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联动态 > 详情
四川少儿曲艺牵手“朝霞工程”,三节目亮相中央电视台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4日 16:19 来源: 四川文艺网
作者: 秦渊

       

12月1日,2014年“牵手朝霞工程——圆孩子们的艺术梦想”汇报演出在京举行。图为雷双霜等表演四川清音《秋娃娃》。

 

本网讯 2014年12月1日,来自中国西部15个省市的300多名学生齐聚中央电视台8号演播厅,18个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少儿节目在这里精彩呈现。这是2014年“牵手朝霞工程——圆孩子们的艺术梦想”汇报演出现场,由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录制,并将面向全国播出。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长胡振民,中央电视台常务副台长魏地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驻会副主席徐沛东,中国曲协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姜昆,中国舞协驻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冯双白,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中国摄协秘书长饶曙光,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郭希敏、刁惠香,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总监庄殿军,中国文联人事部副主任闫少非等领导观看了演出。

由四川省文联选送的故事《美丽妈妈》、四川清音《秋娃娃》和谐剧《远山的呼唤》等三个节目在四川省曲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李蓉的带领下,先后精彩亮相。来自成都的故事《美丽妈妈》讲述了一个有关孝心的故事,今年10岁的敬欣逸,站在央视的舞台上没有丝毫的怯场,落落大方的举止、口齿清晰的表达、深情并茂的讲述,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孝心故事让不少观众眼含热泪;来自巴中的四川清音《秋娃娃》以童话的形式,表现了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体现了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表达了孩子们的感恩之情,小演员雷双霜用清亮甜润的声音,艺术地表达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快乐、思念和感恩的复杂感情,面对牛群的采访,雷双霜和她的老师施敏现场展示了四川清音的技巧,一串长长的弹舌音再次赢得掌声;四川谐剧《远山的呼唤》表现了山村的孩子对老师的呼唤,小演员陈子为有着1米7几的个头,鞠萍姐姐亲切地介绍他今年只有12岁,12岁的陈子为的表演很老道,他十分形象地再现了一个孩子接老师的的故事,充沛的情感、生动地表演深深地打动了观众。这三个节目不仅体现了四川少儿曲艺的最新成果,更彰显了独特的巴蜀文化特质和人文精神,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敬欣逸表演故事《美丽妈妈》

雷双霜和老师施敏演出现场接收主持人牛群、黄伟采访

四川谐剧小演员陈子为与鞠萍姐姐互动

这是2014年“牵手朝霞工程——圆孩子们的艺术梦想”晋京展演系列活动之一。11月30日,全体演员参加了在中国文联四楼多功能厅举办的“朝霞工程艺术课堂”。活动由主冯双白老师主持,课堂上请来了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著名歌唱家杨洪基、魔术大师沈娟、舞蹈家苟婵婵为孩子们分别上课。老师们一边讲述着自己追求艺术的经历,一边还现场表演示范,同时课堂上还请孩子们上台表演,老师们现场指导。在舞蹈课堂上,敬欣逸、陈子为和《秋娃娃》伴舞的孩子们争先上台,跟着苟婵婵老师学习民族舞蹈;声乐课堂上,雷双霜第一个上台在杨洪基老师面前唱了一段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得到了杨洪基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别开生面的艺术课堂,让孩子们异常兴奋和激动,特别是老师们那一句句真切鼓励的话语、一个个励志成长的故事,更是让孩子们心灵受到震撼,更加坚定了孩子们追求艺术梦想的决心和信心。

“朝霞工程”艺术课堂

杨洪基老师给四川清音小演员雷双霜作指导

艺术课堂上,老师指导孩子们上台表演

四川孩子在活动现场

12月2日孩子们参加了“朝霞梦——北京游”活动,观看了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参观了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万里长城居庸关和奥林匹克公园,观看了精彩的寓言节目演出。

摄影:范杨

(编辑 小常)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