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曲协、四川省文联主办,四川省曲协、曲艺杂志社承办的“说唱四川·歌颂中国”曲艺创作工程——首届四川曲艺新人新作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
四川省曲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李蓉介绍,本次创作工程自今年上半年筹备并启动以来,通过《曲艺》杂志等国家级平台面向全国范围征集作品,到截止之日共收到投稿近百篇,通过组织专家进行初评,筛选出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报送的四川金钱板《耙耳朵》、四川谐剧《酒壮英雄胆》,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曲艺团报送的四川金钱板《一百五十万》,遂宁市曲协报送的四川清音《莲花开》,广元市曲协报送的四川盘子《剑门豆腐》,岳池县曲协报送的四川竹琴《石榴花开》,哈哈曲艺社报送的相声《牙尖男女》,大竹县文化馆报送的四川竹琴《竹乡茶馆》等22篇作品进入此次研讨会复评环节。
中国曲协副主席崔凯,中国曲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常祥霖,中国曲协顾问、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曲协名誉主席程永玲,四川省曲协副主席、曲艺作家包德宾,四川省曲协顾问、谐剧表演艺术家张廷玉,四川省曲协顾问、剧作家金乃凡组成专家评审团,综合考察提交的22个作品后,分别作出点评。专家点评在肯定作品成功之处的同时,更着重指出不足,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供创演者参考,从而为作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可能。
常祥霖认为,这样求真务实的作品研讨活动非常难得,针对一些新近的优秀作品和青年人才,专业不同的评委之间也很容易达成共识,可见用心、优秀的作品是被需要并且容易被肯定的。实事求是地讲,此次所遴选出的作品并非尽善尽美,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憾和不足,然而它们至少已经具备成为优良“种子”的基本条件,具备进一步打磨提升的价值。
金乃凡表示,在活动初评过程中,评审尽可能地使报送范围涵盖四川地区各个具有特色的曲种,有的作品提上来讨论甚至是为了恢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冷落的曲种,比如创制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琵琶弹唱,希望通过这次创作工程使其重新回到曲艺人的视野里并且得到关注和发展。
崔凯表示,面对目前曲艺创作“有高原没高峰”的境况,曲艺人应当深思。他认为形成艺术创作高峰的条件有四个方面:一是土壤,二是温度,三是成果,四是未来。四川曲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历代曲艺人的积累已经毫无疑问为四川曲艺攀登新的高峰准备了适宜的土壤和温度条件,而如此次创作工程的举办则是促进成果、着眼未来的重大举措。在研讨会总结中,他评价这是一次“高层次、高效率、高水准”的研讨会,主办方、承办方、参与各方的充分重视和努力使这次研讨会成为对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忠实实践,其着眼点和落脚点践行了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对曲艺界提出的“出人出书走正路”的深切期许。所有与会人员,无论是专家评委,还是作者、演员,都能够“说真话,讲道理”,共同积极讨论交流,并且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意见指导下一步作品的提升和完善。整个研讨会开得卓有成效。此外,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们还注意到,报送作品中既有来自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曲艺团这样专业院团和研究机构的作品,也不乏来自最基层业余爱好者创作的作品,这说明此次创作工程真正做到了广收博取、兼容并包,致力于“发掘一切有志于曲艺创作的力量”。
报送作品四川谐剧《酒壮英雄胆》作者孙安平、四川谐剧《十送红军》作者范杨等表示,评审专家就他们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刻画、包袱组织甚至细节处理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与建议,使他们深受启发,受益匪浅,一些碰撞得来的好点子不仅仅就一个作品为他们打开了思路,同时必将对他们未来的创作之路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接下来他们将脚踏实地地继续打磨作品,使之名副其实地获得进一步提升,将此次研讨会的成果落到实处。据悉,首届四川曲艺新人新作表彰和展演晚会将在元月19日晚在成都举行。
(编辑 丁一)