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长宁县在县城第一街举办以“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的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驻足观看,让广大群众进一步认识非遗、走近非遗,在全县掀起了一场接地气的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热潮。
活动现场,利用非遗项目宣传展板、宣传画册资料、非遗产品展示等形式,集中宣传展示了我县部分省、市级非遗项目,积极宣传非遗保护理念,全面展示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所取得的优秀成果。车车灯市级传承人刘国书和三元乡车灯代表队表演的《车灯选段》、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玉龙的虫虫歌表演唱《牵牛郎郎来娶亲》、虫虫歌艺术团表演的情景剧《懒媳妇》、车车灯《新说竹海》等非遗节目次第登场,让参加观看的群众大饱眼福。
文艺节目展演后,现场还提供了300份宜宾名小吃——双河凉糕供观众免费品尝。长宁双河凉糕是宜宾知名特色美食,在光绪年间就已驰名蜀南。在2016年,双河凉糕传统制作技艺通过了宜宾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认定,成为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与知名餐饮公司签订“长宁凉糕”品牌服务业输出工程建设项目合作协议,计划3年内发展1万家“长宁凉糕”小吃体验连锁店,将非遗美食推向全国。
宜宾名小吃——双河凉糕
下午,在长宁县文化馆城南分馆举行了2017年第一期基层文化骨干培训会暨非遗保护培训会,开展了《文物保护法》、《非遗保护法》讲解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专题讲座。县教体文广局文化股、县文化执法大队、县文化馆(县非遗保护中心)以及18个乡镇文化综合站相关人员参加了培训。
“通过今天的宣传活动,看到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新的改变和新的发展,感到特别的自豪”。长宁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玉龙发出感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散落在民间的瑰宝,需要大家一起去珍惜它,爱护它,在新时代赋予其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让它们长久的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此次系列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广大群众对非遗保护和文物保护的认知,有利于全县非遗和文物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开发。目前长宁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其中省级名录2项、市级名录1项。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名,市级3名、县级4名。
(编辑: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