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县《精神家园》丛书(第三辑)首发式暨安县文学艺术界人士座谈会侧记
书香、室雅,7月4日,安县《精神家园》丛书(第三辑)首发式暨安县文学艺术界人士座谈会在县图书馆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召开。安县文化阵线近年刊发的书籍构建了此次会议的主色调,70余名《精神家园》丛书编委、丛书作者、文学艺术界知名人士成为会议的主角。
会场上,《安县文艺》、《美丽安县入画中》、《影像安州》《枣园文艺》,“形意大师”李涌的十二生肖巨幅卷轴沿着圆桌摆放,勾勒出了当天文化活动的文化边框。25册安县《精神家园》丛书在圆心铺展堆叠,第三辑共12册精装丛书斜面拼装出“精神家园”四个黑体行书,硕大醒目,别具一格,“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寓意也呼之欲出。
安县县委书记廖雪梅对安县《精神家园》丛书庞大的体量表示震撼,她说,安县《精神家园》丛书是用有限资金撬起大的文化工程的典范,无论是发起人,还是执行者,都值得敬佩和尊重。
安县文化活跃、传承有序,在“写安县、摄安县、画安县、唱安县”的过程中,文学、书法、美术、摄影、舞蹈都有强劲的领军人物和坚定的跟随者。这是廖雪梅书记对安县文化的第一印象,也是对安县文化现状的概括。
从西部小城到“美丽花城”,安县是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地方,也是灵感如潮诗情澎湃的地方。除了李调元、沙汀这样守望终极的当时精英之外,令人欣喜的是,安县还有相当一批文学艺术家们置身全新的文学艺术语境,根系大地,仰望星空,“文坛常青树”田涌泉先生、“高产作家”安昌河、“版画达人”陈莉、“民俗百科”刘佑新、“影像安州”王剑、“草根作家”雍晓华等等,他们以有“通”有“变”、有扬有弃的态度,从事浸透着理想的创作。面对大众化、通俗化的文学艺术浪潮,还有相当多的文学艺术爱好者们扎根民间,主动担责对话文学艺术和引领民众,种田的“书美两父子”、办文学期刊的“烧烤哥”、音色唯美的“山歌大娘”等等。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激情领跑和坚定跟随,我们逐渐触摸到安县这片土地的精神内核,植根于安县这片土地中的文学艺术,也自然而然地依托田园胜景浸透了人文的美丽,彰显出得天独厚的时代魅力,并正培养形成全县44万群众崭新的生态、文化和人格自觉。这些,已经成为并正在成为安县《精神家园》丛书的经典记忆,实现了几代安县人的夙愿。
“圆桌会议”是平等交流、意见开放的代名词。在这个多向与交互平台上,带着对安县文化事业的深情关切,县委书记廖雪梅认真倾听了“中国梦”主题文艺活动启动以来基层文艺发展现状,倾听了前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后一公里道路上,文化与产业对接的强县策略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化强县”、“文化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当天的高频词。
安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刚既是安县宣传思想工作的主管,又是县域文学艺术的主将,文化产能化一直是他的夙愿。他说,美国文化产业生产总值占到整个GDP的25%,日本达到20%,而我国仅为2.5%,这组数据让宣传人为之疼痛。他把“让文化软实力成为经济发展硬支撑”当作重要目标。如今,宝林镇在试点调元文化产能化的道路上已经初绘蓝图、塔水镇“国学村”在文化兴村路上初具雏形、桑枣镇罗浮山文艺协会正尝试集团发展的道路。将来,调元文化、沙汀文化、茶马文化、红色文化、中医文化、羌文化等主题文化将成为激活县域民生全新的兴奋点。
前往文化强县的道路上,细节成就完美。除了机制体制建立、常态阵地建设、文化品牌塑造和文化联姻功能的强化等要求之外,廖雪梅书记对安县本土文化人,特别是草根文艺爱好者的生存现状表达了深切关注。她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坚守见贤思齐的崇高理想,保持追赶梦想的旺盛活力本就是应该被提倡的一种经典生活样式,她要求做好文化界特殊性群众调查研究,贴心服务,为每一个人的成功真诚鼓掌,为每一个人的困难真心帮助,让每一个苦行的符号都能够成长为一个励志的典范。
文化是什么?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定义至少有200多种。在安县文化老人的印象里,与县委书记直接对话文化的盛事已经相隔十一年,在让县域文化获得精准定义的强县道路上,安县文化阵线更愿意把此次“面对面”称为崭新征程上的一次县域文化大阅兵式。
阅兵式上,敲定的是一个方向。县委书记廖雪梅说,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
阅兵式上,传递的是一种精神,县文广新旅局局长崔强说,齐心协力,铭刻安县文化记忆,守护安县精神家园。
阅兵式上,激发的是灵感火花,田涌泉说,“西游记文化”也应该成为安县的主题文化之一。
阅兵式上,收获的是一种激励,陈莉说,成绩不是休息的站台,是重新出发的起点。
阅兵式上,释放的是一种期待,安昌河说,我是作家,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的家乡在未来具有文学史的意义。
不能形成转化为经济力量的文化符号,再怎样光芒万丈,也只能是虚假的繁荣。“在文化强县的道路上,文化既能鼓舞人,又能着力于经济发展。”这或许正是县委书记廖雪梅所传达的战略自信。“我已经看到,李调元、沙汀后继有人。”这同时也是她对“书香安州”的殷切期待。
这样的期待与自信,植根群众文化需求,融入豪迈的时代洪流中去,化为浩浩春风,吹皱安州一池春水。
(编辑 安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