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联动态 > 详情
绵阳市召开涪江流域音乐创作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6日 10:57 来源: 绵阳市文联
作者: 张玉博

2023年4月21日下午,由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南科技大学主办,绵阳市音乐家协会、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承办的“涪江流域创作研讨会”在西南科技大学举行。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尚丽平,四川省音协副主席彭涛、秘书长杨小兰,绵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晓霖,党组成员、副主席何焰梅,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田彬华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涪江流域各地区音协主席和优秀音乐创作人及在绵高校代表等50余人参加会议。开幕式由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田彬华主持。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尚丽平、绵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晓霖、省音协领导先后致辞。 

尚丽平副校长向来宾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她指出西南科技大学走过来70年的光辉历程,近年来,学校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扎根巴蜀大地,聆听时代声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各类学科人才。文学与艺术学院发展蓬勃、人才云集,承担了学校美育和众多校内外的文化艺术活动。“共饮涪江水,共话涪江情”,期望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与涪江流域各地的优秀创作人才互相分享经验,沟通交流,致力于打造涪江流域音乐文化带。

陈晓霖主席指出,巴蜀大地上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仅在遥远的过去有着灿烂的三星堆遗址,更有着无数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等在此留下不朽的诗篇,在之后涌现的红色精神更是给予了后人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的文学作品、音乐创作向着人们的美好生活进发。文联一直关注着音乐界事业发展,乐于助力音乐活动的开展和音乐事业的发展。

彭涛副主席和杨小兰秘书长指出:音乐必将影响时代。在培养新人和发展巴蜀文艺的过程中,交流和学习必不可少。巴蜀大地留下了很多的经典作品,新的一代人才辈出,今天各地优秀的音乐创作人汇聚一堂,互相交流学习,希望在下一部分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大家不吝赐教,深入地研究、探讨,多争论多交流,总结这些音乐创作人的经验,回顾他们的创作道路,对于进一步推动巴蜀文艺的繁荣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开幕式结束后,论坛正式开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绵阳市音协主席曹刚、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教授宋西平主持。研讨会第一部分就绵阳、德阳、眉山、资阳、南充、广安、潼南、合川、铜梁音协的原创音乐作品进行研讨。第二部分由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市师范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三所高校的音乐人才培养进行研讨。第三部分为到会词曲作者交流。

一.音乐创作的民族性

 赖永毅主席(眉山音协)指出,音乐创作深深根植于民族的土壤肥沃之中,来自家乡的题材总会滋养代代音乐创作人,川渝文化紧密联系,川渝文化处处相通。眉山音协带来的作品《川.渝》获得四川省十大歌曲奖。“川和渝,渝和川,从古到今在一边,山山水水永相连,兄弟姐妹把手牵”的歌词中将川渝特色景点绘制成一张异彩纷呈的川渝名片,携手相牵,共同发展。刘玉婷主席(潼南音协)指出,潼南位于重庆西北部,有着三块石精神、杨闇公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同饮涪江水,川渝一家亲”,潼南在川渝巴蜀杯赛事中献上原创歌曲《守望双江》,守望故乡,诉说岁月沧桑。叶丽副主席(铜梁音协)介绍,铜梁被称作“龙的故乡”,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刘雪庵等优秀的近现代作曲家,留下优秀的音乐作品,更有着以邱少云烈士为代表的红色精神。以邱少云精神为题材的歌曲《那一片云》赞颂革命烈士邱少云燃烧生命的壮举,纪念革命奉献精神。“化作那片云在和平的天空里飘飘,化作那颗星在时代的星空里闪耀”,红色记忆永存心中。赵玲主席(南充音协)指出,南充位于嘉陵江中游,嘉陵江给了南充很多创作的空间,带来的作品《一根竹竿刹过河》巧妙融入方言,将嘉陵江上过河的场景展现得活灵活现,充满生活气息。冯忠良主席(德阳音协)指出,现代德阳的名片是工业城市,德阳音协致力于培养新人才,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创作,积极开展音乐节活动,邀请大咖来为新人才们“补课”,通过建设核心团队,开展“命题作文”写作模式,反映工业的题材,将本土的三星堆精神等通过更多的作品传达给人们。《等待》是以三星堆为创作题材,三星堆充满着无限的想象,等待着被挖掘更多,如远古的历史,如更深入的思考,“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二.音乐创作的时代性

