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
2024年6月6日下午,95岁高龄的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作家李致前往四川师范大学,参加由四川巴金文学院与院方中文系共同主办的“巴金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我心中的巴金》为主题,与师生们共同分享自己在与巴老几十年交往中的故事点滴。中文系副院长、教授谭光辉等与学院师生百余人共同参加了活动。
在与师生们见面时,李致老就说,“我年轻时就是做青年工作的,虽然现在这个年纪了,但与大家没有距离,我们可以随意交流。”开场白一下子就增进了与同学们的亲近感。在接下来一个小时的分享中,李致老讲到巴老曾经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是索取”,纵观巴老的一生,他都在践行这句话。
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作家李致
分享中李致老讲到,1941年他11岁时,巴老在他的纪念册上写下的影响自己一生的四句话:“读书的时候用功读书,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说话要说真话,做人得做好人。”李致的父亲李尧枚是巴金的大哥,幼时,李致曾在名义上过继给巴金,所以称巴老为四爸。他说,在公开场合我称呼巴金为“巴老”,在文章中我称呼“四爸”,在通信和生活中我叫爹爹。如此私密和亲切的讲述,一下子就把两个人的亲密关系和社会角色生动地呈现出来。而后,李致老讲到了巴老淡泊名利,不领工资、不赞成重建故居、不同意以他的名字设立文学基金会、放弃著作版权等,故事平凡又生动。一个个小故事都诠释着巴老的“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是索取”的事实。关于巴金文学院的名称的设立,李致老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在某次全省作代会上,时任重庆作协主席的黄济人发言时提出建议,把四川文学院的名称改为巴金文学院。会上,时任四川省委主要领导当场同意后确定下来。巴老本意是不同意的,听闻此事的过程后至信四川省作协说,把他的名字与四川文学联系在一起,是他的荣幸。至此,巴金文学院的名称就确立下来。但在放弃版权问题上,李致老说我是不赞成的。他向巴老说明,如果作品版权没有明确,谁都可以不负责任地出,引起出版的混乱。闻言,巴老也就不再坚持,但坚持不要四川出版社的稿费。分享中,李致老还讲到巴老早期的政治主张、做人原则以及后期对社会、对历史、对自己的反省等,并谈到巴老晚年集结出版的《讲真话的书》和《随想录》。他说,巴老曾经对我讲:“我离世之前希望更多的人理解我,你可能理解多一些。”作家马识途曾说:“鲁迅是中国的脊梁,巴金是中国的良心”。
讲座最后是互动环节,师生们踊跃发言并提问,问题多围绕巴老做人、做事、写作等,李致老都一一耐心解答。两个小时不间断的讲述,对95岁老人体力和脑力都是考验,李致老思路清晰,语言明朗,观点明确,引导着同学们正确看待写作、正确看待人生,积极向上,努力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是付出,而不是索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