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对于安岳文艺界来说,注定是一个难忘的年头——安岳县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纪录片《九旬老兵重走抗战生命线》,连续获得省级、国家级大奖,该片发布在网上后,数十万的点击量,让安岳声名远播……
一部纪录片连续获大奖
2015年10月,由安岳县广播电视台选送的电视长纪录片《九旬老兵重走抗战生命线》,在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嘉峪关市人民政府、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暨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十优”颁奖盛典上,被评为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十优作品”,是全国唯一一部由县级电视台制作的获此殊荣的纪录片。
2015年9月,《九旬老兵重走抗战生命线》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国家档案局主办的“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纪录主题活动长片类全国三等奖,并被中国档案馆永久性收藏。
2015年5月,该片获得四川省广电局、四川省广电学会2013—2014年度四川省广播电视节目最高奖——优秀奖。
一部县级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竟然连续获大奖!怀着强烈的好奇之心,笔者在网上对该片进行了搜索,惊奇地发现,点击收看该片视频的网友已达30多万人次,其影响可见一斑。
《九旬老兵重走抗战生命线》纪录了94岁高龄的抗战老战士戴锦华历时9天、行程4000公里,重走他曾经战斗过的被誉为中国抗战“生命线”的滇黔公路的历程。这位耄耋老人不仅完成了重温抗战烽火岁月、缅怀牺牲战友的心愿,还在企业、学校传播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感人,没有老人家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向老兵致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伟大奉献。”“片子整得不错,朴素、朴实、接地气,是一部真正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好片子,喜欢!”……网友们好评如潮。
创作背后的故事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成功的背后往往是艰辛的付出。
率先提出创作设想的安岳县广播电视台专题部主任王平中介绍,2014年初,他在成都参加全国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制作培训时,灵感闪现——明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安岳有10多位健在的抗战老兵,可否拍摄一部关于他们的纪录片?得到组织批准后,王平中兴奋得一夜没睡。
然而,这样长时间、大跨度的拍摄行动,对于一个县级电视台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尽管为了保证整个拍摄计划的顺利实施,摄制组前期做了大量细致周密的筹备工作,但在拍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让人意料之外的事。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5月24日凌晨4点50分,摄制组住地毗邻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了5.6级地震。摄制组的人员从睡梦中惊醒,保护着戴老紧急撤往安全地带。即使在这样的危急时刻,摄制人员仍然没有忘记工作,用摄像机记录下了整个过程,为这部纪录片增了光、添了彩。”王平中说。
说起感动,参与拍摄的安岳电视台副台长吴坤忠说“在拍摄中,一路得到很多支持,也收获了很多感动,热情的芒市朋友为我们增加了与当地抗日老兵座谈、在广场与当地群众跳民族舞等情节,为纪录片增加了看点;更让人感动的是,遭遇地震后,我们劝戴老放弃计划终止行程,经过战火洗礼的老人却不惧艰险,坚持走完全程。用老人的话说,‘不到国殇墓园去看看牺牲的战友,自己的心愿难了!’”
