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风
攀枝花米易县40多岁的傈僳族大姐贺兰秀、贺惠英和张锦秀,头天晚上就约好了今天要去乡上赶场。一来下山转转,买点生活必需品,但最主要还是听说今天省上有照相的要来,看热闹去!
赶场天照旧是要穿上好看的衣服,短衣长裙,红黄条纹,腰束一条大红带暗竖纹的宽腰带,这是傈僳族已婚妇女的惯常装束,美丽、庄重。可让她们担心的是突然下起了雨,照相人的还会来吗?
其实,她们不知道,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准备好了,不仅要来给老百姓拍全家福、送照片,还要在这里设立手机摄影辅导站,教会他们用自己的手机,把大山里的变化和自己的高兴、不高兴都拍下来,传到大山以外,以摄影的方式连接起与外界的交流。
2015年1月18日,星期天上午,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的十余名摄影志愿者如期来到新山乡。他们在屋檐下快速地搭建好了一个简易的摄影棚,借了家具店老板的柜台作打印照片用,忙碌而有序的工作也是这些志愿者很享受的过程。雨中,赶场的老乡陆续聚集在了摄影棚周围。贺兰秀、贺惠英和张锦秀也来了,姐妹仨羞涩地挪步到天安门背景布前,拍下了她们成年以后的第一张合影像。
这是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开展“最美全家福”摄影工程活动以来的第六个年头。走乡村,真正做到为最基层老百姓服务,把最亲切的照片送到老百姓手中,是团队的心愿!这些年来志愿者们所走过的地方大都或山高路险,或偏远边贫。新山傈僳族乡位于川滇交界的龙肘山腰密林之中,贺大姐她们从住家所在的二组到乡上,还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到县里还有一小时多的车程。交通所带来的花费,在很大程度上阻隔了山里上了年纪的村民与外界的交流,她们渴望所有来到村里的新鲜事。今天当新山乡每一位来到志愿者们镜头前的村民拿到照片时,兴奋和感激都洋溢在脸上。
团队里常年的主摄影师陈力是个六十多岁的精瘦老头,但他的摄影包从来不瘦。遇到要爬山路时,我经常担心他“上气接不到下气”,可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哟呵!就像打了鸡血。他说:“我们拍的每一张照片都有感情,老乡拿到很珍惜,我也很珍惜。”他说:“贾秘常在微信群里鼓励大家‘贵在坚持’,可对于我来说,不存在‘坚持’这两个字,只有‘一直’。”他狠抽了一口烟,伸出一个指头对着我说:“一直拍下去”。
陈大爷说的贾秘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的常务副主席、秘书长贾跃红。他对记者说,今天这个地方是我们必须要来,而且要经常保持联系的地方。从文化角度上说,米易这个区域曾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区,是四川省首批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新山傈僳族“约德节”是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聚居于此的傈僳族人,世代传承着傈僳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原始古朴的民风民俗沿袭至今,孕育出独特的人文风情。从创作上来讲有取之不尽的素材;从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来讲,这里又属于偏远地区,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贫乏,是我们文艺人必须要关注、关心和付出具体行动的地方。摄影最接近老百姓,可对于许多偏远地区的老百姓,拍摄一张简单的全家福照片又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来了,以我们的擅长,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精神生活中的一些遗憾,哪怕能够带给他们一点点温暖,都是我们摄影人应该和必须要做的,是责任!也许这些照片在很大程度上对慰藉他们的精神生活,还能起到作用。贾跃红很激动,但声音低沉,语速很慢!
雨一直在下,顺着志愿者的冲锋衣淋到裤脚,浸到鞋子里的水,冰欠。只有家具店柜台上打印照片的龚雷衣服是干的。他吆喝着所有照了相的人,把他们相机里的储存卡收在手里,一一打印,保证照片送到每一位站在镜头前的村民手中。看样子他像“90后”,可他自己说他是“80后”!
新山乡纪委副书记付敏从贾跃红手中接过了“手机摄影乡村辅导站”的牌子,米易县文联主席李雅斌和县摄影家协会,将负责辅导站的面授工作。省摄影家协会网站将开通与辅导站的辅导页面,远程辅导,定人定期指导并组织相关活动。陈大爷打开自己超大屏幕的手机,链接到省协会网手机辅导站网页,不惜流量现场讲解具体辅导程序。据悉,这是省摄协在全省建立的第七个手机摄影乡村辅导站。
活动结束后还在村口看热闹的贺大姐拉住记者说:今天下雨不好耍,你们三月份来嘛,那个时候好多花都开了,好看得很。还有我们这儿傈僳族人的“约德节”,就是你们说的“耍朋友”的节日,安逸哦!
她说话语速飞快,口音也重,我听得不全懂,但意思我很明白。谢谢山乡里的朋友!
图为眉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国荣赠送现场打印的照片给群众
图为摄影志愿者现场打印照片
图为乐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家福赠送现场打印的照片给群众
图为甘孜州摄影家协会主席郭昌平赠送照片给群众
图为全家福拍摄现场
图为全家福拍摄现场
图为摄影志愿者赠送现场打印的照片给群众
图为摄影志愿者赠送现场打印的照片给群众
(编辑 安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