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联动态 > 详情
巴中组织文艺家在通江县传统村落采风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8日 09:11 来源: 四川文艺网
作者: 文/张会林 图/程永红

11月22日至24日,由巴中市文联主办,通江县委宣传部、通江县文联协办的“幸福美丽新村•通江传统村落行”巴中文艺家大型采风创作活动成功举办。艺术家们历时三天两夜深入到通江县传统村落、巴山新村等参观点,近距离感受了新农村的巨大发展变化,近距离触摸了传统村落的文化脉络,近距离领略了“一府三乡”的独特魅力。来自市级各文艺家协(学)会和三县两区的近百位艺术家参加了采风创作活动。   

采风队伍首站到了通江县犁辕坝村。犁辕坝,又称梨园坝,传统农耕文化厚重,富有巴山传统的民居村落与田园风光自然相融。这里,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而依然完好的传统四合院落,依山就势,傍山而建。全村80多户600多人的马氏后裔在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延续着犁辕坝人淳厚的民风民俗。艺术家们在朴实古雅的廊桥、祠堂、骑楼和雕梁画栋里闲庭信步,如同回到过去的岁月。乡村大妈大姐就着农家院坝即兴表演的原生态民歌《薅秧歌》,唱词唱腔中浓郁的巴山风情和朴实的生活气息,深深打动了每位观看者,博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和由衷的笑声。

告别犁辕坝,艺术家们又来到通江县永安镇得汉城。得汉城又名安辑寨,是一座三面临涧,四面陡峭的龟背状山峰。相传萧何留守巴蜀,以得汉城为根据地储粮屯兵,刘邦据此以通饷道,击败西楚霸王项羽,灭楚兴汉而得天下,故此地名为得汉城。艺术家们兴致勃勃爬上山顶,一路上的寨门、石刻等历史遗迹让大家大开眼界,纷纷感叹得汉城历史的厚重和文脉的绵长,更进一步领略到了巴山秀水和巴人文化的无限魅力。

接下来的三天两夜,艺术家们先后来到通江县银耳基地、银耳博物馆、巴山新村鹦哥嘴村、二郎庙村、金家坝村巴山民俗文化博物馆、通江溶洞狮子洞等。银耳基地和银耳博物馆把通江的银耳文化、银耳发展历史,以及银耳产业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展现在了艺术家面前,通过展示,“银耳之乡”在艺术家心目中的形象更立体、底蕴更深厚、内涵更丰富。鹦哥嘴村的葡萄产业、池园经济、巴山新居、村史文化让艺术家眼前一亮,莫不陶醉于新农村的靓丽风光,好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村画面。二郎庙村的古街风情、村舞狮队的精彩表演、独具风味的清油麻花和金家坝村巴山民俗文化博物馆,诠释着人文通江的绵长文脉和斑斓底色,狮子洞的千年钟乳石,万年溶洞奇景,留在了艺术家们数不清的镜头里和即兴的诗句里。

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红军之乡、银耳之乡、溶洞之乡的通江,在此次采风活动中通过全方位的立体展示,多元素的生动表达,其厚重、瑰丽、生机蓬勃的形象给艺术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艺术家们纷纷表示,他们将把采风的热情转化为创作的激情,以此次采风所见所闻所感为创作源泉,创作生产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为巴中与全省同步全面小康建设谱好文艺伴奏曲。

(编辑 丁一)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