作为一部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片,《九旬老兵重走抗战生命线》还作为安岳县广播电视台近年来纪录片代表作,摘编收入“纪录安岳•收藏岁月”之大型编年体纪录片《2014·安岳纪事》中。
2013年安岳县摄影家协会“纪录安岳·收藏岁月”采风活动
“纪录安岳•收藏岁月”之编年体纪录片《安岳纪事》,是安岳电视台的经典栏目。“再现安岳发展历程,记录百姓衣食住行;描摹城市乡村表情,回眸社会市井百态。”2011年,安岳县委宣传部首次提出创作《安岳纪事》年度纪录片的构想。此后,安岳县广播电视台的采编人员便投入紧张的摄制之中。目前,《2012·安岳纪事》《2013·安岳纪事》的相继播出,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和各级各部门领导的肯定;《2014·安岳纪事》已进入后期制作,即将与观众见面;《2015·安岳纪事》的资料收集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安岳纪事》坚持真实性和“三贴近”原则,借鉴白描手法,以时间为经、以全年大事为纬,镜头主要对准基层和普通群众,在大事发生时,更加关注和纪录小人物、小事件的状态,以小人物生活状态的变化反映安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一部风格平实自然、内容生动丰富的具有时代印记的电视纪录片。
“纪录安岳•收藏岁月”编年体纪录片《安岳纪事》创作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广播电视节目,锻炼了新闻记者队伍,孕育出了电视长纪录片《九旬老兵重走抗战生命线》等一批佳作,不仅为安岳的电视事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安岳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纪录安岳收藏岁月小县城做出“大文章”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安岳纪事》只是“纪录安岳•收藏岁月”大型创作活动这股春风吹开的百花之一朵。
2011年,中共安岳县委办公室印发了《“纪录安岳·收藏岁月”大型创作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按照“三贴近”、真实性、全景性、延续性和艺术性原则,忠实纪录安岳经济社会事业的现状和发展,形成丰富的文字、图片(图纸)、声像等资料,适时通过纪录片(专题片)、报告文学(通讯)、文化文艺作品、展板、画册等形式,综合反映安岳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给人们一个发现的过程、一个认知的过程、一个思考的过程,增强群众对“幸福安岳”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全县人民的斗志和热情,同时留下珍贵史料。
“纪录安岳·收藏岁月”大型创作活动2012年工作会
“‘纪录安岳·收藏岁月’大型创作活动的实施,让文联的主导方向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让文联各协会的思想凝聚在了一起,让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的创作有了更多的激情。它犹如一股温暖春风,让普州大地百花竞艳。”安岳县文联负责人说道。
安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多精美”的石刻、举不胜数的历史名人、浩荡起伏的柠海、代代传诵的红色文化……浓厚的文化底蕴、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为文艺家们提供了艺术创作的源泉。为了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搭建创作平台,安岳县每年均组织文艺工作者参加柠檬节、柚花香节、大交通、大水利、城建、新农村建设等全纪录系列采风活动。肥沃的土壤,催生谱写安岳历史文化和经济建设的“花朵”竞相开放。
“故乡人让柠檬开花漫山遍野,让石头开花纵横心海。芬芳扑鼻的柠檬之花,古香古色的艺术之花,都是故乡人的智慧之花。”“燕桥村/一个诗意而响亮的名字/如展翅春燕 /翱翔在蓝天”……挑灯几度春秋,耕耘数个寒暑,精益求精的文学爱好者运用小说、散文、剧本、诗词歌赋、报告文学等文学体裁,歌赋追逐梦想的安岳人,礼赞安岳这片欣欣向荣的希望热土。目前,安岳有2000余件作品在《中国作家》《星星》《青年作家》等各级刊物和各大网站发表,获奖作品不胜枚举。同时,安岳还通过开展“闻香识安岳”“中国梦•家乡美”“群众路线·百业风采”等全国征文比赛,吸引外地作家纷纷投稿;著名词赋家何开四深入探访安岳文化后,写下了《安岳赋》,在文艺界引起良好反响。
《母亲的背影》《为幸福干杯》《农舍飘柚香》《兴旺的道林村渔业》《贫困村实现了致富梦》……五年来,摄影爱好者们的脚步踏遍了安岳的山山水水,他们以安岳特色文化为底色,拍出一张张、一组组贴近安岳人民生活、充满安岳情怀的优秀作品。“‘纪录安岳·收藏岁月’大型创作活动的实施,让本土作品获奖率节节攀升。它更加激励摄影家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立足‘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当下’的作品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安岳县摄影家协会负责人看着 2015年本土作品参加国家、省、市的比赛获奖数据表,充满自豪。
书法和楹联爱好者书写安岳楹联、诗词200余幅,创作《小城新貌》等19件刻字作品参加全国和全省刻字艺术展,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浓缩了他们对安岳文化、发展的不解情缘;系列美术作品《安岳古民居》、油画《柠檬姑娘》和国画《石刻魂》等100余幅美术原创作品充分展示美术工作者的创作激情。为了深度挖掘安岳旅游资源、展示石刻精品魅力,安岳邀请全国八大美术院校专家团到安岳石刻景区进行采风创作,邀请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李耘燕创作安岳石刻等体量油画,打造出的安岳移动石窟影响深远……
