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四川省版权局、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指导,乐山市委宣传部、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四川省版权事务中心、四川省版权协会、峨眉山市委宣传部、乐山市融媒体中心、峨眉山市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的2025年四川省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活动在峨眉山市举行,正式拉开宣传周活动序幕。
本次活动以"巴风蜀韵话版权 民间文艺焕新颜"为主题,通过典型案例警示、版权保护机制建设、产业开发实践三位一体的活动架构,系统呈现了四川省版权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
活动中,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与四川省版权局签署了《关于建立版权纠纷“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的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版权保护领域合作迈入了新的阶段。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2024年度著作权侵权十大典型案例,涉及违规放映影视作品、违规发行图书、著作权侵权等多形态侵权案例,这些案例不仅揭示了当前版权保护面临的挑战,也彰显了四川省在打击侵权盗版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效。自贡市版权局作为市(州)代表,在活动现场分享了版权纠纷行政调解工作的“盐都”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来自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各市(州)版权部门的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两大重量级活动也在活动现场启动。“四川版权LOGO征集活动”旨在通过标识征集,广泛宣传版权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特别是创意设计领域的版权保护意识,营造尊重知识、保护创新的良好氛围。获奖作品应用于四川版权宣传推广、版权服务机构标识、文创产品开发等工作中。“山花烂漫满巴蜀——寻找民间文艺IP”活动将以线上征集的形式面向全国展开,获奖作品将有机会用于四川民间文艺相关宣传推广工作中。活动现场还首播了《四川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先导片,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版权保护与文化创新交相辉映的生动画卷。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通过司法行政协同创新、典型案例示范、民间文艺传承、区域经验推广等多元实践,不仅全景式展现了四川在版权确权维权、成果转化、文脉传承等领域形成的创新闭环,更积极为版权保护事业探索可复制的经验模式,努力在加速版权保护法治化进程、推动文创产业升级、激活文化创新基因等方面形成示范效应,以巴蜀智慧为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注入源头活水,让文化瑰宝在版权赋能下绽放出时代光华。
此外,活动还邀请了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了民间文艺代表作品清音《峨眉山月》和四川竹琴《寻味》。两场表演均以传统技艺为根基,同时融入现代戏剧元素,成为非遗传承的生动范本,展现了四川曲艺“守正创新”的文化生命力。
四川竹琴表演
同时,会场旁还设置了内容丰富的民间文艺集市。来自全省各地的民间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摆摊设点,涵盖了蜀锦、蜀绣、漆器、剪纸、竹编、糖画、绳编、烙画、内画、峨眉白蜡、彝族银饰制作等民间文艺门类。到场嘉宾在进行版权保护文创互动的同时,也切身感知传统工艺的独创性表达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民间文艺集市现场
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在集市上设点,推介了“知信链”区块链版权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为文化数字化资源、内容提供可溯源、可量化、可交易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体系。知信链以可信联盟区块链底层、数字版权综合服务平台、网络出版平台、SAAS服务平台、交易服务平台、使用场景矩阵为核心组件,提供从内容创作、版权登记、数据存证、内容审核、数字出版、侵权监测、维权取证,到发行交易、元宇宙虚拟现实应用一站式全链生态服务,建设共建、共享、开放的文化数字化资产价值新生态。
文艺集市“知信链”摊位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集市上设点:文艺维权服务站,重点推介中国文联权益保护部编印的“文艺维权”系列书籍,包括《文艺工作者话维权》《法律工作者谈维权》《探索实践做维权》《聚焦热点说维权》《典型案例看维权》五册。丛书的编印既是权益保护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举措。阅读丛书,可以看到全国文联组织履行自律维权职能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可以品味文艺名家和法律专家对维权热点焦点的探讨剖析与专业解读,可以从文艺界的典型案例中找到维权的成功路径和方法指引。
文艺集市“文艺维权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