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联动态 > 详情
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保护传承与发展交流会在雅安举行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8日 16:53 来源: 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作者: 红军

会议现场 (3)_副本.jpg

3月27日,第19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在雅安市名山区盛大启幕,作为这次文化旅游节重要内容之一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保护传承与发展交流会”同日在蒙顶山酒店举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成员郑土有,四川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李琳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茶文化专家学者、“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保护单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关茶产业企业家代表共近60余人共聚一堂,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

本次交流会以“茶和天下,共享非遗”为主题,邀请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由中国茶叶博物馆、雅茶集团主办,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四川省蒙顶山茶文化普及基地具体承办。

2022年11月29日晚,由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次申遗联动了6个省份、4大产茶区,且由全国15个省44个涉茶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组成,是迄今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中,涉及子项目最多的一次,足以证明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雅安绿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和黑茶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就是其中的两项传统制茶技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申遗成功后,习近平总书记就非遗保护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工作,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1郑土有教授交流发言.jpg

郑土有教授交流发言

2李祥林教授交流发言.jpg

李祥林教授交流发言

3邹明华副主任交流发言.jpg

邹明华副主任交流发言

    交流会上,八位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主旨发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茶叶博物馆首席科学家鲁成银深刻解读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基本内核、介绍了我国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以及茶非遗赋魂雅安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情况,为促进雅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申遗“后半篇文章”,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了宝贵思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郑土有说,传统制茶技艺入选世界非遗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做好传承发展任务艰巨。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祥林以“茶与地名”为题,建议雅安认真梳理与茶有关的地名,为非遗传承新添华章。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邹明华在开展实际调研后呼吁,茶资源得天独厚,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雅安在传承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强品牌意识,再创辉煌。

其他与会专家围绕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主题,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讨和交流,既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雅安茶文化底蕴丰厚,茶产业发展愿景可期,在文旅融合,茶旅融合、乡村振兴中必将大有作为。

编辑:丁一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