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联动态 > 详情
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举行·四川喜摘“山花”两朵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2日 15:57 来源: 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2024年1月18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艺学术界联合会、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在福建省厦门市隆重举行。

1.jpg

颁奖典礼现场

本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结合多种形式共举办各类评选活动12次,160个作品入围,最终20个作品获奖。四川省两件作品获奖,分别为: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民歌作品《阿依嫫嫫》(表演单位: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文化馆;表演者:王小全、杨俄祖、曲别布前、乃保色布、冉拉师言、胡海涛);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学作品——新故事《箭塔村故事集》(作者:卢树盈)。

2.jpg

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文化馆馆长海日尔他(右三)上台领奖

QQ截图20240122160246.jpg

民歌作品《阿依嫫嫫》

表演单位: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文化馆

表演者:王小全、杨俄祖、曲别布前、乃保色布、冉拉师言、胡海涛

3.jpg

《阿依嫫嫫》根据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普米族婚俗歌谣改编而成。歌谣原始音乐素材分为“让色叶歪”“杠邛叶歪”“几都叶歪”“杠真叶歪”四段式,唱词涵盖了普米族人在生产生活、婚俗礼仪等方面的文化习俗,是一部普米族人的“活态百科全书”。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民族民间歌谣逐渐面临失传。2020年,九龙县文化馆经过三年的抢救性收集、整理和创新创作,将这首歌谣分为高声部、次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四个声部,以无伴奏合唱的形式来进行演唱,民歌《阿依嫫嫫》也从田间走向了舞台。

【编导海日尔他谈创作】2012年夏天,九龙县文化馆歌舞数据库收录工作提上日程,田间地里开展摸底调查成为常态。民歌《阿依嫫嫫》的诞生正是来源于文化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收集整理和创新创作。“尊敬的迎亲客啊,你从遥远的东方到来,你用马队驮来的黄金彩礼,堆满了我家整个礼堂……”《阿依嫫嫫》唱词抒意直白,热闹喜庆中将民族婚俗一一道明,充分展现了民族特色、风土人情和时代风貌。

4.jpg

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学作品——新故事《箭塔村故事集》作者卢树盈(中)上台领奖


QQ截图20240122160459.jpg

新故事《箭塔村故事集》

作者:卢树盈

5.png

坐落于四川省蒲江县甘溪镇的箭塔村因箭塔而得名,箭塔是一座佛塔,已有千年历史,底部被挖空,上大下小,历经两次大地震却屹立不倒,成为村中的“传奇”建筑。《箭塔村故事集》收录了箭塔村中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故事,展现了箭塔村丰富的历史文化;书中同样收录了大量新故事,彰显了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书中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体现了村民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所创造的幸福生活。

【作者卢树盈谈创作】我一直生活在农村,从小就喜欢听民间故事,看历史古迹。我14岁离开学校,1996年嫁到箭塔村。我发现箭塔村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因此流传下来很多传说故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正在慢慢消逝。我想把箭塔村的故事传递下去,就开始走乡串户搜集素材,用村里的历史古迹写故事。但我初中都没读完,要写故事很不容易,在写了一百万字的废稿以后,才发表了第一篇故事。在写历史故事的同时,我也关注箭塔村的新故事,辛勤劳作的农民、起早贪黑的小贩、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奋发有为的基层干部……新农村中的各类人物和有趣的故事触动了我的心灵。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收集整理创作了以箭塔村历史古迹为表现对象的民间故事和新农村相关故事,出版了《箭塔村故事集》,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助力。

6.jpg

颁奖典礼过后,四川获奖者、参加颁奖活动者合影

此次评奖,四川还有5件作品入围,其中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子项的获奖项目有新故事创作《值钱的文物》(作者:梁柱生)、新故事创作《韩璹放榜》(作者:秦加倪);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子项的获奖项目有竹刻《三江风情》(作者:何素梅)、蜀绣《一带一路繁花似锦》(作者:杨德全);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子项的获奖项目有《神圣与世俗之间:中国厕神信仰源流考》(作者:刘勤)、《羌族史诗说唱传统研究》(作者:陈安强)。


QQ截图20240122160106.jpg

11.jpg

22.jpg

33.jpg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民间文艺大奖,与电影金鸡百花奖、电视金鹰奖、戏剧梅花奖、舞蹈荷花奖、音乐金钟奖等同属我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自1999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六届,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间文艺繁荣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积极贡献。

编辑:丁一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