集 1980 份问卷,访谈 60 余人, 梳理 3 年革命先烈精神舞台化实践经历,形成 10 万余字访谈稿,开展项目云展演 3 场,进行校内 红色主题宣讲会 10 余场,最终梳理四川大学江姐系列舞台作品的创作流程和传播效果。总结出革 命先烈精神舞台化的八大传播效果和六大育人价值,提炼出“寓教于剧”的创作机制,并提出“红色IDOL”新概念,通过思想引领、宣教结合、情景体验、沉浸实践等多项实践活动,让校园红色IDOL 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新窗口”,号召更多青年学子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先烈成为当代青年的红色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