“观音梦,千古情,为谁留在紫竹林;花蕾放,生光明,生命的佛塔心中成。”一首好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安岳从未忘记音乐的力量,力邀亚西、昂旺文章等著名歌手和词作家,到安岳实地考察、创作,历时一年,倾情打造了安岳地域歌曲MV专辑《柠檬花开》。专辑中收录了《我用一生来爱你》《柠海》《柠檬姑娘》等十二首歌曲,曲风清新自然,歌词朗朗上口,MV画面唯美动感,充分展示了安岳的柠檬文化和旅游的独特魅力。2013年2月,专辑由四川音像出版社正式在全国公开发行,很快就受到音乐发烧友的热捧,一批爱好时尚的年轻人更将此音乐设为了自己的彩铃,安岳的关注度随着歌曲的传唱不断提升。
2013年4月,电影《柠檬》全国公映。故事以普州太后许黄玉和中韩友好往来的传奇故事为切入点,通过现代韩国公主到中国寻根,展现发生在四川安岳柠檬果园内的情感故事。主题创设中,更是将对象瞄准时尚前卫的年轻人,将爱情的味道与柠檬的味道合二为一。“爱情如同人生,人生如同电影。先苦后甘,先酸后甜,柠檬就是酸酸的心,这味道就是爱情……”这句小清新、文艺范儿的广告词,受到网友的热评,更将柠檬比作新时代爱情的“代言”。《柠檬》影片中,安岳的魅力柠海、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石刻和许黄玉故里等景观一一展现,让观众对安岳留下深刻印象,“电影旅游”的念头格外强烈,引发了文化旅游的“蝴蝶效应”。
近年来,众多媒体到安岳拍摄节目。2012年,央视2套《消费主张》栏目播出了《味蕾的旅行》《寻找千年前的美丽》两期安岳专题节目;旅游卫视《文明中华行》播出了《见证安岳之柠檬的故事》《见证安岳之神秘的群山》专题节目;央视《北纬30度·中国行》播出《柠檬之乡·秀美安岳》;2015年9月26日至12月31日每周六17:03分,在旅游卫视《非常名片》中播出的50集大型系列科普电视节目《柠檬来了》,将柠檬在养生、美容、生活、饮食方面的丰富作用一网打尽,超大容量生动科普柠檬知识,宣传柠檬功效用法,培育柠檬消费人群,百度《柠檬来了》,点击视频,即可通过“优酷”“酷6”“56网”“土豆”等收看该节目。《柠檬来了》强势来袭,不仅提高了安岳柠檬的知名度,更带来一场柠檬消费的热潮。
“百姓大舞台”总决赛颁奖盛典
“百姓大舞台,有你更精彩”。2015年9月29日,安岳县“百姓大舞台”大型电视文化活动颁奖盛典在县城普州文化广场举行。活动在永清镇古房村献上的大型原创歌舞剧《石工号子之歌》演出中拉开帷幕。自2014年以来,安岳采用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资源共享方式为群众搭建百姓大舞台,让群众真正成为舞台的主角。截至目前,“百姓大舞台”活动已在全县69个乡镇举办演出近300场,参与演出群众3000余人次,观众达30余万人。而今,安岳已初步形成了公益文艺“村村演”、特色文化“乡乡办”、广场活动“周周乐”、优秀节目“月月有”的局面。《安岳“百姓大舞台”舞活百姓舞出乡风文明》被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编的《2014年度优秀调研课题文集》收录。
“昨天的现实是今天的历史。媒体记录现实、见证历史。在幸福安岳建设的征程中,媒体‘第三只眼’看安岳,关于安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的报道,构成全新的‘安岳印象’。”自2012年起,安岳开始编纂《媒体看安岳》。作为“纪录安岳·收藏岁月”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该书将国家、省、市级主流媒体对安岳的报道,采英撷华,分年集结汇编,旨在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安岳、认识安岳、热爱安岳,凝神聚气、激励斗志,汇聚起打造“一区两都五中心”、建设幸福安岳的强大正能量。
安岳不但以“歌”传名、以“影”传名、以“视”传名,还“以‘节’传名、以‘车’传名、以“游”传名,并在安岳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上,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主题宣传、动态宣传以及网上网下互动活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700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滋生了一大批优秀文艺工作者;160万普州儿女的火热生活,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自觉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自觉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犹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安岳广大文艺工作者心间,他们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忠实记录经济社会发展,全景展示安岳人民生活,创作出一批又一批讴歌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安岳文艺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
(图片由中共安岳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 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