杨小超主席(合川音协)介绍了合川位于三江汇流之处,三江于春季相遇,正如我们也来响应这场春日的邀请。合川以教育城、涞滩古镇为代表,有周敦颐、陶渊明等文化名人在此授教创业。在音乐创作方面,有胡廷江为代表的青年作曲家,创作出《春天的芭蕾》《看山看水看中国》等优秀曲目,成为后起的音乐创作者们的学习标杆。合川带来的作品《咱村有了新气象》获得“群星奖”,该曲反映了新时代下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下的乡村新面貌,乡村经济发展中保留原生态,开展电销直播,提升产业链等新时代乡村发展新面貌。

邓孟祥主席(资阳音协)简介了资阳的城市概况,将献给资阳舰的原创歌曲《资阳蓝》在会上展示。歌曲铿锵有力、昂扬向上、自信豪迈,体现“资阳舰”正如年轻的资阳市,一路驰骋一路追光,带着资阳人民的嘱托乘风破浪,守卫祖国海疆,护卫家国安祥。

张宗科主席(广安音协)指出,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的祖国大地被疫情笼罩,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从伟大的抗疫精神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以生命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以抗疫精神为题材创作的歌曲《大地为证》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优势凝结其中,每一位为抗疫奉献的医护工作者、基建工人、普通民众都将留下时代的烙印,被这无垠广阔的大地所铭记。

另一首来自德阳音协董文莉老师的作品《你不用回答》写给每一位基层党员,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在不同的岗位上践行着入党誓词,体现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在各地音协展演完作品之后,宋西平教授(绵阳音协)对绵阳市音协的创作情况作介绍。绵阳音协的特点活跃、和睦,有战斗力。注重创作作品,注重培养新人。创作主题主要以涪江、藏羌彝少数民族(平武、白马地区)、北川、两弹文化、李白文化、大熊猫文化为主题创作,搜集作品,制作作品集。  

三.高校音乐创作与人才培养

会议第三部分由绵阳三所高校介绍绵阳高校音乐创作情况。宋西平教授提到,绵阳本科以上有专业资质的高等院校共有三所: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他们是高校音乐创作的生力军。

田彬华书记介绍西南科技大学的音乐创作情况。西南科技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注重音乐创作、表演与学术研究“两手抓,两手硬”,形成了老中青梯队良好的创作、表演和研究团队。作为此次会议的承办方,准备了文艺学院音乐创作和研究的代表性成果送给与会嘉宾:宋西平教授音乐作品集专辑和田彬华教授著作《贝多芬的多重历史语境解读》。文学与艺术学院在本科音乐学专业一直设置作曲专业方向,今年音乐专业硕士作曲方向已经正式招生。学院下一步拟将结合绵阳市科技人才工作支持政策,筹划举办以绵阳市三台县籍著名作曲家罗忠镕教授为主题的当代音乐创作与评论论坛暨当代音乐评论比赛。

 王宬葓副教授介绍了绵阳师范学院创作情况。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创作队伍有着强大的师资力量。学院建有数字媒体艺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省青少年美育中心,艺术实践管理中心,建有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近年来王宬葓作为创作的青年力量奉献了众多优秀音乐作品,如交响清唱剧《李白》等。

胡悦萍老师介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创作概况。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注重学术研讨,每年邀请各高校词曲作家,定期专业指导和讲座,教师到各大高校学习、充电。学院理论作曲教研室50人。创作作品曾多次获得四川艺术资金支持。学院音乐专业设有音乐学,下分音乐教育和电子音乐创作与制作方向,音乐表演下分器乐表演,舞蹈专业方向。学院建有交响乐团、合唱团,代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获得过众多奖项。

绵阳市音协主席曹刚在总结中指出,绵阳市音协致力于培养人才,愿不遗余力为人才们提供作品展示平台,在晚上的音乐会中展出音乐创作人的音乐作品,欢迎嘉宾们互相交流、指正。绵阳音协将致力于联动涪江流域,以期打造植根于民族土壤,浇灌涪江之水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创作之花。

同饮一江水、共创新音乐,此次“涪江流域创作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与当晚举行的原创音乐会一起,成功打造了一个高起点的音乐创作、表演及研究交流的文化品牌。必将有力推动涪江流域音乐创作及人才的交流合作。

编辑:丁一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