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联动态 > 详情
“巴山说唱”专题采风创作及研讨会在巴中举办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4日 11:26 来源: 四川文艺网
作者: 文:红莉 摄影:范杨

图为“结对子、种文化”中国曲协基层联系点建设座谈会现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4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曲协、曲艺杂志社、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曲协主办,巴中市文联、巴中市戏剧曲艺家协会承办的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为主题的“巴山说唱”专题采风创作及研讨会在红色老区巴中开展。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董耀鹏,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兵,四川省曲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李蓉,四川省曲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包德宾,巴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袁闻聪,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开屏,文联主席阳云,文广新局局长黄鸣,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张蓉,作家协会主席秦渊,曲艺杂志社副主编宋洪发等领导及快板表演艺术家、中国曲协快板艺委会秘书长李世儒,曲艺作家、山西省长治市曲协副主席暴玉喜,河南坠子演员、中国曲协河南坠子艺委会委员杨惠乔,福建省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南音传承人庄丽芬,战旗文工团国家一级导演关大心,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副院长李晓军,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国家一级作曲王文能等专家、学者、艺术家参与活动,通过走、访、听、唱、谈等多种形式,走遍了巴中的三县二区,与巴山民间艺人零距离接触,挖掘了巴中地方的说唱艺术,促进了巴中区域文化交流,展示了巴中曲艺的独特风采。
     4月22日,“巴山说唱”专题采风活动在巴中通江县诺水河镇举行,《巴山背二哥》生动再现了巴山人民辛勤劳作的场面,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月儿落西下》《薅秧歌》《采茶歌》《石头号子》等原生态说唱纯正、质朴,令曲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大为惊叹,也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表演现场,采风团详细了解了每首民歌的相关背景,用心感受了通江县悠久的红色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中蕴含的文艺题材。
     4月23日,“结对子、种文化”中国曲协基层联系点建设座谈会在巴中南江县召开,会议由南江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总工会主席何义中主持。会上,县政协主席杜纯裕讲话,县文联负责人汇报了相关工作,与会人员围绕怎样做好“结对子、种文化”活动进行了交流,部分艺术家现场进行了曲艺展示。

 4月23日,李兵在“结对子、种文化”中国曲协基层联系点建设座谈会上发言。

    李兵表示,开展“结对子、种文艺”活动,关键在“结”,重点在“种”。只有坚持“送”文艺与“种”文艺并举,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基层业余文艺团体、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以“一帮一、一帮多”的形式建立帮扶关系,培养一批基层文艺骨干,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本土文艺队伍,才是真正“种”出了“文艺”。为此,既要积极指导帮助基层挖掘、整合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与“草根文艺爱好者”结对子,开展辅导交流活动,又要充分发挥文艺家自身在艺术造诣上的优势,把艺术创作研究的成果和追求艺术真谛的精神“种”在基层,让它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所结对子的基层文艺工作者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将既接地气又有正能量、丰富多彩、受百姓欢迎的文艺作品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同时,通过“结对子,种文艺”深入生活,提升原创力,不断推出既叫好又叫座,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好作品。

 4月23日,董耀鹏在“结对子、种文化”中国曲协基层联系点建设座谈会上发言。

    董耀鹏对南江县推动曲艺艺术发展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南江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是曲艺艺术的沃土,近年来,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曲艺人才,中国曲协把南江县作为“结对子、种文化”基层联系点,希望能为广大曲艺爱好者提供一个才华展示的舞台,为曲艺艺术在南江县实现新的繁荣与发展营造浓厚氛围;要充分认识“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多种途径,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采取多种方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认真研究、精心谋划,深入挖掘创作资源,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作品;立足百姓需求,通过“种”文化来“造血”,推动文化发展;紧密结合实际,安排工作,加强活动的整体策划,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制定细致周密的工作方案,力争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推动南江县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图为“巴山说唱”的艺术特色研讨会现场

    4月24日,“巴山说唱”的艺术特色研讨会在巴中召开,会议由宋洪发主持。会上,袁闻聪致辞,与会领导、专家、学者、艺术家各抒己见,对巴山说唱的艺术特点进行了讨论,对巴中在曲艺创作及表演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认可与高度评价,并对今后的发展建言献策。李蓉表示,“巴山说唱”具有人民性、集体性、即兴性等特点,现今仅在小区域小范围生存、流转,四川省曲协策划此次活动,一是进行实地调研,为“巴山说唱”做些工作;二是希望在“巴山说唱”基础上提炼出一批更具四川曲艺和巴中曲艺特色的多曲种作品;三是通过采风,艺术家能为这片红色沃土创作一批紧扣时代旋律、讴歌人民的清新之作。如暴玉喜老师两天创作了两个作品,采风收获令人欣喜。
     董耀鹏作最后讲话,他指出,中国曲协此行是一次精神文化之旅,也是对巴中曲艺的一次认真把脉,包括传承、创作、人才、特色等方面;中国曲协与巴中未来会进行一些合作,文化共建心连心,挖掘地方文化,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实现共享共荣,这对中国曲协也是一个促进;四川是曲艺大省,正在向曲艺强省的历史转变进程中,希望巴中把曲艺文化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因为文化是战略的制高点,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巴中历史需要挖掘与整理,建议曲艺人多走出去看看,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曲艺是雅俗共赏的艺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说唱、为人民抒情。

(编辑 安小心)

 


编辑:admin
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