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联动态 > 详情
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扎根人民的艺术家”守望者——李焕民艺术研究展在四川美术馆开展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9日 11:48 来源: 四川美术馆

11.jpg

22.jpg

2022年11月8日一一12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扎根人民的艺术家”守望者——李焕民艺术研究展》将在四川美术馆隆重举办。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馆、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联合承办,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协办。展览将首次立体展示新中国美术和中国现代版画重要代表人物李焕民一生重要作品、手稿、文献350余件,通过梳理李焕民一生的的文艺轨迹、回顾其一生的奋斗与初心,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寻崭新的精神力量。

李焕民原名何国儒(1930—2016),1930年10月生于北京,擅长版画。1947年入国立北平艺专,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美干班。历任《新华日报》美术编辑、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鲁迅版画奖”,2013年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只有永远与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李焕民的一生,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与成长,终其一生匍匐在祖国的大地上,将艺术之根深扎于人民之中。李焕民的革命现实主义艺术充满了个人的情怀与持久的坚守——五十年三十余次进藏深入生活。李焕民所创作的大量反映藏族人民生活巨变、刻画藏族人民精神面貌的作品充满了对祖国人民真切的情感和对民族复兴深切的期盼,成为用美术记录藏族人民沧桑巨变的不朽史诗。改革开放以后,李焕民的艺术面貌饱含民族传统文化的美学立场,数千年的中国智慧在其画面中绵延开来,深刻的文化自信映射出的,是李焕民尝试“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自觉文化担当。本次《“扎根人民的艺术家”守望者——李焕民艺术研究展》对李焕民艺术人生的立体回顾,不仅是对其一生创作的首次全面梳理,更是对李焕民一代人人生信仰的精神回望——正是他们终其一生毫不犹豫地将个人选择与国家命运矢志不渝地结合起来,共同汇聚为崭新的中国形象,构建起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年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高峰。

QQ截图20221109115357.jpg

33.jpg

守望

黑白木刻 144cm×97cm 

2014年

初踏黄金路  

油印套色木刻 54.3cm×49.2cm 

1963年

3.jpg

春风(又名《奴隶的女儿上学了》)

 黑白木刻 44.5cmx34.2cm 

1959年

红军走过的地方

黑白木刻 40cm×62cm 

1981年

藏族女孩  

水印木刻 43.6cm×22.6cm  

1958年

红军过草地 

油印套色木刻 72cmx117cm 

1961年

高原峡谷 

油印套色木刻 49cm×59.5cm 

1956年

驯马手 

黑白木刻 68.5cm×99cm 

1984年

扬青稞  

油印套色木刻 36cm×55.5cm 

1957年

换了人间  

黑白木刻 70.5cm×68cm 

1979年

歌 

油印套色木刻 47.8cm×55cm 

1983年

12.jpg

豆选

黑白木刻 54cm×83.7cm 

2011年

编辑:丁一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