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巴中广电系统“三名三优”工程评选颁奖典礼在巴中市广播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举行。此次活动以“使命·荣光”为主题,由巴中市广播电视台主办,巴州区、恩阳区平昌县文广新局,南江县、通江县广播电视台协办,巴中市电视艺术家协会承办。来自全市记者、制作、主持岗位的22名新闻工作者受到表彰。
巴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秀华,四川省视协副主席、巴中视协主席、巴中市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李治平,巴中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巴中新报》执行副总编辑李建平,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巴中视协副主席刘洋,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巴中视协副主席王家术,市广播电视台机关党委书记、巴中视协副主席卢建等为获奖者颁奖。
省视协副主席李治平致辞:
新闻工作者要传递巴中好声音,凝聚巴中发展正能量
李治平在颁奖典礼上致辞。他说,这次表彰活动的主题是:落实“三名三优”工程评选,对全市广播电视系统的名记者、名制片人、名主持人进行表彰。巴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程,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兴国,副市长袁闻聪对此表示了热切的关注和诚挚的祝贺。
李治平说,我们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坚守新闻理想,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力争涌现更多的优秀人才,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传递巴中好声音,凝聚巴中发展正能量。
李治平说,此次评选和表彰的名记者、名制片人、名主持人,是全市广电系统新闻工作者的代表,也是我们行业的旗帜和标杆,希望更多的记者、制片人、主持人坚守新闻理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22部短片各显风采:
淡化个人成绩,显示新闻工作者的“生活化”
没有文艺节目助阵,有的只是鲜花和掌声。2个小时的颁奖典礼,显示出简约、温馨和亲切的独特风格。
在颁奖典礼现场,展播了22名获奖者每人2分钟的短片,以展示获奖者的个人风采。
在书房挥毫泼墨,在厨房里忙碌做饭,给妻子和女儿端上香喷喷的饭菜……获得全省首届十佳主持人称号的巴中电视台主持人高玉才的短片一播出,立即引起观众的共鸣。“我以前经常在电视上看到高玉才主持的《法制栏目》,感觉到他很严肃,想不到他还有如此亲切的一面。”一名现场观众不竟感叹:主持人在忙碌的背后,其实也有轻松、活泼的业余生活。
主持人唐文君的短片开头,是骑着自行车游览巴城的温馨画面。“创意很好,不仅宣扬了环保,也代表了巴中新闻工作者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良好形象。”巴中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一名工作人员称,这些看似生活化的短片,其实寓意深刻。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过多地展示个人成绩,平时在工作岗位上劳碌奔波的新闻工作者通过短片表现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情景。”巴中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一名负责人表示,这些短片出乎大家的意料,让人记忆深刻,体现出巴中广电系统新闻工作者谦虚谨慎、热爱生活的品质。
年龄最大的获奖者:
“从业30年来,这是我收获最大的荣誉”
今年52岁的谭真理来自南江县广播电视台,是此次获奖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堪称新闻行业中的“老大哥”。
“我得了很多奖项,但这个奖项是我迄今收获最大的奖项。”谭真理说,他从事新闻行业30年了,此次在全市300余名广电同行中获得“名记者”称号,感觉非常荣幸。
谭真理认为,巴中市广播电视台首次主办的“巴中广电系统‘三名三优’工程评选活动,是全市广电系统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广电人最高兴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他认为在巴中统筹城乡、加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巴中广电系统‘三名三优’工程的评选活动搞得及时,也很有意义。这个活动的评选不仅让更多的主持人、记者、制片人脱颖而出,更激励了更多的新闻工作者争当先进,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谭真理说,当记者就是担负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此次获得“名记者”称号,虽说是一种荣誉,但更多的是压力。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将积极践行“三贴近”原则,采写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成绩属于过去,因为使命,我们必须走在前面,因为职责,我们务必在第一现场。”谭真理称,这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做到的。
(编辑 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