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联动态 > 详情
纪念“人民作家”巴金诞辰120周年《走近巴金》书系发布会在四川省图书馆举行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4日 10:12 来源: 四川文艺网
作者: 文讯

微信图片_20241014101308.jpg

首发式现场

微信图片_20241014101406.jpg

“走近巴金”书系

2024年10月13日上午9:30,为纪念"人民作家"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2024年天府书展重要活动之一,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四川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四川人民出版社岀版发行的《走近巴金》书系发布会,在四川省图书馆多媒体厅举行。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章玉钧,出版家、作家李致,评论家廖全京、朱丹枫,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张颖,四川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熊运高,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昆,省图书馆党委副书记刘红,巴金文学院负责人干海兵,四川省文联四川文艺网(报)负责人,以及我省文化界代表、新闻媒体、巴金亲属代表、读者代表等二百余人出席了发布会。

微信图片_20241014101344.jpg

章玉钧致辞

章玉钧在致辞中说巴金是中国的良心,值此之时出版他的作品是最好的纪念。他说,四川人民出版社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有着良好的传统,出版了大量巴老的作品和众多研究、考证等的书籍,为社会和读者搭建了良好的桥梁。他说,巴金作品的精髓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息息相通,此书系也凝聚了巴老祖孙三代和世家好友的心血,字里行间有着浓浓的亲情,感人至深!

微信图片_20241014101350.jpg

李致致辞

李致在致辞中首先感谢了四川人民出版社,他说,在巴金诞辰120周年之际,以黄立新为社长的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走近巴金”书系,一共七种图书,非常有意义!体现了出版家的眼光。他说:“这次再版的《讲真话的书》,是巴老恢复名誉后写的五本《巴金近作》的合订本,是巴老晚年全部的著作,包括《随想录》。巴老从他自身的感受,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对自己做了严格的剖析和忏悔。《随想录》感动了众多的读者,为此巴老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这次再版,出版社为读者着想,把《讲真话的书》分为四册,方便大家阅读。”他说,巴老一生信仰: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巴老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欺世盗名的骗子。巴老百岁的时候,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的称号。李致回顾了巴老曾对他说的话:“我的一切都不值得宣传、表扬。只有极少数几本作品还可以流传一段时期,我的作品存在,我心里的火就不会熄灭。这就够了。我不愿意让人记住我的名字,只要有时重印一两本我的作品,我就满意了。”发布会上,李致还建议读者重点阅读巴老早年的小说《家》,和晚年的《随想录》,以及《巴金的两个哥哥》。

微信图片_20241014101354.jpg

黄立新致辞

黄立新代表出版社致辞,他向现场的各位领导、嘉宾、读者朋友、媒体朋友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他说,我们共同见证“讲真话,做好人”——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暨“走近巴金”新书发布。巴金先生是四川本土、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其作品和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为纪念这位文学巨匠,“走近巴金”书系应运而生,它是四川省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也是四川人民出版社2024年推出的重点图书。该书系包含《巴金家信》、《巴金的两个哥哥》、《巴金祖上诗文汇校》(全二册)、《四爸巴金》、《讲真话的书》(全四册)、《巴金家族史考略》(增订版)、《巴金与萧珊》,共7本11册,近340万字,内容涵盖了巴金家族史、巴金祖上诗文、巴金1977年以后的全部创作、巴金与萧珊的爱情以及巴金亲人对他的回忆和与其书信往还等珍贵内容,为人们多维度、立体化地认识、了解和研究巴金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和广域的视角。致辞中他特别强调,本书系的作者之一李致,是著名的出版家、作家,也是巴金的亲侄儿。他们叔侄彼此理解、信任和关爱,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的为人有不少独特的感受;在《四爸巴金》一书里所展现的巴金形象,堪称他对巴金最清澈的认识。同时他感谢李老及其子女李芹、李斧为本书系的出版亦付出了大量心血:《巴金家信》一书,收录了之前从未发表过的79封信,都是他们从浩瀚如海的资料中找出来的;《巴金祖上诗文汇校》的作者李斧,也为本书的点校付出良多。在此,感谢李老一家的付出与支持,感谢对本书系给予帮助的各位学人。

微信图片_20241014101358.jpg

廖全京致辞

廖全京在致辞中说,巴金是海洋,我们只能在其中找一两点水来了解他。非常感谢李致先生,他把他与巴金的通信逐一公布了出来。他说,也正是在这一批信中,看到了令他印象深刻文字,他在信中说:“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出丝,哪怕是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这句话概括了巴老的一生,概括了他的所有精神、作品,他的劳动,他的人格。他就是一只春蚕。而且在死了以后还要用丝来给人间送来温暖的春蚕,这就超越了古人。唐代诗人李商隐这样说:“春蚕到死丝方尽”。巴金说,不对,我死了还要吐丝,把我煮了我还有丝。这种精神是超越古人的,这种精神体现在他吐出来的那些大量的丝里面包括《家》《春》《秋》《寒夜》等等大量的作品。这些都是他献给读者,献给我们,更是献给全人类的丝。丝里面有中华文化的积淀,有中华文化的精神,有中华文学的精华。过去对巴金的研究是不够的,我觉得应该从春蚕精神深入下去,了解他的丝,了解、研究它酿丝的过程,了解他那种把丝献给全人类的精神。巴金先生所说的读者应该是全人类的读者。所以,他用他的作品精神,否定了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春蚕到死丝不尽代表了我们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在今天出版的这套书系里面有一本李致先生写巴老的作品《四爸巴金》,里面许多作品让我忍不住流下眼泪。他一方面从亲人的角度走进巴金,另一方面他又从文学的角度走进巴金,更重要的是他是从历史的角度走进巴金。所以,真正了解和理解巴金的是李致,他写了大量的文字,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李致先生对巴金的研究是所有研究巴金的学者们不可企及的,研究者们应该好好读读李致的文章。朱丹枫、张颖以及年轻一代研究巴金的学者代表范玲分别致辞,从多角度介绍了四川出版成果、巴金研究成果、巴金纪念活动等方面的内容。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的小朋友们,深情朗诵了1991年巴金给母校的一封信,感人至深!

微信图片_20241014101401.jpg

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巴金小学)师生代表情景朗诵

发布会上,出版社向巴金祖籍地浙江成都嘉兴商会赠送图书。向成都湖州商会、巴金成都故居成都双眼井社、成都百花潭慧园、成都东城根街小学等赠送了图书。在中国的文学版图上,巴蜀之地无疑是一片沃土,从古至今不仅孕育了众多的文学大师星光灿烂,照耀着我们。这片土地还有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出版家、出版社,众多优秀的编辑,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为社会、为读者悉心梳理、编辑、出版的优秀的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精心策划的“走近巴金”书系,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学的力量与魅力,出版正当其时。

编辑:丁一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